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一世

俄國沙皇

亞歷山大一世·帕夫洛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公曆: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羅斯帝國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羅一世(俄國)之子。由於亞歷山大一世於拿破崙戰爭中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一世復興歐洲各國王室,因此被歐洲各國和俄國人民尊為神聖王、歐洲的救世主。

人物簡介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1777~1825),俄國沙皇保羅一世(1801~1825)之子。於1777年12月23日誕生於聖彼得堡,卒於1825年11月19日。幼年由其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撫養。1784~1795年從教於瑞士啟蒙思想擁護者F.G.de拉阿爾普。1801年3月23日其父保羅一世在亞歷山大參與的宮廷政變中被弒。亞歷山大即沙皇位。
亞歷山大一世是俄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不僅因為他曾經三次打敗野心勃勃的拿破崙,而且還因為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充滿了神秘和離奇。有人稱他是“俄國歷史上的兩面神”、“北方的斯芬克斯”、“王座上的演員”,普希金則認為他是“一位懦弱而狡猾的君主”。

人物生平


祖母宮中

亞歷山大看起來整天很快活,無憂無慮,很討周圍人的喜歡,對人和藹,態度恭謙,有時候甚至是帶著媚態陪祖母和祖母的寵臣們聊天。他在那裡打牌,喝酒,聽歌劇,參加舞會;可是,只要一回到父親保羅的封地加特契納的時候,就完全像是變成了另一個人:穿著筆挺的 普魯士式制服的軍官,表情嚴肅地監督部下的工作,而且還能面無表情地聽上司講粗話。這時的亞歷山大完全是父親保羅心目中的標準軍人形象:冷酷堅毅,沒有任何個人情緒,完全就是軍隊這個冰冷的機器上的一個部件。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羅一世登基,亞歷山大正式被立為皇儲。此外保羅一世又陸續給亞歷山大加封大量官銜:謝苗諾夫近衛團炮兵上校,聖彼得堡禁衛軍總督,樞密院 軍事委員會主席,聖彼得堡步兵騎兵師和 芬蘭步兵師欽差巡檢等等。他對父親惟命是從,做任何事都要請示,就連自己的時間也不能自主支配。父親要隨時召見他,讓他彙報一些瑣事的細枝末節,而且在半數情況下,他會因不稱職而遭到訓斥。漸漸地,亞歷山大結交了一些有實權的朋友,他們都對 沙皇保羅的統治不滿,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廢除妨礙自由的桎梏,實現全體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 博愛的社會。隨著保羅自負、狂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他,並著手策劃推翻他的統治,扶植亞歷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政變開始。反對黨衝進沙皇寢室,將保羅殺死。當夜,亞歷山大躲在一個套間里,戰戰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當父親被殺的消息傳來時,他嚎啕大哭。雖然父親是死於他人之手,但自己是這樣期望的,因而心裡充滿了負疚感。反對黨的首領進來對他說:“行了,別耍孩子氣了,登基去吧!”就這樣,亞歷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執政早期

1801年 宮廷政變后,亞歷山大開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羅一世時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復了 貴族的特權,宣布大赦逃亡的 農奴,將保羅時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從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貴族子弟不準出國留學的禁令,恢復從 歐洲的貿易進口。儘管亞歷山大一世推行的政策帶有很明顯的自由主義色彩,但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諸如農奴制問題上仍保持保守觀點。
亞歷山大一世曾建立了一個“非正式委員會”,實際就是樞密院的影子內閣,成員均為他本人的親密朋友,作為參政議政的補充。1802年,俄羅斯開始實行行政細化,推行部委制度,各部大臣由皇帝本人任命。1803年,亞歷山大簽署自由耕作法,試圖逐步解決限制俄羅斯發展的落後的農奴制度,規定農奴可通過贖身手段獲得自由。但實踐表明,大多數農奴甘願委身於大莊園主貴族,竟不願改變自身的農奴地位,缺乏對獲得自由耕中農民身份的嚮往,此外這項法令也遭到莊園主貴族階層的反對,認為給予農奴獲得自由的可能,將造成俄羅斯社會的動蕩。最後能夠通過贖身手段獲得自由的農奴還不到農奴總數的5%。“非正式委員會”成員,亞歷山大少年時代的密友科丘貝、恰爾托雷斯基等人曾私下裡解釋說,如果可以廢除農奴制的話,皇帝陛下在登基第二天就可以下詔,宣布所有農奴為 自由人;可是這樣勢必導致整個貴族階層的激烈反對,從而喪失執政基礎。可見 沙皇俄國規模龐大的貴族階層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各項改革的減緩因素,而葉卡捷琳娜時代採取貴族和其他社會階層分而治之的政策確實是出自不得已。

