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像本

繡像本

繡像本是清代通俗小說中附有人物圖像的圖書版本,圖畫線條精製細膩,稱“繡像”,所以,此類圖書版本被稱為繡像本。繡像本自宋以來便鮮有出現,多現於清末的石印本小說,且大多為巾箱本,例如《繡像蘭花夢奇傳》《繪圖精忠說岳全傳》《繪圖珍珠塔後傳》等等

簡介


繡像本是明清通俗小說中附有人物圖像的圖書版本!圖畫線條精製細膩,稱“繡像”!所以,此類圖書版本被稱為繡像本!

工藝特色


古籍印刷

中國印刷術的演變:
雕版印刷發端於唐代,宋代以後成為傳統中國圖書製作生產重要方式。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種顏色,稱為“單印”;若將規格完全一樣的幾塊版面,分別在不同的部位著上不同的顏色,重複迭印,就可產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稱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製的書,就稱為“套印本”,是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用銅鑄或木造成一個個獨立的字體,再拼成版面印刷(圖4《御制數理精蘊》),乾隆皇帝將宮中以木活字印刷的書稱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術,在清末傳入中國,因有快速、價廉的優點,很快地通行起來。

古籍結構

古籍的結構是指一部具體古籍外在形式和內容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的名稱。
1.書衣:俗稱書皮,也稱封皮。(修復技術規範2.28)是為保護書而在書的前後加的封皮,一般選用較硬的紙作為書衣的材料,並在書衣上題寫書名。
2.書籤:用作題寫書名的長方形紙條,一般貼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時還有冊次和題寫人姓名。(修復技術規範2.29)
3.書葉:按文稿順序排列的書寫、印製的單張紙葉。(修復技術規範2.9)
4.封面:位於護葉之後、所有書葉之前。常鐫刻書名、作者、刊刻時間及地點等項內容。(修復技術規範2.18)
5.護葉:也稱副葉,用以保護書芯或連接書
衣。(修復技術規範2.19)一般是一張空白紙。在書名葉或前或后。
6.書芯:指書衣以內或未上書皮以前已訂在一起的書冊。(修復技術規範2.20)
7.書腦:書芯訂捻、縫線以右的部分。(修復技術規範2.24)即裝訂時,錐眼訂線的地方。
8.書背:又稱書脊,與書口相對,上下封皮相隔或連接的部分,相當於書籍的厚薄度。(修復技術規範2.25)即一書裝訂處的側面,如同書的脊背,所以稱書脊。
9.書頭:書籍上端切口處。修復技術規範2.21)又稱為書首。
10.書根:(修復技術規範2.22用的術語叫“書腳”,解釋為:書籍下端切口處,亦稱書根。)有些古籍在書根上有書名、卷數、冊數,但書根上這些題名不
一定準確,有些是刻板時印上,有些是藏書者自己為方便翻檢、閱讀或者保護而寫上去的,多半是簡名。
11.書角:天頭和地腳右端。(修復技術規範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