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北海小學
紹興市北海小學
北海小學創建於1904年,由辛亥革命先驅徐錫麟及教育家蔡元培創辦的“明道女校”為北海小學之前身。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歷代北小人以踏實工作為己任,也因此贏得社會的讚譽和政府的重視。
學校現有8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26人,教職工102名,教師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佔48%,具有大專學歷及以上佔92%;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佔83%,各學科的專業教師充裕。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到紹興視察,接見了當時的校長任芝英,並親筆題詞“:婦女解放須從民族解放中得來”。1963年,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來校視察,對學校的書法教學高度讚賞。學校從50年代起就先後被確定為紹興地區、紹興市、浙江省重點小學。1996年被列入紹興市首批“實驗小學”的行列,2000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被列為浙江省招收外籍學生定點學校。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啟動5項工程(規模工程,陶冶工程,主體工程,樂園工程,名師工程)為動力,全力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習有方,做事有恆,生活有趣,為人有格”適應性強的特色學生。形成了“以教科興校為先導,以分層負責為結構,以素質建設為基礎,以多向激勵為動力”的跨世紀學校管理模式。
學校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以改革學業評價為突破口,構建了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科學、可行的教學評價體系。推出了等級評價制和星級評價制。實行了評價形式,評價內容,評價手段,評價途徑的“四改”。同時採取了“單科免考”、“項目重考”、“學段跳級”等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落實學生的“雙會”(學會與會學);以“三個主義”教育為主線,提高學生的“二德”(道德和公德);以社區教育為依託,培養學生的“二能”(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少先隊活動為契機,強化學生的“二創”(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陶冶學生的“二情”(道德情操和藝術情操);以健身運動為途徑,增強學生的“二質”(體質和心理素質)學校逐步形成“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
學校位於紹興市中心,校園佔地面積為15959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3493平方米,已形成“三園一架”式的校園綠化格局。建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微機室(5個)、開通了閉路電視系統、通訊信息系統、語言教學系統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網路系統,逐步實行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辦公的無紙化和教育管理的微機化。
學校現轄三個校區:新河弄校區(教學二到六年級)、勝利校區(原勝利小學,現在只教學一年級)、龍洲校區(位於昌安)。
北海小學龍州校區
把北海最先進的管理、教學移植到龍洲,讓龍洲成為整個北海的“綠心”,成為全集團所有孩子們的教育基地,校區之間互相依靠,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是北海小學教育集團“和而不同”的集團化發展目標。(鍾宏嬌)
學校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堅持“看主流,壓擔子”的工作方針,實行四大機制(激勵機制、聯動機制、彈性機制、競爭機制),搭建四個校本培訓的研修平台(建立教學實踐研究的平台、建立教學實踐反思的策略、建立教學實踐創新的機制、建多元激勵的競爭舞台),開展四項活動(常年自主活動、專項活動、檢測活動、評選活動),想方設法為教師的崗位成才創設條件。近5年中,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在市級及以上教學基本功和課堂教學比武等競賽中,40餘人次獲得一等獎;有9項教科研成果獲省市一二等獎。先後有15人獲得全國、省級優秀教師稱號,省級教壇新秀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4名,省特級教師2名。
2009年2月17日《中國教育報》上刊出了由北海小學教育集團董建奮校長撰寫的《管理創新鑄就學校品牌》一文。文章從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學校管理創新的理念,全面介紹了學校管理創新的“三大”基本策略。從中也充分展示了百年名校豐碩的教改成果。
紹興市北海小學
2008年,根據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下發的浙江省文明單位的複評結果,繼續保留“浙江省省級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學校曾獲得紹興市文明學校,紹興市文明單位,紹興市十佳衛生單位,紹興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紹興市紅領巾示範學校,紹興市示範性業餘家長學校,紹興市“三育人”先進學校,紹興市德育先進集體,紹興市示範學校,紹興市推廣普通話先進學校,紹興市“軍民共建”示範學校,浙江省先進學校,浙江省文明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國防教育先進學校,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浙江省教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教科研百強學校、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