自幼聰穎

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英語、法語和德語,五歲的時候學習地理,曾拿著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儀,在老師指導下,在一個半小時之內,竟然掌握了祖母當年花了數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識。但是亞歷山大處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中,不可避免地有懶散的習性,最終在學術上也沒什麼明顯長進,對知識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早熟的亞歷山大對人情世故有極早的了解,還在不到十歲的時候,就感覺到了祖母和父親二者之間的對立與分歧。在二者之間的 周旋,使得亞歷山大很早就懂得如何討人喜歡,能夠揣摩別人微妙的心理活動。今天保留下來了亞歷山大在九歲時寫給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信,在每封信中亞歷山大都要寫上讚美祖母的話語,每封信幾乎都要以"吻您,吻您的手"等話語結束。而且在個別信件中,年幼的亞歷山大還知道在何處不失時機地,但有節制地譏諷嘲笑某位宮中侍臣,常常能引得喜歡熱鬧的祖母開懷大笑。
亞歷山大年僅十三歲時,祖母就為他找好了未來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德國 巴登公國的公主路易莎·瑪麗亞·奧古斯特,後來接受 東正教洗禮,改名為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夫娜。1793年,當亞歷山大十六歲的時候,二人成婚。婚後亞歷山大到父親保羅組建的 加特契納團服役了一段時間,結果服役的結果是左耳部分失聰,據說是由於服役部隊是炮兵,大炮的轟鳴損傷了聽力。

打敗拿破崙


19世紀初,雄心勃勃的拿破崙一心想稱霸歐洲。
1812年9月,拿破崙發動了對俄國的進攻,攻佔莫斯科。起初,拿破崙軍隊勢如破竹,但隨著隆冬的到來,法軍缺少住所和補給,拿破崙無意再戰,決定向亞歷山大求和。亞歷山大對拿破崙的要求不予理睬,決心將戰爭進行到底。拿破崙不得不撤出莫斯科,亞歷山大命令俄軍全線追擊,法軍傷亡慘重。拿破崙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然而,拿破崙的噩夢才剛剛開始。1813年3月26日,亞歷山大接替病重的陸軍元帥庫圖佐夫,親自率軍從維爾紐斯出發,向邊境推進,在萊比錫與拿破崙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戰場 上彈片橫飛,炮聲震天。亞歷山大整天不離戰場,左右侍衛勸他躲避一下,他說:“這裡的槍彈不會射中我。”他通過望遠鏡能清楚地看到拿破崙的灰色大衣和寬大的軍帽。有一次,亞歷山大策馬向前,剛走幾步,一顆炮彈就落在他剛才站立的地方,將他的隨從炸成重傷。這件事使他相信是上帝的力量讓他消滅拿破崙的。
亞歷山大一世,經過幾個月的廝殺,法軍開始潰退。1814年1月,亞歷山大率大軍進入法國境內。3月31日,攻佔法國首都巴黎。拿破崙大勢已去,被迫退位。儘管一年以後拿破崙從流放地厄爾巴島逃脫,又重整旗鼓,但在俄軍為首的反法同盟軍打擊下,拿破崙慘敗於滑鐵盧,第二次退位,從此一蹶不振。
1815年7月,亞歷山大第二次進駐巴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當他的軍隊通過檢閱台時,同盟國的首腦們都讚不絕口,亞歷山大為俄羅斯帝國贏得了無限的榮耀。

