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壕

軍事術語

戰壕是指一種作戰的輔助工具,交戰方處於對峙時,掘土成壕,可以防止從正面襲擊過來的子彈和炮彈。戰壕的大規模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戰壕對步兵衝鋒的壓制能力極強,配合機槍能在一戰中建築出堅固的防線。

基本內容


戰壕是由散兵坑演化來的。歐洲進入火藥武器時代后,除排縱列作戰的正規士兵外,出現散兵——就是不排隊列作戰的步兵——這些士兵相當於現在的偵察兵或者尖兵。他們監視敵人,作戰時會為自己挖一個小坑來躲避炮彈。在騎士戰演變為列陣槍戰的過程中,因為沒人願意和敵人站在幾十米開外對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為戰壕,以保護士兵。
戰壕的使用在保護雙方士兵的同時,可能間接導致了單場戰役的時間大大拉長,軍費消耗增大。以前單次戰役一般在幾天至月余結束,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凡爾登戰役打了10個月,索姆河戰役打了4個多月。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雙方士兵互相對沖而造成的機槍誤殺局面,戰壕被發明投入戰鬥,戰壕的使用讓同盟國與協約國雙方的步兵傷亡大大減少。

影響與優勢


戰壕[軍事術語]
戰壕[軍事術語]
戰壕的出現,使一戰戰場的戰鬥方式出現了極大的改變,由原來的步兵對沖變成了對峙,往往兩方的戰壕建築在機槍和步槍的射程之外,而另一方的步兵一旦沖入戰壕防線,便會因為機槍,迫擊炮,步槍,鐵絲網的四重攻擊而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一戰戰場上往往會出現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雙方士兵全都窩在各自的戰壕中不敢衝鋒。這也導致了一戰戰線的僵化,同時也促進了多個國家對騎兵部隊的重視。戰壕對步兵的壓製作用極大,並且四通八達,形成了天然保護,不同戰線之間傳遞信息與補給也變得十分方便。

結構


最初的戰壕,僅僅是極淺的步兵坑和投手槽組成,這樣的戰壕組建極快,但對步兵的壓制相對也較弱,僅僅作為小型掩體的作用。
戰壕[軍事術語]
戰壕[軍事術語]
在一戰到二戰期間,戰壕的複雜性也大大增加,添加了沙袋,混凝土永久機構,炮台,機槍放置點,防水欄,馬刺,鐵絲網,和地下武器倉庫與指揮所,甚至有些戰壕配備了食堂與地下衛生所以及廁所。

弱化


一戰末期,迫擊炮與坦克的發明使戰壕的作用大大降低,為裝備重武器的戰壕戰線甚至不敵一輛坦克,而到了二戰時期,各種加固的大型坦克與裝甲車以及俯衝式轟炸機更是打的戰壕戰術毫無還手之力,好在戰壕在應對步兵時仍有不錯的作用,但隨著現代各種高科技武器與裝甲的發明,戰壕戰術也將漸漸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