震旦鴉雀
雀形目鴉雀科動物
震旦鴉雀(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珍稀鳥種,有“鳥中熊貓”之稱。為鶲科鴉雀屬的鳥類,有震旦鴉雀指名亞種和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體長約18厘米,分佈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下游、黑龍江等地,常見於江邊的蘆葦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南京。
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它的名字非常中國化,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由於這種鳥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盪中,且數量過於稀少,中國人嘆為“鳥中大熊貓”。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生來好動,飛時迅速,黃色的嘴很像鸚鵡。夏秋時吃昆蟲,春冬時吃葦稈里的蟲子。
震旦鴉雀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震旦”梵語為“中國”的意思。歷史上分佈於中國東部及東北至西伯利亞東南部,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為全球性近危鳥類。截至2012年其分佈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指名亞種(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長江下游自江西至江蘇和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南京。
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
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 polivanovi)。分佈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東北興凱湖。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和後頸藍灰色或灰色沾赭色。頭側、耳羽灰白色,有一長而闊的黑色眉紋自眼上方經頭側,耳羽上方一直到後頸兩側,極為醒目。上背赭色雜以淺灰色粗紋(指名亞種)或背為淺葡萄色,有時帶黑色縱紋,兩肩、下背和腰概為黃赭色或淺赭色。兩翅覆羽赭色中棕栗色,飛羽主要為褐色或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淡白色或棕黃色,次級飛羽由外向內逐漸由褐色變為黑褐色具白色外緣和棕白色內緣與端斑,或中央黑褐色四周均緣以淡白色,最內側三級飛羽外翈黑色,內翈白色,尾上覆羽和中央一對尾羽淡紅赭色或淡黃褐色,其餘尾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尾呈凸狀,向兩側尾羽逐漸變短而白色端斑逐漸擴大,到最外側一對尾羽白色端斑幾占羽片的一半。頦、喉淡灰白色,胸淡葡萄紅色或淺赭色,胸側淡紅褐色,其餘下體暗黃色或淺赭色。
虹膜褐色或紅褐色,嘴黃色,腿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24克,♀19克;體長♂169毫米,♀151-155毫米;嘴峰♂14-16毫米,♀14-14.5毫米;翅♂58-64毫米,♀56-62毫米;尾♂97-110毫米,♀83-100毫米;跗蹠♂23-27毫米,♀24-25.5毫米。(註:♂雄性;♀雌性)
震旦鴉雀叫聲急促而連貫,有時會展翅鳴叫,可是力度並不大,但扇翅膀的頻率比較高。
震旦鴉雀
作為留鳥,震旦鴉雀在其分佈區內嚴重依賴蘆葦生境生存,沒有蘆葦,它就會失去生存空間。震旦鴉雀的主要食物是蘆葦莖內、莖表、葉表上面移動能力較差的小蟲以及介殼蟲等,食源單一,很少離開蘆葦叢覓食生活。
在人類靠近的情況下,震旦鴉雀個體或者集群會採取逃逸、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或這些行為的組合做出反應,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常常伴隨出現,人類接近時,出現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個體和集群的比例呈現明顯的月變化。在繁殖季節(4—9月),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出現的平均比例遠低於非繁殖季節(10月—次年3月),出現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集群比例隨著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震旦鴉雀的集群大小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繁殖季節以單隻和較小集群為主,而非繁殖季節以較大集群為主。人類接近時,不同季節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出現與否呈現極顯著的差異,方差分量估計表明警戒行為表現的差異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
震旦鴉雀也是快樂的小精靈,它們的叫聲急促而連貫,非常好聽,唱得高興的時候,它們還會展翅歡唱,可是力度並不大,但扇翅膀的頻率比較高,一邊振翅,一邊低唱。
震旦鴉雀常常用粉黃色的腳爪牢牢地鉤住蘆葦稈,就像一名手拿鋼槍的小戰士站在枝頭張望,一發現有蟲子,它們就會像啄木鳥一樣用堅硬的嘴敲打蘆葦稈,發出清脆的響聲,把藏在蘆葦皮里的蟲子揪出來吃掉。為了覓食,它們常常會在蘆葦稈之間跳來跳去,有趣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蘆葦的最上端,因為蘆葦上端很細,承受不了它的體重,於是被壓倒在地上,它們會再次跳起,躍到別的蘆葦上覓食。有時它們也會偷吃蜘蛛網上的蟲子,不勞而獲。
