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亞歷山大二世的結果 展開

亞歷山大二世

原俄羅斯帝國皇帝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簡稱亞歷山大二世(英語:Alexander I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十二位皇帝(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13日在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長子。

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他還主持了多項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羅斯君主制改造為君主立憲制的計劃。1858至1864年之間,通過與中國清朝簽訂《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奪取中國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徠1874年後,革命者中的恐怖主義勢力抬頭,屢次試圖策劃暗殺沙皇的計劃。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遭民意黨成員刺殺身亡。亞歷山大二世為俄羅斯19世紀後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因下詔廢除了農奴制,他被稱為“解放者”。

大事件

1818-04-17

出生

1818年4月17日出生於俄羅斯。

1841

與瑪麗亞成婚

1840年,瑪麗亞應邀來到俄羅斯,1841年與瑪麗亞成婚。

與瑪麗亞成婚
1855

繼位

1855年亞歷山大繼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二位皇帝,史稱亞歷山大二世。

1858

簽訂《中俄璦琿條約》等

1858年到1860年沙俄政府利用中國清政府困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機,先後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中國東北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並把遠東總督府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使中國完全喪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

簽訂《中俄璦琿條約》等
1861

廢除了農奴制

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他還主持了多項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羅斯君主制改造為君主立憲制的計劃。

1861-02-19

宣布了新的農民法令

1861年2月19日宣布了新的農民法令。

1863

把波蘭王國降為俄羅斯的一個省

1863年,亞歷山大二世冒著西方干涉的危險,出兵鎮壓了大波蘭起義,把波蘭王國降為俄羅斯的一個省。

1871-03-01

推翻了在俄土戰爭中籤訂的條約

1871年3月1日,在倫敦和會上,俄羅斯終於推翻了1856年在俄土戰爭中戰敗后簽訂的條約,取消了俄羅斯禁止在黑海擁有海軍艦隊等不利條款。

1873

“三皇同盟”

1873年“三皇同盟”。

1877-04-12

俄土戰爭再度爆發

1877年4月12日,俄土戰爭再度爆發。這一次俄羅斯經過苦戰取得勝利,前鋒逼近伊斯坦布爾。

1881-03-13

被刺殺身亡

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遭民意黨成員刺殺身亡。

人物生平


接受教育

亞歷山大是尼古拉一世的長子。由於他的兩位伯父,亞歷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都沒有子嗣,故整個宮廷上下很早就意識到亞歷山大是未來皇儲——俄羅斯帝國的繼承人。所以父親尼古拉乃至整個俄羅斯宮廷都對未來皇儲的教育給予極大的重視。
亞歷山大的老師是當時俄羅斯最有名的學者茹科夫斯基,這是一位人文氣息極濃的學者。茹可夫斯基在對亞歷山大的教育中沒有嚴格劃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養教育的界限,而且更重視對皇子的思想教育。茹可夫斯基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他最擔心的就是亞歷山大在未來把整個俄羅斯當成軍營,俄羅斯人民當作軍團。
尼古拉一世卻認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帝首先應該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否則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就在尼古拉一世和茹可夫斯基針對亞歷山大展開的"思想教育爭奪戰"中,亞歷山大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又受到了良好的軍事教育。
亞歷山大二世銅像
亞歷山大二世銅像
亞歷山大在十九歲時就掌握了四門外語(英語、德語、法語、波蘭語)以及諸多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地理、歷史、東正教神學、政治經濟學、法學等。可以說,同此前所有的俄羅斯帝王相比,亞歷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在外旅行

在幼年時,亞歷山大曾隨父母到過莫斯科、華沙和柏林。在學業完成後,在老師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亞歷山大以皇儲的身份開始在俄羅斯各地旅行。他不但走過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大多數省份,還到過偏遠的北部高寒地區,包括十二月黨人的流放地托波利斯克。每到一地,當地的軍政官員都予以高規格的周到接待,也儘力向亞歷山大展示社會發展良好的一面。儘管地方官員們極力掩飾,亞歷山大還是接觸到了社會底層的一些真實情況。這次巡遊可能就是他在繼位后大力推行改革措施的一個源頭。
1838年,亞歷山大去歐洲旅行,在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到了瑞典、丹麥、德國、瑞士、義大利、英國和奧地利等國,受到了所有這些國家君主和元首的接待,還參觀了這些國家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議會和重大戰役的發生地點。
亞歷山大唯一沒去的歐洲國家就是法國,當時尼古拉一世為了顯示對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不滿,特意不讓亞歷山大出訪法國。在出訪德國期間,亞歷山大選中了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瑪麗亞作為自己未來的妻子。
1840年,瑪麗亞應邀來到俄羅斯,1841年與瑪麗亞成婚。