人物關係


迷戀妹妹

亞歷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紛紛對他投懷送抱,但在亞歷山大心中卻始終只有一個女人的位置———她就是葉卡捷琳娜公主。葉卡捷琳娜公主是亞歷山大的大妹妹,二人年齡相當,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的歲月竟讓兩人產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亞歷山大的婚姻名存實亡的時候,兄妹二人的感情達到了頂峰。他們經常單獨閑坐,徹夜長談,有時動作過分親昵。他們都住在皇宮,但卻要天天通信。如果亞歷山大一世外出巡視或是出國訪問,兄妹倆的書信往來就更加頻繁。
亞歷山大在給妹妹的信中這樣寫道:“知道你愛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瘋子一般愛你!……看到你,我高興得如痴如狂,我像個著魔的人,四處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懷裡甜蜜地鬆懈下來”。
1808年,威震歐洲的法蘭西皇帝 拿破崙突然向葉卡捷琳娜公主求婚,這使亞歷山大非常不高興。他不能忍受將心愛的妹妹嫁給法國的“食人怪物”,婉言謝絕了。後來,他害怕拿破崙又來求婚,於是匆忙將葉卡捷琳娜嫁給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國 奧爾登堡公爵。
婚後,葉卡捷琳娜仍常住在聖彼得堡。當她的丈夫病死後,兄妹之間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樣無所顧忌了。

與家人

亞歷山大1777年12月12日(俄歷)1777年12月23日(公曆)誕生於 聖彼得堡,是保羅的長子。亞歷山大的降生,令祖母 葉卡捷琳娜二世欣喜萬分,馬上就把長孫抱走,自己撫養。亞歷山大出生后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羅的次子 康斯坦丁降生,於是亞歷山大兄弟均在祖母的呵護下成長,葉卡捷琳娜為兄弟倆請來了當時最好的學者,負責兩位皇孫的教育。葉卡捷林娜二世很疼愛亞歷山大,但對他的要求也很嚴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亞歷山大在低於15攝氏度的房間里開著窗戶洗冷水澡,以磨鍊他的意志。在他6歲時,祖母將家裡的女保姆趕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師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堅定的性格。

與老師

是來自 瑞士的學者拉加爾普,拉加爾普同情 法國大革命中的 雅各賓派,主張法國 共和,反對君主專制,他的 啟蒙主義世界觀對亞歷山大產生了很大影響。帶有 自由主義色彩的良好的歐式教育和啟蒙主義思潮帶來的 理想主義,和亞歷山大在日後面臨 俄羅斯帝國具體而又複雜的國情形成強烈反差,使得亞歷山大變得 茫然不知所措,最終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極端。這也是俄羅斯幾代君主不斷重複的執政失誤的一個原因。

家庭成員

父親: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
母親:瑪麗·費奧多羅芙娜(符騰堡的索非婭·多羅西婭·奧古斯塔·路易莎)
祖母: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妻子: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芙娜皇后(巴登的路易莎·瑪麗婭·奧古斯塔)
子女:無子,有兩個女兒。

繼位風波


亞歷山大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祖母一心想繞過父親保羅,讓他直接繼承皇帝位。亞歷山大在祖母那裡表示同意繼位,另一方面回到父親身邊時又發誓說承認父親是合法的帝國皇帝繼承人。在內心裡,亞歷山大實際是傾向於讓父親繼位,避免在祖母、父親和他本人之間發生衝突,此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壓力過大的時候逃到 北美,以躲避皇位繼承的問題。
在這個時期,亞歷山大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經暴露出來:意志不夠堅強。面對強者,他的表現不是更強,而是趨向於隱藏自己的觀點,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個樣子,他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只能靠推測來揣摩。

敗給拿破崙


亞歷山大一世四平八穩的執政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俄羅斯的持續繁榮發展。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亮點還是在軍事和外交領域。
如同以往俄羅斯帝國的皇帝一樣,亞歷山大一世時刻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又完全繼承了祖母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氣魄,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領土擴張。
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之初,法國革命浪潮席捲歐洲,俄羅斯積極地參加了 反法同盟,成為1805年至1807年間阻擋拿破崙東進的重要力量。在1805年的 奧斯特里茨戰役中,俄軍大敗,此後俄羅斯和法國簽訂了蒂爾希特和約,對法國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並在實質上暫時退出反法同盟,俄法關係逐漸有所緩和。

