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府

郡王府

位於王府路王府巷西側,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園25公里,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37公里,距響沙灣旅遊景區96公里,距擬新建的鄂爾多斯飛機場15公里。郡王府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為響沙灣──徠成吉思汗陵園旅遊線的黃金地段,是理想的旅遊場所。

郡王府是伊金霍洛旗旗府所在地阿勒騰席熱鎮上的一所古建築,是鄂爾多斯七旗一區內現存唯一完整的王爺府。

簡介


郡王府坐落在阿勒騰席熱鎮王府路西南,民國25年(1936年)落成,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內蒙古西部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爺府,是鄂爾多斯十大旅遊景區之一,總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建築工藝精湛,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融藏漢風格於一體,在整體建築風格藝術上以精湛的磚雕技壓群芳,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建築藝術。

歷史


郡王府
郡王府
清軍入關前,成吉思汗第二十代世孫鄂爾多斯部落首領額林臣率部歸順后金。清順治六年(公元一六四九年),清王朝對鄂爾多斯部落分旗而治,置六旗。額林臣被清世祖封為多羅郡王,並任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長,其封地為鄂爾多斯左翼中旗,俗稱郡王旗(1958年該旗與扎薩克旗、達爾扈特部轄地合併為伊金霍洛旗)。郡王府為郡王旗扎薩克(“扎薩克”是蒙語,漢意為“治理”)的私邸。由於歷代王爺的世襲更替,其王府亦不斷遷徙。郡王府始建於台吉召,之後又遷於昌汗伊力蓋召、吉蓋特拉、獨貴什里等地,其間住所多為蒙古包。緒初年,王府遷至阿鎮東南距現存郡王府駐地約一華里的烏蘭木都,其住所為15間瓦房和部分蒙古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郡王旗第十四代扎薩克特克斯阿拉坦呼雅克圖襲位后,王府正式遷至現存郡王府所在地,其住所為半磚木結構的9間正房和6間土建平房,並用沙柳扎圍做院。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該旗第十五代扎薩克圖布升吉爾格勒多羅郡王請來山西偏關匠人宋二等三十徠余名能工巧匠,開始郡王府的翻新建設,到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完工,整個工程耗資13800餘銀元,相當於該旗當時一年半的全部財政收入。新建的郡王府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伊克昭盟志》當時稱讚該府“畫閣雕梁、龍文鳳彩、備極富麗,為伊盟最新的王府”。

結構


郡王府磚雕
郡王府磚雕
郡王府分前後兩院,總佔地面積2105.7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40.44平方米。府院外圍建有土城牆,高丈余,寬五尺(1928—1930年建成),總佔地面積15000餘平方米。王府前院於1931年建成,佔地面積939.52平方米,建築面積465.78平方米,共13間住所。
前院門庭對面建有一牌樓,兩側刻對聯,左聯為“一盟之首,統承福祿,全旗高明,世襲王基”,右聯是“屏為譚府,福星高照,司執全旗,仁政施行”,可惜已毀於“文革”時期。後院於1936年建成,共16間住所,佔地面積1166.27平方米,建築面積574.66平方米。王府前後兩院由兩丈余高的青磚牆(牆上建有城垛口,用於防禦)連成一體。

特色


整體建築屬磚、木、石結構的硬山頂與平頂結合,融蒙、藏、漢風格為一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府院多數房屋為飛檐斗拱,從屋頂到屋面均用磚、木、石雕刻著龍鳳、鹿鶴、山水、花草、文字等圖案;屋裡屋外均用油漆彩繪著龍鳳、雲雷、花草等畫面。其技藝精美,栩栩如生。

重點文物


文革中,郡王府的一些精美建築雖遭破壞,但主體建築仍保留完整,其建築風格尚存。1988年4月26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公布該府為全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5月28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該府為全區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10月,上級有關部門和伊旗人民政府籌集資金10萬元,對王府前院進行維修,1994年6月維修工程結束,王府已恢復原樣。1993年8月,郡王府向國內外遊客開放,並在全區“第三屆草原文化旅遊節”和“95中國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族風情游”活動中被確定為旅遊景點,並成為伊克昭盟十大旅遊景區之一。

吐魯番


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
據史料考證吐魯番郡王府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其主人額敏和卓是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也是以為傑出的愛國者追隨,歸順滿清政府,協助清政府擊敗準噶爾叛軍,大小和卓叛亂維護祖國統一,功勛卓著。為此得到乾隆的褒獎賜封為“吐魯番郡王”並世襲罔替。在他的影響下,他的8個兒子,除了長子努爾邁哈默特因病早殤生平不詳外,其他7個兒子追隨父親,屢立戰功,多次收到清政府的嘉獎和表彰,三兒子茂薩,四兒子鄂羅木扎布先後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達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1793年任協辦大臣,加恩賞戴三眼花翎,先後三次去北京朝諫,乾隆嘉慶皇帝賜宴款待,賞賜黃韁,優禮有加,享獲殊榮。額敏和卓病逝后,次子蘇來滿子承父業,承襲了吐魯番君王府,成為第二位吐魯番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