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舟

2002年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電影

《俄羅斯方舟》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Sergei Dontsov 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02年5月22日在法國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當代電影人和法國外交官來到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目睹了俄羅斯千百年來風雲變幻的故事。

劇情簡介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
一位男性講述他經歷的一場事故,當他恢復意識時,突然發現自己置身於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同時周圍的人都無法看到他。
在這裡,他能任意穿行不同的世紀。銀幕上出現了一群士兵小姐,身處18世紀聖彼得堡,正要參加一場舞會。敘述者不知自己為何會來到18世紀的俄國,正當他處於迷茫中,他遇到了另一位不知何故來此地的法國人,他是一名外交官,原本生活在19世紀的法國。於是,兩個“迷路者”結伴同行,一同在這座宮殿里漫遊了。
他們看到了彼得大帝正訓斥自己的部下,凱薩琳女皇急著上廁所,之後兩人無意間走入了聖彼得堡著名的冬宮,在其間他們穿越了35個房間,參觀了幾百幅著名的西方油畫和雕塑,親歷了伊朗使節造訪沙皇的儀式,巧遇尼古拉斯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後的晚餐,並在1913年代末代皇室的最後一場盛大的華爾茲舞會上結束了他們的“旅程”。於是,一次跨時空的文明和歷史之旅在影片綿長、婉約的樂曲中宣告結束。
一路上,法國外交官對俄羅斯的音樂、繪畫乃至皇宮禮儀和收藏驚嘆不已。在他們的時間旅行逐漸展開之時,兩人之間也不斷就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問題發生爭執,法國外交官秉持西方對俄羅斯愛恨交織的傳統感情,而現代電影人卻反思和質疑著他的國家的過去和現在。法國外交官決意留在“這裡”,敘述者“乘上俄羅斯方舟”在舉目無邊的海上,開始了永不停止地漂泊。整個旅程橫跨了18世紀到21世紀四個世紀,如同見證了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Sergei Dontsov法國外交官
Maksim Sergeyev彼得大帝
Mariya Kuznetsova凱薩琳女皇
Yuli Zhurin尼古拉斯一世
Vladimir Baranov尼古拉斯二世
Anna Aleksakhina亞歷山德拉費奧德羅芙娜
David GiorgobianiOrbeli
Aleksandr ChabanBoris Piotrovsky
Leonid MozgovoyThe Spy
Mikhail PiotrovskyHimself
Lev YeliseyevHimself
Oleg KhmelnitskyHimself

職員表

出品人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製作人Oliver Damian、Andrei Deryabin、Victor Gailunas、Larissa Maevokaya
副導演(助理)Marina Koreneva
編劇Boris Khaimsky、Anatoli Nikiforov、Svetlana Proskurina、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攝影提爾曼·巴特納
配樂Sergei Yevtushenko
剪輯Stefan Ciupek、Sergei Ivanov、Betina Kuntzsch
選角導演Tatiana Komarova
美術設計Natalya Kochergina、Yelena Zhukova
服裝設計Maria Grishanova、Lidiya Kryukova、Tamara Seferyan
參考

角色介紹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
法國外交官
演員 Sergei Dontsov
一名外交官。原本生活在19世紀的法國,卻突然來到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開始了一場歷史的漫遊,整個旅程橫跨了1800到2100四個世紀,見證了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
彼得大帝
演員 Maksim Sergeyev
俄羅斯沙皇,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在法國外交官來到的時候,彼得正在訓斥自己的部下,他的殘暴是出了名的,並且命人處死他自己的兒子,卻教俄羅斯人要享受生活,所以人們不斷參加派對。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
凱薩琳女皇
演員 Mariya Kuznetsova
俄羅斯帝國的女沙皇,她在看俄羅斯樂團的演奏,顯然她是個迷人的女人,她或許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注重藝術的皇帝。演奏結束后,她急急忙忙的邊往外跑邊說,她要去上廁所,顯然她還是位不拘小節的皇帝。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
尼古拉斯一世
演員 Yuli Zhurin
俄羅斯帝國沙皇,保羅一世皇帝第三子。因長兄亞歷山大一世死後無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棄皇位繼承權,因此他被立為俄羅斯皇帝。他在冬宮接見波斯特使,波斯特使就俄國外交官被殺一事表示歉意。
參考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 該片在一個鏡頭內拍攝完成,前三次拍攝都因技術上的難題而中斷,第四次終於成功。
• 該片是第一部未壓縮的高清晰電影。
• 由於俄羅斯國立美術館要關閉了,製片方只有一天的時間用來拍攝。
穿幫鏡頭
• 管弦樂隊的一個成員在看的活頁樂譜,是用雙面膠帶粘成的。
• 在冬宮開始建造前,彼得大帝其實已經死了32年並且40年之後才開始建造最初的國立美術館。

