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新中國成立后最早一批開設新聞學專業的院校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前身是1960年開設的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一批開設新聞學專業的院校。2003年,安徽大學與安徽日報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願望,為適應安徽省文化傳媒產業的發展,共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6年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與安徽大學簽署協議,共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院新聞傳播學科被評為B級,位列全國第17位。
2018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示了2017年新增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安徽大學新增“0503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1960年: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成立。
1980年,安徽大學經安徽省教委(現安徽省教育廳)批准開辦新聞學專業。
1984年,安徽大學經國家教委(現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新聞學專業。
1998年:根據本省對新聞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新聞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將新聞專業從中文系分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學系。
1999年: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
2000年: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開設廣播電視學專業。
2001年: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成立。
2003年6月:與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共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03年:獲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開設新聞傳播學類。
2005年,開設廣告學專業。
2006年: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安徽省第一個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2006年:開設廣告學專業。
2007年: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國家級(傳媒類)實驗示範中心。
2008年5月:本學科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共建,成立“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
2008年6月: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公布的學科排名中,安徽大學新聞學列第17位,傳播學列12位。
2008年6月:舉辦第一屆安徽省高校新聞傳播學專業負責人聯合會議。
2008年:新聞學入選安徽省重點學科。
2008年10月:舉辦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2008年年會。
2009年6月:人民網教育頻道發布“中國新聞傳播學院校研究生教育排名縱覽”,在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中,位居第12位;在傳播學二級學科中,位居第10位。
2009年7月:舉辦第一屆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
2009年10月:承辦首屆UTS中國省市地方媒體研討會。
2009年12月:我院主辦安徽省首屆新聞傳播研究生論壇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五屆研究生論壇。
2009年:學院被中國教育網評為全國教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大新聞院系之一。
2010年12月:我院主辦安徽省第二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六屆研究生論壇。2010年:獲得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出版碩士(MP)兩個專業學位碩士招生資格。
2011年12月:我院主辦安徽省第三屆新聞傳播研究生論壇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七屆研究生論壇。
2011年: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2012年7月:舉辦首屆安徽省新聞傳播學科培養人研討會。
2012年12月:我院主辦安徽省第四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六屆研究生論壇。
2012年:在教育部組織的第三輪學科水平評估中,位列第19位。
2013年4月:“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建立並獲批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2013年:數字新媒體專業取消,停止招生。
2013年10月:新聞傳播學科入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重點建設學科,新聞學專業入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重點建設專業。
2013年11月:舉辦首屆安徽大學輿情與社會發展學術論壇。
2013年: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招收媒介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
2013年12月:我院主辦安徽省第五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七屆研究生論壇。
2014年:“輿情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立項為“安徽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2014年12月:與人民網安徽頻道共建網路采編實踐教學基地。
2015年:將開設網路新媒體專業。