參與政事

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尼古拉一世開始逐漸地扶植亞歷山大參加國務活動,1842年在尼古拉一世休假期間,亞歷山大代替父親,主持了一個月的軍國大政。
1845年,尼古拉一世出國訪問,亞歷山大再次臨時主持政務。到四十年代後期,亞歷山大已經獲得了任命個別部長的權利,也開始逐漸地處理一些日常政務。起初尼古拉一世委託亞歷山大負責俄羅斯的農業問題,在1850年後又逐漸任命他擔任軍隊職務。在這一期間,亞歷山大對俄羅斯農奴制的看法發生了轉變,逐漸放棄了原來的保守思想,決定要逐步廢除落後的農奴制。
俄羅斯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使得俄羅斯國內朝野對尼古拉一世的不滿達到了頂峰。半個世紀前稱霸歐洲的俄軍遭此慘敗,暴露出裝備落後,後勤運輸和供應能力低下,軍事思想陳舊,指揮無方等嚴重問題。恰好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尼古拉一世病逝了。亞歷山大接手的是一個國力衰落、危機四伏的俄羅斯。

繼承皇位

1855年,亞歷山大繼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二位皇帝,史稱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集中在軍事、社會、司法和行政體制方面。他認識到,俄軍在克里木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實質上是俄羅斯工業和政治體制落後於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問題。
銅錢
銅錢
基於這個判斷,改革俄羅斯陳舊的政治經濟體制已經勢在必行。首當其衝需要廢除的就是農奴制。當時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雇傭自由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克里木戰爭之後,俄國農奴反抗運動一年比一年高漲,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實際上,亞歷山大二世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
1857年,他成立了“農民事務總委員會”,開始籌備廢除農奴制的改革。

解放農奴

1861年3月,沙皇終於下詔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制,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擁有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權利;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為支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改革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將獲得自由的農民組織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職人員由農民選舉產生,但必須服從地方行政機構的管理。
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
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
從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條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農奴獲得解放之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連帶土地解放農奴,讓農奴無償獲得他們一直所經營的土地在一場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土地的產權本來為農奴主所有,農奴的經營權是同他們的農奴義務結合在一起的。亞歷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說俄國1861年改革只是封建主對農民的一場掠奪顯然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解釋。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只能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1857年,農奴制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較為開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開始試行。在立陶宛境內,農奴主們宣布解放農奴,讓這些農奴成為獨立的自由農民,此後農奴主和原來農奴的關係轉變為地主和僱農的關係。此後改革措施又開始逐漸在彼得堡等省份開始推行。
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制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他們提出反對改革的論據是:這樣會造成俄羅斯政局動蕩,加劇克里木戰爭后的經濟困難。地主貴族們利用激進革命者的言論,放大改革造成的負面影響,來對抗改革措施。此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庫空虛,整個國家依靠舉債度日,由於經費緊張,甚至重新裝備軍隊這樣的頭等要務都暫時被擱置下來。地主貴族們把這一切都歸罪於農奴制改革。面對重重阻力,亞歷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
1861年2月19日,俄羅斯宣布了新的農民法令。3月5日,亞歷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羅斯所有的農奴,從此農奴成為自由耕種的農民。儘管自由農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係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為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亞歷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奴制,是俄羅斯在質量上的社會進步。這項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后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被解放的農民由於土地減少、支付贖金,以及由改革帶來的混亂破壞了以前的那種安定感,反抗鬥爭更加激烈了,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但俄國的政局大體上仍保持穩定,終於度過了這段混亂的時期走向新時代。

