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熵

外熵

外熵概念的鼓吹者自稱為“外熵族”。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物理學家歐文。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將生命活力稱為“負熵”,意即與熱力學熵增是反向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活躍在美國的科技主義亞文化群體把生命力稱作“外熵”。基於生命外熵的活力論本質,他們發表了關於生活方式的七點聲明。聲明第三點是綱領性條文,申明他們“無疆界擴展”的個人信仰——即生命會一直擴張,直至充滿整個宇宙。那些不這麼認為的人,被他們貼上“死亡主義者”的標籤。

相關概念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物理學家歐文。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將生命活力稱為“負熵”,意即與熱力學的熵增是反向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活躍在美國的科技主義亞文化群體把生命力稱作“外熵”。
外熵概念的鼓吹者自稱為“外熵族”。基於生命外熵的活力論本質,他們發表了關於生活方式的七點聲明。聲明第三點是綱領性條文,申明他們“無疆界擴展”的個人信仰——即生命會一直擴張,直至充滿整個宇宙。那些不這麼認為的人,被他們貼上“死亡主義者”的標籤。從他們的宣傳來看,這一信條不過是盲目樂觀的自我激勵:“我們無所不能!”

主要觀點


生命將會充滿宇宙。沒有人知道生命所引起的物質擴散的理論極限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太陽最多能支持多少帶有生命印記的物質。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俄羅斯地球化學家、生物學家沃爾納德斯基寫道:“最大化擴張的屬性是活物與生俱來的,就如同從溫度較高的物體傳到溫度較低的物體,可溶性物質溶入溶劑,以及氣體擴散到空間。”沃爾納德斯基稱之為“生命的物理壓力”並且以速率來度量這種擴張。他認為大馬勃菌的訴張速度是生命中最快的。他說,大馬勃菌產生孢子的速率極快,如果能夠快速地為其發育提供原料,那麼只須繁殖三代,大馬勃菌的體積就能超過地球。按照他晦澀能懂的演演算法,細菌生命力的“傳播速度”大約為每小時一千公里。以這樣的速度,生命填滿宇宙就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