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的放矢

漢字成語

無徠的放矢,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dì fàng shǐ,意思是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不切合實際。出自清·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出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釋義


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放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者不切實際。

出處


清·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吾深望西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

典故


的:靶心。射箭沒有目標。比喻言論或行動沒有目的。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吾深望兩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魯迅《偽自由書.不通兩種》:“平陵先生的‘聽說’和‘如果’,都成了無的放矢,含血噴人了。”郭沫若《三點建議》四:“如果是無理取鬧,唯我獨尊,徒逞意氣,無的放矢,那不能說是討論。”

詞語辨析


例句
他決定訴諸法律來抗議這種無的放矢的指責。
歇後語
朝天放箭;打槍不瞄準
徠燈謎
射箭沒靶了-------無的放矢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
「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的放矢,含血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