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立學院

紐約市立學院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成立於1847年,是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旗幟性學校。紐約市立學院屬下有17間學院(包括11間四年制大學及6間兩年制社區學院),另有一間醫學院,一間法律學院及一間研究所,共二十所。各學院分佈於紐約市內五大區,鄰近曼哈頓,現有超過218000學生就讀。

簡介


紐約市立學院
紐約市立學院
二十世紀初紐約市立學院曾經輝煌一時。它提倡精英教育,為許多家境貧寒但學業出眾的學生(特別是新移民)提供免費教育,被稱為無產者的哈佛。六十年代后它受平權運動的影響而逐漸衰落。
紐約市立學院歷來培育出不少傑出人才,其中的表表者乃曾擔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以及美國保險業巨頭,1997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格羅夫。而歷來紐約市立學院有數以千計的畢業生任職於紐約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包括大都會人壽保險、大通銀行、花旗銀行、高盛投資銀行等。

概況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CUNY)創建於1847年。紐約市立大學為綜合性大學,所設900多個專業的本科、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課程涵蓋工商管理、經濟學、金融學、傳播學、紐約市立大學人文、藝術、理學、工學、法學、醫藥等。其中,尤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國際娛樂、傳播及藝術等專業見長。該校在紐約市擁有19個學院共280多幢校舍建築,目前註冊的在校學生達20多萬,其中全日制學生有4.5萬名,其國際學生來自145個國家和地區,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城市大學和第三大公立大學,也是美國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大學之一。

基礎介紹


紐約市立學院
紐約市立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是紐約市的公立大學。它是美國最大的公立大學系統之一,包含有:十一個常規大學(四年制學院)、六個社區學院(兩年制大學、一個研究院、一個文學院、一個法學院和一個理工學院。超過四萬五千名大學生及研究生在紐約市立大學在紐約市五個區的各所分校就讀。在就讀生的數量上,紐約市立大學是全美國第三大的學院系統,僅次於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和加利福利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s)。紐約市立大學(CUNY)和紐約州立大學(SUNY)是分開且獨立的兩個大學系統,雖然他們都從紐約州立教學基金中得到學費補助,但是紐約市立大學在同時也從紐約市立教育基金里得到補助。

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CUNY)包含了三種不同的學院:常規大學—可以攻讀學士學位並且可以在畢業后即學攻讀研究生學位。社區大學—可以取得副學士學位,畢業后可以繼續攻讀學士學位。紐約市立大學的法學院可以授予法律學博士學位,但公共衛生Ph.D 博士學位只有研究院可以授予。
以下是紐約市立大學分佈在各區的學院

常規大學

(1847年) 城市分校
(1870年) 杭特分校 (formerly one of the nation's premiere colleges for women. Men were first admitted in the 1970's)
(1919年) 柏魯克分校 (as City College’s School of Business and Civic Administration, renamed in 1953 to honor Bernard M. Baruch)
(1930年) 布魯克林分校
(1937年) 皇後分校 (formed by the merger of Hunter and City Colleges' Queens campuses)
(1946年) 紐約理工分校
(1955年) 史泰登島分校
(1964年) 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
(1966年) 約克分校
(1968年) 雷曼分校 (from (1931) Lehman was the Bronx branch of Hunter College, known as Hunter-in-the-Bronx)
(1970年) Medgar Evers College

社區大學

(1957年) 布隆克斯社區學院
(1958年) 皇后社區學院
(1963年) 曼哈頓社區學院
(1963年) 國王郡社區學院
(1968年) 拉瓜地亞社區學院
(1970年) 侯斯托斯社區學院

進修學院

(1961年)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中心
(1973年) 索菲戴維斯生物醫療學院
(1983年) 紐約市立大學法律研究所
(2006年) 紐約市立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濟危機


紐約市立學院校友
紐約市立學院校友
美國中文網聞秉善報道:隨著更多學生尋找能上得起的大學,過去一年申請就讀紐約市立大學(CUNY)的人數上漲了12%。
據紐約每日新聞今天報道,紐約市立大學校長高德斯坦(Matthew Goldstein)說,經濟下滑的時候,很多人都到高等學院提高技巧。
他說,人們感到手頭緊時,就像我們現在這樣,他們顯然非常關心價格。紐約市立大學聲望也在上漲。
紐約市立大學正在邁向該大學歷史最高招生人數。
CUNY四年制學院學費目前為4000元,而私立大學本科教育的學費通常都是那一數字的9倍。
Midwood高中17歲的畢業班學生馬胡德(Hifza Mahmood)平均分數88,數學和英語SAT考試總分1500分(滿分1600),計劃上布魯克林學院榮譽班,那個班得到全額獎學金。他說,學費真的很有吸引力。
CUNY六個社區學院本學年招生已經增長了6%。
Kingsborough社區學院院長陪路基(Regina Peruggi)說,那些學生希望立即學到工作技巧。她說,人們認為在財務上那麼做很精明。
同時,CUNY學生的聯邦資助申請去年也增長了33%。而過去四年CUNY學生的聯邦學生資助申請增加13%。

學院成就


學院不但以其悠久教學歷史著稱,而且以教師隊伍的科研活動文明於全世界。在分子建模,交通基礎設施,激光光學以及愛滋病等領域內都位居全國之首。學院擁有紐約市最大的本科科研項目,2003到2004期間,學院的教職員工獲得了41000000多萬的科研經費。九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聲稱他們畢業於學院,位居全國功過院校之首。最近諾貝爾獎得主,1950屆學生羅伯特. 歐曼,因其經濟遊戲理論榮獲了2005年度經濟學諾貝爾獎。學院著名的校友還有劇作家帕蒂. 柴夫斯基,美國前最高法院法官費利克斯·法蘭克福,抒情詩人伊拉·格式溫,因特爾公司總裁安得魯·格羅伍博士,普利策獎獲得者奧斯卡·赫卓洛斯,暢銷書作者沃爾特·莫斯雷,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以及艾美獎得主理查德·斯可夫等。還有許多教師、博士、律師、建築師、實業家、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在學院畢業後為紐約市,美國國內甚至世界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發展規劃


學院正在著手準備一個戰略性的計劃,在科學、工程、建築等領域內把自己地位提升為紐約市立大學的旗艦校園,增強在作為大學的科研項目領導地位以及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心。這個戰略性計劃之一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250000000美金項目來擴建和改建校園包括建築學院新校舍以及一個新科研中心。作為一個國家公共高等教育的楷模,城市學院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

課程項目


•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 美國研究項目
•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人類學系
• Department of Art 藝術系
• Asian Studies Program 亞洲研究項目
• Department of Biology 生物系
• Black Studies Program 黑人 研究項目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化學系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rogram 比較文學項目
•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地球和大氣科學系
•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經濟系
• Department of English 英語系
• Department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系
•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外語幾文學系
• Department of History 歷史系
•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歷史哲學及技術項目
•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國際研究項目
• Italian Studies Program 義大利研究項目
• Jewish Studies Program 猶太人研究項目
• Labor Studies Program 勞動研究項目
• Latin American and Latino Studies 拉丁美洲美國人以及拉美人研究
•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數學系
•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Arts 傳媒與交際系
• Department of Music 音樂系
•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哲學系
• Department of Physics 物理系
•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學系
• Pre-Law Program 法學預科項目
• Premedical Studies Program 醫學預科系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心理學系
• Public Policy and Public Affairs Program 公共政策事務系
•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社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