其他戰線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後在與 土耳其的戰爭(1806年至1812年)、與 瑞典的戰爭(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勝利,極大地鞏固了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在亞歷山大一世執政期間,俄羅斯相繼吞併了東 喬治亞(1801年)、芬蘭(1809年)、比薩拉比亞(1812年)、亞塞拜然(1813年)和 華沙公國(1815年)。俄羅斯的西部邊界線在亞歷山大一世時期固定下來並一直維持到1918年。
俄羅斯自1810年開始積極更新軍隊的裝備,開始大規模修建軍事設施。儘管由於當時制度缺陷,這些設施未能完全修建完畢,但對鞏固俄羅斯國防還是起到了積極作用。
1812年,拿破崙率軍攻入俄羅斯,俄羅斯開始了 衛國戰爭。戰爭初期,俄軍節節敗退,亞歷山大一世認識到自己無力指揮軍隊奪取勝利,於是就把指揮權轉給 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將軍,此後又再次任命 庫圖佐夫為俄羅斯軍隊總司令。在庫圖佐夫指揮下,一把火燒掉了 莫斯科,俄軍主力部隊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的軍隊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殘垣斷壁,沒有給養的空城,在俄羅斯的寒冬到來之際,饑寒交迫的法軍被迫後撤。以逸待勞的俄軍乘機追襲,拿破崙大敗。
俄羅斯軍隊在同拿破崙的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一路西進,攻陷 巴黎,整個歐洲的命運都掌握在亞歷山大一世的手中。在1813年至1814年間,亞歷山大一世成為歐洲反法同盟的盟主,1814年更是以反法聯軍總司令的身份,在巴黎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但是年輕的青年近衛軍看到了巴黎的繁華和革命帶來的自由,痛感俄國的落後,立志推翻俄國專制政府,這些人統稱為 十二月黨人。終於把亞歷山大逼上了絕路。
儘管俄法戰爭結束,拿破崙遭到流放,但歐洲的君主專制體制已經遭受到了嚴重打擊。為了穩定局勢,亞歷山大一世頒發了自由化色彩濃厚的 波蘭王國憲法,給予波蘭高度的自治,並許諾在時機成熟后,給予其他併入俄羅斯版圖的地區同樣程度的自治。

推行改革


1816年至1819年間,在亞歷山大一世主持下,在 波羅的海地區開始推行農業改革。此後他又秘密地準備了一項取消 農奴制度的法案,但遭到了貴族 地主階級的強烈反對,亞歷山大一世迫於壓力,只好讓步,法案暫時被擱置起來。
亞歷山大一世執政期間,俄羅斯政界的腐敗成為頗為頭疼的問題。亞歷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對亞歷山大心懷不滿,加之他還從歐洲聘用了大量的專家進入政府,最終俄羅斯保守派開始全面抵制亞歷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這樣亞歷山大一世就無法利用衛國戰爭結束后的有利局面,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羅斯的發展發生質量上的飛躍,也就錯過了這個歷史良機。
亞歷山大各項改革的最終失敗,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俄羅斯社會普遍瀰漫著保守懷舊情緒,保守主義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佔了 上風,外加落後的農奴制和無處不在的腐敗也成為阻礙改革的重要障礙,但在另一方面,亞歷山大一世的性格、處事方法和執政風格也是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他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什麼,都希望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儘管他以最真誠的願望希望俄羅斯社會進一步開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義過於理想化,和俄羅斯的現實格格不入。此外亞歷山大一世意志軟弱,過於愛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個好人,不願和社會保守力量發生衝突,所以每項改革措施出台後,都是嘗淺輒止,知難而退,最終也沒有一項措施能夠得到切實地執行。

秘密社團


俄羅斯的秘密社團逐漸發展起來,它們的活動也漸漸地開始半公開化。在所有的會道門類型的秘密社會團體中,起源於 西歐的石匠會最為著名。亞歷山大一世看到了石匠會對其政權的威脅,在1822年下詔宣布石匠會為非法,禁止石匠會在俄羅斯的活動。儘管此前,亞歷山大一世曾在1820年巡視了石匠會在 敖德薩的總部,並一度自稱是石匠會在俄羅斯的保護人。