震旦鴉雀夏季以昆蟲為食,冬季也吃漿果。震旦鴉雀體型嬌小,活潑好動,嘴裡不斷發出短促的“唧唧”聲,在樹枝上稍作停留後,又一陣風似地轟然飛去,極少下到地面活動。它們吃昆蟲,也啄食種子。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每窩產2~5枚卵,當中能孵出雛鳥2~4隻。哺育初生兒的時間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擔。雛鳥剛離巢時不能飛行,必須藉助密集的蘆葦稈攀爬、跳躍。小雛鳥還不會主動覓食,離巢后必須由爸媽帶著餵養十多天,之後,它們才會由爸媽遞食變成爸媽搜尋食物、雛鳥啄取。
震旦鴉雀,是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被列入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有記錄,而後就消失了。
2021年2月1日,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種群現狀
20世紀80年代中國曾有記錄,而後就消失在人們視線中。遼寧省於1991年在盤錦市東郭葦場葦塘曾發現分散成小群的震旦鴉雀,為當時省鳥類新記錄種。它在盤錦市數量增多,是因為這裡有其適合生存的良好條件,也充分地說明了盤錦良好的濕地環境。
南京作為震旦鴉雀的模式標本產地,20世紀80年代曾有過記錄,但此後20年再也沒有見到過。
2007年2月江蘇野鳥會在最後一站六合龍袍鎮濕地調查中,發現了80多隻震旦鴉雀,這是一種全球瀕危物種,並創下全國一次性發現震旦鴉雀數量最多的紀錄。
2007年,專家們在江北一片保存相對完整的蘆葦盪,找到了南京震旦鴉雀僅存的棲息地,足足100隻,之後震旦鴉雀再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2013年4月,河南商丘黃河故道新鄭閣水庫一帶發現震旦鴉雀的蹤影,在故道的北岸與山東接壤處,二三百畝蘆葦盪就是震旦鴉雀的棲息地,自發現震旦鴉雀以來,這些美麗的小精靈就沒離開過這片蘆葦盪。但是,因其棲息地已被列為開發區,該地區的震旦鴉雀種群生存前景依然堪憂。
2013年5月初,震旦鴉雀的行蹤無意間被紹興一名攝鳥愛好者發現,發現有十多隻震旦鴉雀,還有築在蘆葦中的鳥窩,窩裡還有幼鳥。
2014年6月5日下午,河南商丘愛鳥協會會長陳海偕同商丘市愛鳥協會成員來江蘇沛縣進行旅遊景點考察。意外看到了三隻疑似鴉雀在蘆葦上跳動、嬉耍。專家分析千島濕地的蘆葦盪里有很多這種鳥,特別是冬季蘆葦枯黃時,這種鳥會成群結隊地在蘆葦上蹦跳,數量不會低於一千隻。
2018年2月25日,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在附近出現。這是房山地區首次發現該種鳥類。
2018年7月4日,在山東青島白沙河入海口濕地,兩隻“鳥中熊貓”震旦鴉雀幼鳥在成鳥帶領下開始練飛覓食,標誌著青島入海口濕地成為震旦鴉雀理想的棲息地,種群數量正逐步增加。
2020年7月16日,一對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在河北省武強縣天平溝安家,被攝影愛好者拍下。震旦鴉雀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是全球性瀕危鳥類,目前僅分佈於我國少數幾個區域。
2020年12月6日早晨,北京,“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現身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共計四隻的震旦鴉雀共同出現,被網友拍到,實屬罕見。震旦鴉雀以往在北京十分罕見,據之前報道,2018年初,幾位攝影愛好者曾在房山區牛口峪附近發現震旦鴉雀。此後,震旦鴉雀便接連出現在大興區的念壇公園和南海子公園。2020年春季,在永定河園博湖、曉月湖一帶,震旦鴉雀也有過停留。如今,它們又出現在了北京的北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近年來,北京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已經吸引了眾多野生鳥類棲息。震旦鴉雀的這次出現,又是一個小小的喜訊。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被譽為“鳥中熊貓”,為全球性近危物種。“震旦”是中國的古稱,以此給一種小鳥命名,說明該物種的古老、神秘。
實際上,震旦鴉雀真正為世人所知是在1872年,之前它們在中國東部沿海的蘆葦叢里“默默無聞”,甚至連土名都沒有。1872年,法國傳教士、著名博物學家阿芒·戴維根據采自江蘇(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一個湖邊蘆葦叢的標本,對該鳥進行了科學命名。
震旦鴉雀與上海的淵源還體現在,它是上海灘真正的“土著”,是少有的能夠代表上海地區特色的物種。它是留鳥,不會遷徙到遠處。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記載,震旦鴉雀屬於全球性近危物種,是分佈於中國東部及東北至西伯利亞東南部的特有種;在中國境內有2個亞種,僅分佈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在上海,則主要在崇明、南匯東灘等處的灘塗濕地蘆葦盪中築巢、覓食。
主要棲息於河流、江邊、湖泊沼澤蘆叢和河口沙洲及沿海灘塗蘆葦叢中,冬季由於蘆葦被大量收割,有的遊盪到附近溝邊草叢活動和覓食。棲息環境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palivanovi)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heudei)。棲息生境由於開墾耕地而大部被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