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舟
2002年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電影
《俄羅斯方舟》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Sergei Dontsov 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02年5月22日在法國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當代電影人和法國外交官來到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目睹了俄羅斯千百年來風雲變幻的故事。
俄羅斯方舟
在這裡,他能任意穿行不同的世紀。銀幕上出現了一群士兵小姐,身處18世紀聖彼得堡,正要參加一場舞會。敘述者不知自己為何會來到18世紀的俄國,正當他處於迷茫中,他遇到了另一位不知何故來此地的法國人,他是一名外交官,原本生活在19世紀的法國。於是,兩個“迷路者”結伴同行,一同在這座宮殿里漫遊了。
他們看到了彼得大帝正訓斥自己的部下,凱薩琳女皇急著上廁所,之後兩人無意間走入了聖彼得堡著名的冬宮,在其間他們穿越了35個房間,參觀了幾百幅著名的西方油畫和雕塑,親歷了伊朗使節造訪沙皇的儀式,巧遇尼古拉斯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後的晚餐,並在1913年代末代皇室的最後一場盛大的華爾茲舞會上結束了他們的“旅程”。於是,一次跨時空的文明和歷史之旅在影片綿長、婉約的樂曲中宣告結束。
一路上,法國外交官對俄羅斯的音樂、繪畫乃至皇宮禮儀和收藏驚嘆不已。在他們的時間旅行逐漸展開之時,兩人之間也不斷就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問題發生爭執,法國外交官秉持西方對俄羅斯愛恨交織的傳統感情,而現代電影人卻反思和質疑著他的國家的過去和現在。法國外交官決意留在“這裡”,敘述者“乘上俄羅斯方舟”在舉目無邊的海上,開始了永不停止地漂泊。整個旅程橫跨了18世紀到21世紀四個世紀,如同見證了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Sergei Dontsov | 法國外交官 | |
Maksim Sergeyev | 彼得大帝 | |
Mariya Kuznetsova | 凱薩琳女皇 | |
Yuli Zhurin | 尼古拉斯一世 | |
Vladimir Baranov | 尼古拉斯二世 | |
Anna Aleksakhina | 亞歷山德拉費奧德羅芙娜 | |
David Giorgobiani | Orbeli | |
Aleksandr Chaban | Boris Piotrovsky | |
Leonid Mozgovoy | The Spy | |
Mikhail Piotrovsky | Himself | |
Lev Yeliseyev | Himself | |
Oleg Khmelnitsky | Himself |
出品人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製作人 | Oliver Damian、Andrei Deryabin、Victor Gailunas、Larissa Maevokaya |
副導演(助理) | Marina Koreneva |
編劇 | Boris Khaimsky、Anatoli Nikiforov、Svetlana Proskurina、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攝影 | 提爾曼·巴特納 |
配樂 | Sergei Yevtushenko |
剪輯 | Stefan Ciupek、Sergei Ivanov、Betina Kuntzsch |
選角導演 | Tatiana Komarova |
美術設計 | Natalya Kochergina、Yelena Zhukova |
服裝設計 | Maria Grishanova、Lidiya Kryukova、Tamara Seferyan |
參考
俄羅斯方舟 | 法國外交官 演員 Sergei Dontsov 一名外交官。原本生活在19世紀的法國,卻突然來到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開始了一場歷史的漫遊,整個旅程橫跨了1800到2100四個世紀,見證了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
俄羅斯方舟 | 彼得大帝 演員 Maksim Sergeyev 俄羅斯沙皇,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在法國外交官來到的時候,彼得正在訓斥自己的部下,他的殘暴是出了名的,並且命人處死他自己的兒子,卻教俄羅斯人要享受生活,所以人們不斷參加派對。 |
俄羅斯方舟 | 凱薩琳女皇 演員 Mariya Kuznetsova 俄羅斯帝國的女沙皇,她在看俄羅斯樂團的演奏,顯然她是個迷人的女人,她或許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注重藝術的皇帝。演奏結束后,她急急忙忙的邊往外跑邊說,她要去上廁所,顯然她還是位不拘小節的皇帝。 |
俄羅斯方舟 | 尼古拉斯一世 演員 Yuli Zhurin |
參考
拍攝花絮
• 該片在一個鏡頭內拍攝完成,前三次拍攝都因技術上的難題而中斷,第四次終於成功。
• 該片是第一部未壓縮的高清晰電影。
• 由於俄羅斯國立美術館要關閉了,製片方只有一天的時間用來拍攝。
穿幫鏡頭
• 管弦樂隊的一個成員在看的活頁樂譜,是用雙面膠帶粘成的。
• 在冬宮開始建造前,彼得大帝其實已經死了32年並且40年之後才開始建造最初的國立美術館。
相關公司
公司類型 | 公司名字 | 地區 | 時間 | 備註 |
製作公司 | State Hermitage Museum | - | - | - |
The Hermitage Bridge Studio | 俄羅斯 | - | - | |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 俄羅斯 | - | - | |
Mitteldeutsche Medienfürderung Filmboard Berlin Brandenburg | - | - | - | |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des bundes Filmlörderung Hamburg | - | - | - | |
Filmbüro Nordrhein-Westfalen Kulturelle Filmborderung Sarhsen-Anhalt | - | - | - | |
WDR/Arte | - | - | - | |
Fora Film | 俄羅斯 | - | - | |
Koppmedia | - | - | - | |
NHK | 日本 | - | - | |
Seville Pictures | 加拿大 | - | - | |
YLE TV1 | - | - | - | |
Danmarks Radio (DR) | 丹麥 | - | - | |