欽點皇儲


亞歷山大一世與 皇后早年生下的兩個女兒夭折,此後亞歷山大一世不和皇后住在一起,而是和 情人瑪麗婭·納雷什金娜成為實際上的夫妻。這樣亞歷山大一世在法律上就沒有了子嗣。1823年,亞歷山大一世起草了秘密詔書,在詔書中宣布立三弟 尼古拉為皇儲。

統治期間


他在位期間改革俄國兵制,設立軍團制,改變了從伊凡四世一直沿用二百餘年的貴族統兵制。他的統治期前半主要在戰爭時期渡過,後半則沉迷於與宮廷仕女遊玩,以及神秘主義的研究上,漸漸不理政事。最終在其承繼者君士坦丁·帕夫洛維奇、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間,俄國爆發了一連串人民起義。因此其評價往往是兩極化的,而且直到現在,他的行為仍然不能被理解。他的性格優柔寡斷、多疑、固執,又極其自尊自傲,因此被稱為“(北方的)斯芬克斯”。
不過,在他的統治下,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多方面都進入極盛時期。在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后,俄國領有北至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山脈、東至阿拉斯加、西至法國巴黎。他率領軍隊橫跨大半個歐洲,一直攻至法國巴黎,使俄國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第一的陸權國家。在維也納會議上,他聽從本尼格森伯爵的進言,將歐洲各國的土地歸還各國王室,以免去佔領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和面對各國王室道義上的責難,此舉為他羸得了歐洲輿論的普遍支持,從而使俄國瓜分波蘭和吞併芬蘭時並未受到反對。同時他更將黑海艦隊推進至位處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恐嚇鄂圖曼帝國,迫使在第七次俄土戰爭戰敗的鄂圖曼帝國不敢在俄軍進佔歐洲時乘虛而入。於是,俄國在亞歷山大一世的統治下,成為當時歐洲的一大軍事強權。
然而相對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亞歷山大一世的自理能力缺乏,甚至嚴重到了穿禮服和整理文件也需要侍從幫忙的程度。

離奇死亡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 1825年9月,亞歷山大遵照醫生的囑咐,離開聖彼得堡,到氣候適宜但位置偏僻的亞速海上小鎮塔甘羅格療養。起初,療養的生活還算愜意,可過了不到兩個月,俄國皇宮突然宣布,亞歷山大一世於11月19日在療養地駕崩。亞歷山大的突然死亡,引起人們的紛紛猜測。有人說,他的確是死於疾病;也有人說,他根本就沒有死,而是看破紅塵,借療養之機遁入山林過起了隱居生活。此後,亞歷山大的死成了一樁懸案。亞歷山大去世10年後的一天,在烏拉爾山區的一個村子出現了一位雍容高雅、儀錶超俗、自稱費道爾•庫茲米奇的老人。由於他說不清自己的來歷,被警察局驅逐到了西伯利亞。在那裡,他居無定所,含辛茹苦,生活十分艱難。但他學識淵博,待人寬厚,深得當地群眾愛戴。人們慢慢發現,他對當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對一些名人事迹如數家珍。他能繪聲繪色地講述俄軍開進巴黎時的盛況,甚至能一個一個地說出當時沙皇身邊的隨員。有人說他在某段時間內經常收到一個名叫瑪麗亞•費多羅芙娜(這是亞歷山大一世母親的名字)的女人寄來的錢和衣物。
1864年1月20日,費道爾·庫茲米奇以87歲的高齡壽終正寢,而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疑問:一位曾參與醫治亞歷山大疾病的醫生,從不參加11月19日紀念亞歷山大之死的禱告儀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卻親自領著大家為亞歷山大的亡靈祈禱。他流著淚說:“沙皇這下真是死了。”而在繼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辦公室的牆壁上,一直掛著費道爾•庫茲米奇的畫像。費道爾•庫茲米奇死後,一位富商出資安葬了費道爾•庫茲米奇,並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選侯”,而“上帝的選侯”正是亞歷山大一世戰勝拿破崙後天主教教皇頒給他的。前蘇聯曾挖開沙皇時期的墓室,而亞歷山大的墓穴里什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