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派鎮

廣東省龍門縣轄鎮

地派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位於龍門縣西北部,東鄰龍田鎮,西接從化區,北靠新豐縣,南與龍潭鎮交界,距縣城約40千米。區域總面積217.3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地派鎮戶籍人口有21128人。截至2020年6月,地派鎮共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2019年,地派鎮地區生產總值5.05億元,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443萬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9800萬元,增長24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3723萬元,同比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億元,增長10.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5元,增長11.1%。

歷史沿革


公元1636年—1643年(清崇德年間)形成地派圩。
據《龍門縣誌》載:“因其地多以派名,故例呼之”。
1950年,后建地派鄉。
1960年,成立地派公社。
1984年,改區。
1986年,建鎮。
地派鎮
地派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地派鎮共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派鎮人民代表大會附近。
地派鎮區劃詳情
地派鎮社區天堂山社區地派村清塘村芒派村大坑村英洞村
合子村陳洞村上倉村古洞村九牛圳村渡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派鎮位於龍門縣西北部,東鄰龍田鎮,西接從化區,北靠新豐縣,南與龍潭鎮交界,距縣城約40千米。區域總面積217.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派鎮地勢北高南低,四面環山,桂峰山海拔1085.7米,為全鎮最高點,是山高水冷、春回暖遲、秋冷得早的高寒山區地帶。

氣候

地派鎮境內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冬季有霜凍,年均降雨量2108.2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8月份。
地派鎮
地派鎮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有富含高嶺土鉛鋅礦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地派鎮常住人口有16273人。
截至2018年末,地派鎮戶籍人口有21128人。

經濟

2019年,地派鎮地區生產總值5.05億元,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443萬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9800萬元,增長24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3723萬元,同比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億元,增長10.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5元,增長11.1%。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6月,地派鎮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幼兒園1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15周歲完成率100%,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0%,年輟學率為0.2%,17周歲完成率為99.3%,畢業率2013—2017學年分別為99.8%、99.7%、99.4%、99.6%、99.8%,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00%,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4%,幼兒園、小學、中學各年級學生家長接受家長學校培訓達94%,15周歲以上的青壯年非文盲率達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6月,地派鎮有衛生院2間,衛生站10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地派鎮低保314戶860人,孤兒7人,孤老1人,五保58人,優撫對象25人,60歲以上退伍老兵55人,共發放資金400多萬元。同時做好自然災害、醫療救助等工作,發放各種補助資金35萬元。
截至2020年6月,地派鎮170戶432名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使用民政專項資金19.7萬元,救濟臨時困難群眾100多人;落實優撫政策,18名重點優撫對象享受定期撫恤和定期補助,64名60歲以上退伍軍人幫扶服務。

交通


地派鎮有龍(門)塘(廣坳)、地(派)密(溪)公路,各村委會通水泥公路,公路總里程為36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地派鎮因鎮駐地派圩得名。

旅遊


風景名勝

見龍圍與炮樓
見龍圍是清代光緒癸已(1839年)舉人、兩廣學務處查學員劉士驥的故居,佔地面積2630平方米,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落成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為三堂、二橫、一圍龍結構。
炮樓則位於龍圍的右側,這座4層高的炮樓始建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落成於咸豐七年(1857年)。炮樓是青磚砌築,呈方形,面寬17.7米,深16.5米。四角突出,平面呈欖核形。
地派鎮
地派鎮
廖金鳳墓
廖金鳳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1307年),字叔祥,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初授增城縣令,后官至太尉。宋亡后,廖金鳳隱居在龍門西林故里。
廖金鳳墓佔地面積為80平方米,由墓堂、祭堂、拜堂三級組成,用花崗石、青磚築砌,台基有石刻浮雕圖案,保存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