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興國寺塔的結果 展開

興國寺塔

河北省博野縣古塔

興國寺塔是保定境內現存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古塔,為唐代景龍四年(710年)創建,石距今已有1302年的歷史。博野興國寺塔為四方形十五層密檐式實心石塔,通高7.51米,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基邊長1.73米,由三層方石組成。塔身第一層由三塊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塔室南面辟券門,門左右各雕一持劍守護神。室內北壁雕刻一佛二弟子,並刻有塔志,內有“景龍四年”字樣。室內東西兩壁各有佛像,還有供養人像,所刻銘文中還有供養人姓名。第二層至第十五層為密檐式,每層檐均為石雕成疊澀式樣。每層為一塊石料,檐部為一塊石料,相互疊壓,塔剎為一石雕寶珠。這座石塔1993年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興國寺塔[河北省博野縣古塔]
興國寺塔[河北省博野縣古塔]
博野興國寺石塔是保定境內現存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古塔,為唐代景龍四年(710年)創建,距今已有1302年的歷史。建築年代與西安小雁塔同時,風格類似。唐景龍四年是唐中宗執政的最後一年,正處於武則天死後和唐開元盛世之間的動蕩年代。許多古寺因各種原因坍毀,而塔常常保留下來。興國寺塔為四方形十五層密檐式實心石塔,通塔高7.51米,包括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基邊長1.73米,由三層方石組成。塔身第一層由三塊整石拼合而成,形成塔室。

建築特色


博野興國寺塔為四方形十五層密檐式實心石塔,通高7.51米,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基邊長1.73米,由三層方石組成。塔身第一層由三塊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塔室南面辟券門,門左右各雕一持劍守護神。室內北壁雕刻一佛二弟子,並刻有塔志,內有“景龍四年”字樣。室內東西兩壁各有佛像,還有供養人像,所刻銘文中還有供養人姓名。第二層至第十五層為密檐式,每層檐均為石雕成疊澀式樣。每層為一塊石料,檐部為一塊石料,相互疊壓,塔剎為一石雕寶珠。興國寺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細考究,十五層石塔由下到上逐級縮小,比例勻稱,端莊秀美。因為知道塔室里雕有佛像和銘文,筆者鑽入券門,看到券門內三側石壁都有佛造像,也看到銘文刻字,只是大多不甚清晰,但能看清的刻字皆結構端穩,筆觸有力。

歷史


1987年《興國寺石塔調查記錄》介紹,文保所工作人員尋訪解村八十歲的老村長程金山,而據程金山介紹,唐代這裡是興國寺,有一年鬧災荒,百姓生活十分困難,官府放糧救濟百姓倖免於死,百姓感恩捐資,由興國寺僧人主持修塔,以作紀念。興國寺於辛亥革命時期被拆除,寺內有兩通石碑被推倒埋在地下(地點不詳),寺內還有一口一人高的大鐘,上面刻有“修興國寺”的字樣,但此鍾抗日戰爭時期砸毀做了手榴彈。1987年4月24日,博野文保所姚慶勛、張來雪和地區文保所的孫剛三人對塔基吞土進行了挖掘和清理,即修水泥池及圍欄加以保護,發現塔基地宮裡雕有佛像並刻有銘文。塔旁邊已立有“國保”標誌石碑。石塔1993年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