軍事擴張

自19世紀後半期開始,俄羅斯開始積極地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1858年到1860年沙俄政府利用中國清政府困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機,使用誘騙加武力威脅的方式,先後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中國東北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並把遠東總督府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使中國完全喪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又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地區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確定了俄佔中亞地區的東部邊界。
在1864年至1865年間,俄羅斯先後征服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國1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基本確立對中亞的統治。為了更好地開發中亞,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俄羅斯決定把阿拉斯加150萬平方公里土地出售給美國(另有文獻說出租,租期為99年)。1867年,俄羅斯和美國簽訂條約,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阿拉斯加。
1875年,俄羅斯又和日本在聖彼得堡簽訂條約,日本承認南薩哈林島為俄羅斯領土。
1863年,亞歷山大二世冒著西方干涉的危險,出兵鎮壓了大波蘭起義,把波蘭王國降為俄羅斯的一個省。
在1864年他結束了持續多年的高加索戰爭,將高加索地區徹底併入俄羅斯版圖。
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
1870年普法戰爭之後,俄國在歐洲又開始活躍起來,努力試圖廢除1856年巴黎條約。1871年3月1日,在倫敦和會上,俄羅斯終於推翻了1856年在俄土戰爭中戰敗后簽訂的條約,取消了俄羅斯禁止在黑海擁有海軍艦隊等不利條款。1873年與普、奧組成了“三皇同盟”。1877年4月12日,俄土戰爭再度爆發。這一次俄羅斯經過苦戰取得勝利,前鋒逼近伊斯坦布爾。次年3月3日,俄羅斯和土耳其簽署了《聖斯特凡諾條約》。這個條約雖然因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的干涉而被廢除,但還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戰果。保加利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獲得了廣泛的自治,塞爾維亞、黑山和羅馬尼亞獲得了獨立。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還獲得了此前土耳其治下的大片領土,南比薩拉比亞和摩爾達維亞,黑海沿岸的巴統等地併入俄羅斯版圖。

遭遇刺殺

從1866年到1880年,亞歷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劃的未遂刺殺至少有5次。1879年,激進組織民意黨判處亞歷山大二世死刑,組成了刺殺組織訓練專門的刺殺人員。在經過兩次未遂刺殺之後,民意黨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宮拐角的刺客將炸彈投降經過的沙皇馬車,將沙皇的衛兵炸成重傷。沙皇以為自己又逃過一次刺殺,他從馬車裡出來,想察看傷者的傷情並說幾句安慰的話,這時又一顆炸彈飛了過來,沙皇倒在血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殺的重要誘因,這也許是他始料不及的。

為政舉措


政治

亞歷山大二世創立了國家杜馬制度,國家杜馬制度到今天的俄羅斯仍然存在。
1864年1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頒布詔書,宣布在地方級別上成立"縉紳會議"。縉紳會議不僅僅是一個吸收了地方各社會階層參與的議政機關,還被賦予一些行政管理功能:地方的通訊,交通,醫療,衛生,教育和慈善機構均由縉紳會議負責。1864年11月份,俄羅斯又開始了司法改革,開始在全俄羅斯推行陪審團制度,所有案件審理改為開庭制度,而且被告獲得了雇傭律師的權利。詔書同時規定了法官的不可侵犯,並且取消了貴族階層在法律訴訟過程中的一切特權。

經濟

亞歷山大二世通過交通現代化,使落後的俄國進入西方強國行列。他首先注意到交通運輸問題,當時俄國只有一條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鐵路幹線,全國鐵路里程不過965公里。經過亞歷山大二世的大力發展,到他去世時,全國鐵路里程已達22525公里。鐵路運輸的發展,使俄國的經濟活躍起來。

軍事

在軍事上俄羅斯開始實行全民義務兵役,禁止了軍隊中的體罰。

司法

1864年11月,俄國開始了司法改革,開始在全俄推行陪審團制度,所有案件審理改為開庭制度,而且被告獲得了雇傭律師的權利。詔書同時規定了法官的不可侵犯,並且取消了貴族階層在法律訴訟過程中的一切特權。

社會

在社會領域,亞歷山大二世加大對教育和醫療衛生的投入,自1863年起俄羅斯的大學獲得自治,學術空氣逐漸轉向自由化。從1864年開始,中等教育機構開始面向全社會接收學生,改變了此前只接收貴族子弟入學的做法。
在這一時期還開辦了俄羅斯的第一批女子中學,女性也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和醫學專業教育的權利。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俄羅斯婦女社會地位要高於歐洲婦女。
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文化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俄羅斯藝術博物館,即著名的特列季奇亞科夫畫廊正式對公眾開放(1856年),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落成開放(1860年),莫斯科動物園對公眾開放(1864年),莫斯科音樂學院落成(1866年),俄羅斯電訊社成立(1866年),莫斯科歷史博物館建成開放(1875年),俄羅斯第一座發電站建成投產(1879年),聖彼得堡開始了電氣化時代。此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還出現了一大批藝術、醫學和教育方面的社會團體,出現了第一批社會慈善機構。
在亞歷山大二世主持下,在1863至1866年間,出版了由俄羅斯學者達利編纂的《俄語詳解大字典》。
1858年,俄羅斯開始發行第一套郵票。那個時代出現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發現元素周期表的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發現生物條件反射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