AST Studio | - | - | - | |
Mariinsky Theatre | - | - | - | |
Egoli Tossell Film AG | 德國 | - | - | |
Filmboard Berlin-Brandenburg (FBB) | 德國 | - | - | |
Filmförderung Hamburg | 德國 | - | - | |
Mitteldeutsche Medienförderung (MDM) | 德國 | - | - | |
Filmbüro NW | 德國 | - | - | |
BKM,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des Bundes | 德國 | - | - | |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Sachsen | - | - | - | |
發行公司 | Alfa Films | 阿根廷 | 2003 | 院線 |
Filmmuseum | 荷蘭 | 2003 | 院線 | |
人造眼 | 英國 | 2003 | - | |
Celluloid Dreams | 法國 | - | - | |
Delphi Filmverleih GmbH | 德國 | - | - | |
Filmfreak Distributie | 荷蘭 | 2003 | 院線 | |
Kinokuniya Co. Ltd. | 日本 | 2003 | DVD | |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04 | DVD | |
Mikado | 義大利 | - | - | |
NHK | 日本 | 2002 | TV | |
Pandora Films Inc. | 日本 | - | - | |
Slovenska Kinoteka | 斯洛維尼亞 | 2005 | - | |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 阿根廷 | 2004 | DVD | |
Wellspring Media | 美國 | - | - | |
trigon-film | 瑞士 | 2004 | DVD | |
Mikado Films | - | - | - | |
Kinokuniya | 日本 | 2003 | DVD | |
Alive Vertrieb und Marketing | 德國 | 2004 | DVD |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2002年5月22日 | 法國戛納電影節 | 2003年4月3日 | 荷蘭 |
2002年7月6日 | 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2003年4月4日 | 英國 |
2002年9月6日 |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 | 2003年4月10日 | 香港國際電影節 |
2002年10月6日 |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2003年4月22日 |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電影節 |
2002年10月7日 | 西班牙錫切斯電影節 | 2003年4月25日 | 瑞典 |
2002年10月17日 | 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2003年4月30日 |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
2002年10月18日 | 美國紐約 | 2003年5月1日 | 澳大利亞 |
2002年10月21日 | 挪威Ber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2003年5月1日 | 德國 |
2002年11月8日 | 義大利 | 2003年5月29日 | 芬蘭TV premiere |
2002年11月11日 | 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2003年6月19日 | 紐西蘭 |
2002年12月1日 | 日本Tokyo FILMeX | 2003年7月19日 | 波蘭Cieszyn Film Festival |
2003年1月10日 | 美國洛杉磯 | 2003年8月14日 | 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
2003年1月16日 | 芬蘭赫爾辛基紀錄片電影節 | 2003年9月12日 | 奧地利 |
2003年1月26日 |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2003年9月19日 | 西班牙 |
2003年1月30日 | 瑞典哥德堡電影節 | 2003年11月6日 | 阿根廷 |
2003年2月21日 | 巴西 | 2004年1月15日 | 匈牙利 |
2003年2月22日 | 日本東京 | 2004年2月6日 | 波蘭 |
2003年3月1日 |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際電影節 | 2004年4月1日 | 捷克 |
2003年3月7日 | 希臘 | 2004年5月6日 | 丹麥 |
2003年3月20日 | 墨西哥國際電影節 | 2004年8月19日 | 智利 |
2003年3月26日 | 比利時 | 2004年9月1日 | 馬爾他 |
2003年3月26日 | 法國 | 2005年7月6日 | 台灣台北電影節 |
參考
時間 | 頒獎方 | 獲獎稱號 | 獲獎對象 | 備註 |
2002年 | 第55屆戛納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俄羅斯方舟》 | 提名 |
2002年 | 第15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導演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提名 |
最佳攝影 | 提爾曼·巴特納 | 提名 | ||
2002年 | 第2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目光單元大獎 | 《俄羅斯方舟》 | 獲獎 |
參考
電影劇照
該片不只是一部炫耀製作難度的電影,其真正動人之處是它精妙地把隱士盧博物館隱喻為俄羅斯歷史的諾亞方舟,裡頭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和各代皇室積累下來的藏品就是這隻大船要帶向未來的珍稀生命。(《南方都市報》評)
該片對歷史和藝術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考查,使之成為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觀眾還會發現,這種手法與電影的主題是一對完美組合。(《世界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