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條詞條名為OG的結果 展開
OG
118號化學新元素
Og是118號元素Oganesson的縮寫,中文名為氣奧,讀音:ào,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序數為118。在元素周期表上,它位於p區,屬於0族,是第7周期中的最後一個元素,其原子序數和原子量為所有已發現元素中最高的,它也是人類目前已合成的最重元素。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該新元素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合成,為向超重元素合成先驅者、俄羅斯物理學家尤里·奧加涅相致敬,研究人員將第118號元素命名為Oganesson(縮寫Og)。
Og也是第二個以在世科學家命名的元素,第一個是𬭳(Sg,106號元素)。
OG
Og具放射性,其原子十分不穩定。自2002年起,一共只探測到的Og同位素的原子共有3個(4個)。這使對Og特性和可能的化合物的實驗研究相當困難。理論計算作出了一些有關其特性的預測,其中一些是出乎意料的。例如,Og是0族成員,但它有可能並不是惰性氣體。之前它曾被認為是氣體,但預測卻表示,由於相對論性因素,它在標準狀況下會是固體。
核反應製取方程式:Cf+Ca→Og+n(中子)
第118號元素是人類合成的最重元素。自從19世紀門捷列夫創製首張通行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以來,人類已發現了118種元素。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上按原子序數排列,每一列稱作一個族,每一行稱作一個周期。
氣體,加壓可液化;
熔點:≥-30℃;
沸點:≥-20℃;
顏色:無色(和其他六種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一樣)。
OG
科學家宣稱,他們通過設在俄羅斯杜布納的U400回旋加速器實驗設備,兩次將高速鈣-40離子加速,用來轟擊人造元素鐦-249,從而製造出3顆新原子。每顆新原子的原子核包含118個質子和179個中子。也就是說,這種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號為118,原子量為297。其中一個原子是在2003年的試驗中獲得;另外兩個則是在2005年年初的試驗中獲得。
科學家們觀察到了118號超重元素的原子“衰變鏈”過程,證實了這一新的超重元素的存在。這種擁有118個質子的元素是目前已知最重的元素,也是第一種人造惰性氣體。這種超重元素存在的時間極其短暫,約有0.9毫秒,即萬分之九秒,之後即迅速衰變為原子量較小的其他元素:先是釋放出一顆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的阿爾法粒子,衰變為已知的116號元素,然後再度釋放出一顆阿爾法粒子,衰變為114號元素,接著更進一步衰變為112號元素(Cn),它最終裂變為兩顆大小差不多的其他原子。
造假
1999年,一個科學小組曾宣布造出了第118號元素。但是在2002年,由於被發現偽造數據,該科學小組被迫撤回其聲明,一名科學家因此被解僱;其中三名科學家後來加入美俄聯合小組。
莫迪說,為了防止造假,科學家們這次採取了預防措施,將某一個科學家獨自掌握全部關鍵數據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研究小組成員、美國科學家南希·斯托伊爾說:“我要說我們非常確信。”他估計,這一結果出錯的幾率低於萬分之一。
《物理學評論》副主編、耶魯大學物理學教授理查德·卡斯特恩也表示,由於這一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此次研究報告經過了嚴格的審查。
卡斯特恩說,這一發現仍需得到其他科學家的證實。對此,莫迪表示,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未來計劃
據報道,美俄聯合小組還將嘗試合成更大原子量的元素,並且使這種元素可以存在更長時間,如幾分鐘、幾個月乃至更長時間。據悉,該小組計劃在2007年用鐵同位素轟擊鈈,創造出120號元素。
自然界存在從氫到鈾共92種元素,按其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上從1排到92。自然界多數超重元素原本並不存在,而是科學家通過撞擊較輕的原子合成的。科學家很想知道人工能夠合成的最重的元素是多少,從理論上講應該是有限的。
美國科學家考恩拉德·戈爾布克說,創造一種新元素就如同發現“核物理學領域的桂冠”,因為這一過程極其困難。”
事情看起來一切正常,勞倫斯—伯克利的研究小組甚至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下一個元素:第119號元素。剩下的工作就是由世界上的其他科學家重複他們的試驗,製造出更多的第118號元素。參加這項工作的科學家來自德國達姆施達特的重粒子研究院(GSI)、法國國家重粒子加速器(GANIL)和日本的物理與化學研究院(RIKEN)。
然而,這件事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德國、法國和日本的研究組無論如何都不能製造出第118號元素——新元素產生的幾率實在太小了,任何不確定因素都可能使實驗完全失敗。勞倫斯—伯克利的研究小組回過頭來重複做這個實驗,結果他們自己也製造不出這種元素了。
第118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離奇的消失了,再沒有比這離奇的失竊案更令人困惑。勞倫斯—伯克利的研究小組於是重新分析了1999年的原始實驗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所謂“發現118號元素”的結論是不成立的,實驗數據並不能表明他們曾經觀測到了理論預測的α衰變。
於是,在2012年8月,勞倫斯—伯克利的研究小組向《物理評論快報》再次提交了一份報告,宣布撤回他們對該項研究的已發表的聲明。研究組的成員表示,他們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次事件,已經有了好幾個對此事的解釋,然而它們全都不十分可靠。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到底為什麼第118號元素得而復失。
不過這件神秘的“失竊案”倒是說明了一個道理:科學不是永遠不犯錯誤,然而科學有自我糾錯機制,這就確保了科學最大的正確性。得出事實的科學實驗應該是可重複的,如果不可重複,科學就不能接受它。可重複性是科學最根本的一條準則。另外一個例子是磁單極:有人曾經聲稱在單次觀測中發現了磁單極的蹤跡。但是僅憑這一項證據並不能證明磁單極的存在,無論這項證據是實驗的誤差造成的,或者確實是真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們得到的事實是客觀的。
看起來,第118號元素還要失蹤一段時間,它或許真的存在,抑或只是演算紙上的幻覺。到底是誰“偷走”了第118號元素?科學家恐怕要大傷腦筋了。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於2015年12月30日宣布,確認了第118號元素的發現。第118號元素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的科研團隊發現,他們也獲得了對118號元素的正式命名權。
2016年6月8日,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該新元素由美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合成,為向極重元素合成先驅者、俄羅斯物理學家尤里·奧加涅相致敬,研究人員將第118號元素命名為Oganesson(縮寫Og)。第118號元素是人類合成的最重元素。
這種新元素將接受為期5個月的公眾評議。按計劃,該組織理事會將在2016年11月初正式批准4種新元素加入化學元素周期表大家庭。
2017年1月15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聯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化學、物理學、語言學界專家召開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定名會,確認了118號元素的中文名稱,需經上報教育部批准后正式公布。
2017年5月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8號元素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