人物評價


總評

亞歷山大二世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1861年改革,終於突破了阻礙俄國發展最大的瓶頸,俄國在19世紀後期資本主義的發展明顯加速。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儘管不徹底,但終被證明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亞歷山大二世是俄國近代化的先驅,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愛戴。

家族成員


妻子馬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妮·奧古斯特·索菲·瑪麗公主
女兒亞歷山德拉·亞歷山德羅芙娜(1842-1849),6歲死於腦膜炎
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1853-1920),與維多利亞女王次子結婚,有二子四女
兒子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1843-1865),死於肺癆。曾與丹麥公主達格瑪訂婚
亞歷山大三世(1845-1894),年與丹麥的瑪麗亞·索菲·弗雷德里克·達格瑪公主結婚,有四子二女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1847-1909),與瑪麗亞·帕夫洛夫娜結婚,有四子一女
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1850-1908),終生未婚,有私生子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1857-1905),與伊麗莎白·費奧多羅芙娜結婚,無子女
保羅·亞歷山德羅維奇(1860-1919),與希臘和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公主結婚,有一子一女

軼事典故


瑪麗公主

徠亞歷山大二世在巴黎欣賞歌劇時偶遇普魯士宮廷年方15歲的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馬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妮·奧古斯特·索菲·瑪麗公主,當即一見鍾情。在和父親談過後,1840年亞歷山大與瑪麗訂婚,1841年4月16日兩人於莫斯科舉行盛大的婚禮。瑪麗宣布皈依東正教,並改名為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瑪麗亞舉止高雅,贏得了宮廷中人的好感。兩人婚後生活一直安定,一共生了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然而在1865年,沙皇的感情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波瀾,經過長期的心裡鬥爭,他最終將感情寄託於年輕的葉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多爾戈魯卡婭(葉卡捷琳娜·多爾戈魯科娃),自1866年7月起兩人開始秘密在一起。這種感情並非是一般中年人對於年輕女子外貌的喜愛,而是一個48歲的成熟男人對一個18歲年輕富有魅力的女人的迷戀。反映這種真情的證據,就是兩人曾試圖分開半年,但最終都無法忘記對方。亞歷山大多次和左右親信表示自己沒有了多爾戈魯卡婭一天也無法度過,兩人育有一子二女。他們的女兒歐嘉嫁給了普希金的外孫喬治·馮·梅倫伯格(其父為德意志拿騷公國的尼古拉·威廉王子)。
伴隨著兩人感情的升溫,皇后瑪麗亞的身體每況愈下,罹患肺結核。1880年5月底,皇后瑪麗亞去世,亞歷山大二世在皇後去世后僅40天就和多爾戈魯卡婭秘密結婚。他在婚禮上說:“我用了14年的時間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我害怕失去幸福!希望上帝不要過早地剝奪我幸福的日子。”亞歷山大二世不久就下詔封多爾戈魯卡婭為特級公爵夫人,賜姓尤里耶夫斯卡婭,授予她的親屬和後代法律特權,世襲罔替。無疑,亞歷山大二世的行為在皇室中帶來不良的影響,也使他的兒子,即日後的俄羅斯帝國亞歷山大三世對多爾戈魯卡婭形成不好的印象。
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遭到民意黨人扔炸彈襲擊,皇帝在下車查看衛兵時被歹徒丟過來的第二顆炸彈炸傷,當日下午3點30分,亞歷山大二世駕崩。後來在儲君將去世沙皇的靈柩由冬宮運往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基大講堂之前,多爾戈魯卡婭將自己的一撮頭髮剪下放入已故君主的手中,作為他們相愛十餘年的紀念,在場眾人無不落淚。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后,無法忍受母后的情敵在俄國居住,便將多爾戈魯卡婭貶出俄國。之後多爾戈魯卡婭居住在法國巴黎和尼斯,這兩處地方都有亞歷山大二世為她買下的私宅,另外根據亞歷山大二世的遺詔,俄國宮廷每年支付多爾戈魯卡婭3.5萬盧布。在餘生中,多爾戈魯卡婭開始撰寫回憶錄,主要內容是她和亞歷山大二世的感情生活。1922年2月15日,多爾戈魯卡婭在法國尼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