製作發行


相關公司
公司類型公司名字地區時間備註
製作公司State Hermitage Museum---
The Hermitage Bridge Studio俄羅斯--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俄羅斯--
Mitteldeutsche Medienfürderung Filmboard Berlin Brandenburg---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des bundes Filmlörderung Hamburg---
Filmbüro Nordrhein-Westfalen Kulturelle Filmborderung Sarhsen-Anhalt---
WDR/Arte---
Fora Film俄羅斯--
Koppmedia---
NHK日本--
Seville Pictures加拿大--
YLE TV1---
Danmarks Radio (DR)丹麥--
AST Studio---
Mariinsky Theatre---
Egoli Tossell Film AG德國--
Filmboard Berlin-Brandenburg (FBB)德國--
Filmförderung Hamburg德國--
Mitteldeutsche Medienförderung (MDM)德國--
Filmbüro NW德國--
BKM,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des Bundes德國--
Kulturelle Filmförderung Sachsen---
發行公司Alfa Films阿根廷2003院線
Filmmuseum荷蘭2003院線
人造眼英國2003-
Celluloid Dreams法國--
Delphi Filmverleih GmbH德國--
Filmfreak Distributie荷蘭2003院線
Kinokuniya Co. Ltd.日本2003DVD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澳大利亞2004DVD
Mikado義大利--
NHK日本2002TV
Pandora Films Inc.日本--
Slovenska Kinoteka斯洛維尼亞2005-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阿根廷2004DVD
Wellspring Media美國--
trigon-film瑞士2004DVD
Mikado Films---
Kinokuniya日本2003DVD
Alive Vertrieb und Marketing德國2004DVD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國家/地區上映日期國家/地區
2002年5月22日法國戛納電影節2003年4月3日荷蘭
2002年7月6日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2003年4月4日英國
2002年9月6日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2003年4月10日香港國際電影節
2002年10月6日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2003年4月2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電影節
2002年10月7日西班牙錫切斯電影節2003年4月25日瑞典
2002年10月17日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2003年4月30日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2002年10月18日美國紐約2003年5月1日澳大利亞
2002年10月21日挪威Ber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03年5月1日德國
2002年11月8日義大利2003年5月29日芬蘭TV premiere
2002年11月11日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2003年6月19日紐西蘭
2002年12月1日日本Tokyo FILMeX2003年7月19日波蘭Cieszyn Film Festival
2003年1月10日美國洛杉磯2003年8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2003年1月16日芬蘭赫爾辛基紀錄片電影節2003年9月12日奧地利
2003年1月26日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2003年9月19日西班牙
2003年1月30日瑞典哥德堡電影節2003年11月6日阿根廷
2003年2月21日巴西2004年1月15日匈牙利
2003年2月22日日本東京2004年2月6日波蘭
2003年3月1日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際電影節2004年4月1日捷克
2003年3月7日希臘2004年5月6日丹麥
2003年3月20日墨西哥國際電影節2004年8月19日智利
2003年3月26日比利時2004年9月1日馬爾他
2003年3月26日法國2005年7月6日台灣台北電影節
參考

獲獎記錄


時間頒獎方獲獎稱號獲獎對象備註
2002年第5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俄羅斯方舟》提名
2002年第1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提名
最佳攝影提爾曼·巴特納提名
2002年第2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目光單元大獎《俄羅斯方舟》獲獎
參考

影片評價


電影劇照
電影劇照
該片是一部讓人瞠目結舌的電影,影片所有的演出都依據事先設計做到精確無誤。(《揚州晚報》評)
該片不只是一部炫耀製作難度的電影,其真正動人之處是它精妙地把隱士盧博物館隱喻為俄羅斯歷史的諾亞方舟,裡頭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和各代皇室積累下來的藏品就是這隻大船要帶向未來的珍稀生命。(《南方都市報》評)
該片對歷史和藝術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考查,使之成為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觀眾還會發現,這種手法與電影的主題是一對完美組合。(《世界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