2016年,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與安徽大學共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7年,獲批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學院概況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1960年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並招收首批13名學生,后因歷史原因停招。1980年經安徽省教委(現教育廳)批准開辦,1984年經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准設立新聞學專業,並招收專業本科生。1998年,學校根據本省對新聞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新聞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將新聞專業從中文系分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學系。2003年與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共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訓“篤實求真、敦誠力行”。學院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項(重點項目2項,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0餘項,作為首席專家單位承擔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編寫工作,“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學院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全國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新聞學),省級重點學科1個(新聞學),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據2020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開設5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 | 專業 |
---|---|
新聞學系 | 新聞學 |
編輯出版學系 | 編輯出版學 |
廣播電視學系 | 廣播電視學 |
廣告學系 | 廣告學 |
網路與新媒體系 | 數字媒體藝術 |
據2020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57人,其中專任教師40人,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講師21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有多人被評為皖江學者、省級教壇新秀、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職務 | 姓名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 王天根、姜紅 |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 王天根 |
皖江學者 | 王天根 |
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 王天根、姜紅 |
省級教壇新秀 | 劉勇、周春霞 |
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 姜紅 |
據2020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2個。
省級重點學科:新聞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傳播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傳播學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
專業設置
網路與新媒體學系 培養目標:以計算機技術學科為技術支持,發揮新聞傳播學科優勢,凸顯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媒體傳播人才,培養具有紮實新聞傳播理論背景、網路與新媒體相關技術和新媒體運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基礎課程:媒介素養、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數字媒體導論、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寬頻流媒體技術、設計美學、視覺傳達設計。 專業拓展課程:網路新聞、網路多媒體技術、多媒體設計、新媒體數據分析和應用、全媒體新聞報道策劃、新媒體與社會、數字音頻製作、數字視頻製作、全媒體營銷、網路社會學、網路產業研究、網際網路新媒體發展案例等。 就業去向:文化傳播機構、影視製作公司、新聞媒體、圖書出版機構、遊戲軟體公司、動漫設計與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和相關企事業單位。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
編輯出版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養,較高的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地掌握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從事圖書、期刊、報紙、音像、網路的編輯出版發行與管理工作,也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的宣傳以及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應用寫作等。 專業核心課程:書籍編輯學、報刊編輯學、中國編輯出版史、圖書營銷學、信息資源檢索、數字出版、圖書發行學、外國出版概況、中外圖書版權貿易、新聞學概論。 就業去向:出版社、新聞媒體、圖書發行部門、音像傳媒、網站、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及科研部門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
廣告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思想和綜合文化素質,系統掌握廣告學理論與知識,具有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市場分析、廣告策劃創意、廣告設計製作和廣告經營管理技能的資源整合型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市場營銷學、廣告調查、廣告媒介與應用、廣告戰略研究、廣告效果測評、廣告文案寫作、廣告視覺語言、廣告美術基礎、中外廣告史、影視廣告鑒賞、CIS解讀、品牌營銷、應用統計學、管理學原理、社會方法。 就業去向:報社、電台、電視台及各類媒體的廣告推广部門,黨政軍機關、工商企事業單位宣傳、外聯或公關部門,廣告公司、影視製作公司、網路公司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
廣播電視新聞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思想和綜合文化素質,系統掌握廣播電視新聞學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節目采寫編排、策劃、製作、紀錄片創作等方面的實踐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廣播新聞、電視新聞、電視節目構成、電視採訪與編輯、電視攝像、電視紀錄片、電視節目製作、媒介經營管理、電視文化傳播。 就業去向:電台、電視台、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影視製作公司、廣告製作公司等相關單位。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
新聞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系統地掌握紮實的新聞與傳播學理論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從事新聞和宣傳工作的合理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聞工作的各種技能,具有較強的采、編、寫等實際動手能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聞與傳播領域的應用與研究型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報紙編輯學、新聞評論、社會學、深度報道研究、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媒介經營管理、新聞攝影、分類新聞寫作、當代中國新聞事業、名記者研究。 就業去向:報社、電台、電視台、出版部門、網站、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辦學特色
