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本我的結果 展開

本我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

弗洛伊德於一九二三年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它與自我,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是人心裡最淳樸,最原則的那一面。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於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慾望等心理能力。

簡介


【英譯】:id
自我、本我、超我、
自我、本我、超我、
【拉丁字】:it
【原德文字】:Es
【中譯】:伊底。“伊底”的翻譯來自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高老先生認為,弗洛伊德用“伊底”所表達的,是一種先於“我”之產生的狀態,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是一種最為原始的混沌狀態,是潛意識中最深層的境地。在“伊底”的狀態,並沒有任何“我”,根本不存在“我”。高老先生所使用的“伊底”,是取之於我們漢語中的成語---“伊於胡底”。伊於胡底所表達的本意,正是所有存在中最深層的地方,深得不能夠再深的地方,正符合弗洛伊德所用“Id”的本意,以及他深層心理學的精神。
【簡意】:是在潛意識型態下的思想,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
【文字創作者】:弗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立的文字。

解釋


弗洛伊德認為幼兒的精神人格完全屬於本我,幼兒沒有羞惡觀念,其全部生活都受慾望支配,不管條件和社會道德,處處要求滿足自己的願望,尋求快感。他說,孩子們不管社會的一套常規,“他們都順其自然地暴露自己的獸性”。孩子在幼時常是毫不隱蔽地表現利己主義。但是隨著小孩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累積,教育和習俗的影響,會不再盲目追求滿足,漸識時務,從本我中分化出自我。

形成


無意識在精神分析學的早年,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但是從一九二三年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的假設以後,無意識就只成了一種精神現象,許多以前認為是無意識的東西成了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地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本我是本能衝動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無意識的精神層面而言。它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裝滿水沸騰著本能和慾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是被壓抑、擯斥於意識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慾望等心理能力。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人格結構理論


本我
本我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Id):位於潛意識中的本能、衝動與慾望構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樂原則”
自我(Ego):介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不是靜止的,而是始終處於衝突——協調的矛盾運動之中。本我在於尋求自身的生存,尋求本能慾望的滿足,是必要的原動力;超我在監督、控制自我接受社會道德準則行事,以保證正常的人際關係;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慾望,並找到途徑滿足本我慾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監督,還有反映客觀現實,分析現實的條件和自我的處境,以促使人格內部協調並保證與外界交往活動順利進行,不平衡時則會產生心理異常。

精神三大部分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在心理動力學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意義


本我,自我,超我是人生三大境界。本我最為基本,是每人人心裡最淳樸,最原則的那一面。它是真正的你。本我不加任何的偽裝和修飾,你的一切都會赤裸裸地從本我中反應出來。而能真真切切看到本我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所以當你做了虧心事感到內疚的時候,就是你所做的與本我相反,受到本我譴責是的感受。雖然是做了虧心事,但這還不是最糟的,因為你感覺到了內疚,這就說明你的本我還是正義的,這要比那些做了虧心事也不感到內疚的人強多了!

哲學內涵


本我是人的意識體與物質體的統一,構成整體的生命體。人的內在整體構成人的本原存在,是本我的原始形態。人類自我解放的勞動行為會通過自我發現與創造維護、推動本我的發展。本我中意識與物質整體構成一個自覺實踐的螺旋上升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