學院積極組織研究團隊,以“凝練方向、匯聚力量、形成特色、服務地方”為指導思想,積極投身到安徽省社會經濟發展中去,在文化強省和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建言獻策,為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不懈努力,多項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採納。同時以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為重要的科研平台,組建“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團隊,為省委省政府等黨政部門提供輿情監測、輿情報告、民意調查等服務,為省政府制訂公共政策提供決策諮詢和輿情根據,為我省地域形象的媒介建構提供智力支持,增強服務地方政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培養目標
新聞傳播學院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通過分析研究國內外一些有影響的高校的具體做法,並結合實際情況,確立了本院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四基並重,素質為先"。即"基本素質的提高,基礎知識的夯實,基本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訓練"。其中基本素質的提高是關鍵,基礎知識的夯實是前提,基本能力的培養是核心,基本技能的訓練是特色。四基"並重的培養目標是一種面向社會而非僅僅面向行業的培養目標。新聞教育首先要面向社會,面向社會的新聞教育才能更好地面向新聞行業。
為了更好地配合專業實習,新聞傳播學院先後在《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合肥晚報》、《江淮晨報》、安徽電視台、合肥電視台等單位建立實習基地。四年級上學期安排一學期的實習,將學生分至各新聞單位,置身於真正的新聞工作中,將書本教學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驗證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實習教學建立導師制,並配套制訂實習手冊,加強對實習的管理。
新聞傳播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決心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愛崗敬業,辛勤耕耘,努力促進我省高等教育與新聞傳播行業的協調發展,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的建設步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緊密結合,為我國我省的新聞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2020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共有7個研究機構,其中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
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
院級科研平台:融媒出版研究中心、文化創意與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影像研究中心、大數據與智能媒體發展研究中心
2014-2019年,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3項;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國時期古籍出版研究》《革命與戰爭語境下中國共產黨新聞政策演變研究》《多重“下沉”中的縣級融媒體建設與發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二十世紀前半期圖書館與中國文化傳承研究》
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國近代報刊史探索第一卷、第二卷》(二等獎)、《近代報刊與辛亥革命的輿論動員》(三等獎)
省級科研項目:《安徽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中的外宣工作創新研究》《民營資本、國際資本進入我國的傳媒業的情況調查》《行動的邊界:自媒體使用與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傳播、影響效益和文化生態:大數據視角下安徽省網路治理中的政務微信》《安徽16個地市媒介形象的比較研究》
《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芮必峰
《從直播戰爭看新聞改革》芮必峰
《從“自然主義”到“人文主義”》芮必峰
《人類社會和人際傳播》芮必峰
《人類理解與人際傳播》芮必峰
《西方“媒介哲學”評價》芮必峰
網路傳播的控制方式《理論觀察》佘文斌
電視讀報.悠著點《安徽法制報》崔明伍
2003年度中國新聞與法治研究綜述《新聞記者》姜紅
大眾傳媒與人文精神《華夏春秋》姜紅
新聞秀——平民的還是大眾的《新聞記者》姜紅
“人”的發現與遮蔽——“五四”新聞傳播未完成的啟蒙使命
《新聞與傳播研究》國家重點姜紅
關於准附錄《辭書研究》國家級袁世全
情摯意深大地吟《安徽日報》袁世全
合稱:一種獨特的傳播符號上海辭書出版社袁世全
一種跨文化傳播藝術本體論的萌動攝影藝術論.中國財經出版社袁世全
《格致彙編》所載石印“流質墨”初探《中國印刷》汪海霞
印刷術對本草學著作的影響《印刷雜誌》汪海霞
幻覺:陳述與反駁《海峽》左靖
紀錄片中修辭《新聞大學》國家級包鵬程、孔正毅
近現代報刊多元價值初探《出版發行研究》國家級孔正毅
在世界坐標上思索《中國新聞出版報》謝鼎新
圖示在紙質媒體中的功能與價值《新聞戰線》國家重點謝鼎新
新聞傳播(文科)實驗教學特點與價值的思考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謝鼎新
章太炎的社會進化史觀與斯賓塞《東方叢刊》國家級王天根
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安徽大學學報》王天根《晚清報刊與維新輿論建構》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刊王天根
天演論傳播與梁啟超《安大史學》王天根
穆青的安徽情結《新聞世界》王中義
三位一體,強化實訓《天津職業大學學報》王中義
善於抓住第一個《新聞三昧》王中義
吹響嘹亮的進軍號《軍事記者》王中義
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社會嶽麓書社王天根
中國啟蒙思想家——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方誌出版社王天根
院訓
篤實求真、敦誠力行
社團文化
據2020年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學生會、體育社團、安徽大學學生自主管理中心、辯論隊、薪潤愛心社、藝術團、新銳傳播等7個學生社團 。學院每年舉辦“好聲音”歌手大賽、“金話筒”主持人大賽、“陽光青年”禮儀模特大賽、新生運動會、熒光夜跑等學生活動。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李軍 |
院長 | 姜紅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竇余仁 |
副院長 | 崔明武 |
副院長 | 劉勇 |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中心共建)。
1.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3.
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中心共建)。
姓名 | 論文 | |
論文題 | 刊物 | |
芮必峰 | 1.從年終專稿看黨報主體意識的提高--《安徽日報》兩個年代年終專稿之述評 2.你我的交往社會成為可能--齊美爾人際傳播思想札記3.傳播學的視野-讀E.M羅傑斯<傳播學史札記>》 | 1.《新聞世界》2006.5 2.《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2 3.《新聞記者》2006.11 |
呂萌 | 1.互動拓展電視傳播 2.央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互動形式初探 3.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趨勢新探 | 1.《中國廣播影視》2006.7 2.《電視研究》2006.10 3.《視聽界》2006.1 |
梅笑冬 | 1.政經類雜誌的人才培養 | 《青年記者》2006年第22期 |
姜紅 | 1.《輿論如何是可能的?-讀李普曼〈公共輿論〉筆記 2.作為“信息”的新聞與作為“科學”的新聞學 | 1.《新聞記者》2006年。2 2.《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2 |
蔣含平 | 1."蘇報案"的辨證與思考 2."刊物本身是可以賴發行收入自結的"-儲平安 《觀察>>的經營策略探析 3.從<<新青年>>看陳獨秀的編輯技巧 | 1.《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32.《新聞記者》2006.9 3.《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1 |
孔正毅 | 1.關於編輯出版專業名稱的若干思考 2.科舉制度與隋唐五代圖書出版事業 | 1.《中國出版》2006.12 2.《出版發行研究》2006.12 |
包鵬程 | 1.試析網路編輯結構模式 2.對中國後現代電影的文化反思 3.視覺慾望與景觀電影 4.影像意義的生成:編碼與解碼 5.期待藝術價值的回歸 | 1.《中國出版》2006.2 2.《文藝新觀察》2006.23.《電影藝術》2006.44.《理論與創作》2006.45.《中國藝術報》2006.8 |
左靖 | 1.重要的是與策展同步的研究2.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 | 1.《藝術當代》2006.12.《東方藝術》2006.1 |
王天根 | 1.史華茲與黃克武:嚴復研究的兩種路向2.中國近代新聞史研究三題3.從‹獨立評論›經理到‹曇花›主編的黎昔非4.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學人治學路徑的轉向》5.抗戰前後的學人論政:以‹獨立評論› 關於“民主”與“獨裁”論爭為中心》6.嚴復與晚清幕府7.易學與社會興衰論 | 1.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6,《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23.《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24.《安大史學》2006.25.《廈門大學學報》2006.36.《史學月刊》2006.87.《史學史研究》2006.3 |
潘文年 | 1.把握介入時機 促進多元發展2.版權輸出的五項策略3.圖書價格:需要認真審視的幾個問題 | 1.《新聞戰線》2006.92.《出版發行研究》06.93.《出版發行研究》06.11 |
羅鋒 | 1.公共新聞運動:后民生新聞時代的媒體選擇及其困境 2.文化。建築。傳播--傳播文化學視野中的徽州牌坊 3.關於電視學術論壇現象的冷思考 4.:《幽雅的擺渡者:一場與收視率抗爭的電視儀式》 | 1.《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安徽大學學報》2006.2.3.《新聞記者》2006.10. 4.《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6.10 |
佘文斌 | "網語"四題 | 《現代語文》2006.9 |
張陽 | 1.DV影像表達的思考 2.DV新聞:電視媒體的新體驗 | 1.《視聽》2006.1 2.《池州師專學報》2005.4 |
劉慶賢 | 1.媒介經營管理人才匱泛的解決之道 2.社會性別視角的中國公共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1.《池州師專學報》2006.1 2.《求實》2006.1 |
周正昂 | 網路時代報紙深度報道的"整合"敘事 | 《當代傳播》2006.2 |
張毅蓮 | 從"巴拉姆效應"到"丑元素效應" | 《廣告研究2006.5 |
劉勇 | 1.承繼與創新-2005年中國典型報道研究述評 2.開掘典型報道的深度 3.當世界盃與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盃"管窺4.互動與博奕-二維視野中的典型報道 5.想象力缺失:中國傳播學研究反思 | 1.《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2.《軍事記者》2006.6 3.《新聞記者》2006.7 4.《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6.3 5.《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