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石鎮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轄鎮
太石鎮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北部,距縣城35公里,東靠榆中縣,北臨紅旗鄉,中鋪鎮,南接辛店鎮,西瀕洮河,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8.5公里,總面積224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末,太石鎮有戶籍人口34284人;截至2020年6月,太石鎮下轄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太石鋪村。
2011年末,太石鎮財政總收入65.7萬元,年末有金融機構1家;各類存款餘額1.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2018年,太石鎮有工業企業1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民國元年(1912年),為洮沙縣政府所在地。
民國三十八(1949年9月),設立太石鋪區。
1950年5月,洮沙縣與臨洮縣合併后改為第三區。
1956年4月,降臨太石鋪鄉。
1961年8月,改設太石鋪公社。
1965年8月併入人辛店公社。
1979年12月,析出恢復太石鋪公社。
1983年6月,改太石鋪鄉。
2001年12月,撤鄉建鎮。
太石鎮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北部,距縣城35公里,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僅有50多公里距離,蘭臨高速公路從此通過,太石鎮東接榆中縣。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1760-2400米,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5℃,最低氣溫-23.1℃,年平均降水量466.3mm,年蒸發量1351.3mm,年日照時數2619.1小時,無霜期139天,最大凍土層59cm,主要風向NNE,最大風速12.0m/s.
太石鎮
太石鎮地處臨洮縣北部,東接蘭州市七里河區、榆中縣,南接辛店鎮,西瀕洮河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相望,北鄰紅旗鄉、中鋪鎮,南距縣城47千米 行政政區域面積218.02平方千米。
太石鎮境內地處馬銜山南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大部分為山區,境內最高點位於馬銜山,海拔3016米;最低點位於巴下寺,海拔1780米。
太石鎮境內屬北溫帶半濕潤中溫帶半乾旱區,多年平均氣溫7℃,1月平均氣溫-6.5℃,7月平均氣溫19℃,生長期年平均210天,無霜期年平均157天,年平均日照數243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
太石鎮境內洮河流經轄區,長21千米,流域面積22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牛頭溝、站溝,均源於馬銜山西坡,分別由南門村和安家嘴村注入洮河。
截至2020年6月,太石鎮下轄23個行政村。
行政村 | 水泉村 | 南門村 | 太石鋪村 | 蔣家坪村 | 牛頭溝村 | 沙塄村 | 安家咀村 | 站溝村 | 中坪村 | 李家灣村 | 上咀村 | 巴下寺村 | 上樑村 | 下樑村 | 豁峴村 | 張家嶺村 | 甘坪村 | 三益村 | 龔家大庄村 | 五豐村 | 前地灣村 | 梁家灣村 | 后地灣村 |
全鎮共有23個行政村、142個社、9913戶、34585人,其中0-3歲兒童1171人,60歲以上老人5306人,男女比例為104.81:100,出生率9.29‰,人口自然增長率5.9‰。耕地面積約為6.8萬畝,人均耕地約為1.9畝,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全鎮有水澆地45515畝,佔總耕地的67%,山地22081畝,佔耕地面積的33%。自然條件較為優越。鎮中心距省會蘭州50公里,國道212線穿境14公里,蘭臨高速公路橫穿全境,並在安家咀設有出口,在南門村設有大型服務區,普銀公路以最東穿越山區6個村,區位優勢明顯,洮惠渠、民主渠兩大區道縱貫11個村,沿洮河8個川區村的洮河灘塗地廣闊。
截至2011年末,太石鎮轄區總人口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73人,城鎮化率4.2%,總人口中,男性17761人,佔50.6%;女性17337人,佔49.4%,人口出生率1.8‰,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8.8‰。
截至2018年末,太石鎮有戶籍人口34284人。
2011年末,太石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2.3畝,農業總產值3.1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9萬噸,人均54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蔬菜播種面積2.4萬畝,產量1.8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蔥、胡蘿蔔等。
2011年末,太石鎮有商業網點186個,職工221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054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城鄉集貿市場9個,年成交額5000萬元。
農業發展
太石鎮
畜牧業發展
太石鎮
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針對該鎮23個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種植習慣,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已形成了以蔣家坪村、水泉村、南門村、太石村四村坪區的大蔥種植;水泉胡蘿蔔種植;南門、太石兩村河灘的甘藍、菜瓜、水蘿蔔、菜花等品種的溫棚種植;牛頭溝、甘坪、上樑、下樑、張家嶺、
太石鎮
投資環境
太石鎮上咀村位於臨洮縣以北41公里處,212國道穿越而過,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率較高,是生產果品的寶地。上咀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已形成紅富士、油桃、布朗果為主的三大林果業基地,成為臨洮縣主要的林果業之一,該村的紅富士果實品質好,產量高,畝產紅富士達5000公斤,每畝純收入13500元,並已形成果品批發市場雛形。經過兩委的努力,誠邀果品批發商來上咀村簽訂果品購銷協議,逐步形成了走出去、請進來的銷售渠道。果然全國大部分全國部分地區,也日益被東南部地區所青睞。巴下村南臨上咀村,北臨中鋪鎮、紅旗鄉,主要以種植西瓜為主,他們種植的西瓜個大、味甜,是附近地區所沒有的。每到西瓜成熟季節,無論是路過的行人,還是遠處來的遊客,都要停下來一品佳味。巴下的西瓜銷往鄰近各縣,還有部分銷往省外,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全國勞模石建全被人們稱之為虎狼灣上“新愚公”,2005年曾獲全國勞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成為全縣人民艱苦奮鬥,勞動創業的楷模。1999年7月,他以5000元的價格拍賣到虎狼灣亂崖溝和三台閣的治理權,又承包了沙塄村的一片荒山禿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踏上了規劃總投資1708.35萬元,總面積11990畝的退耕還林、改造生態環境的征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耕耘,現已形成規模。形成了養殖、種植等多種形式的經營模式,養殖牛羊400多頭(只),雞、鴨、鵝等10000多隻。建成日光溫室16座。已經形成了“春季一片花,夏季一片綠,秋季果飄香”集高效農業開發、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花果山”。另外還有安家咀“千畝辣椒示範基地”等已形成規模,並且明顯增加了農民收入。
鄉村特色
太石鎮
太石鎮有蘭(州)臨(洮)高速公路、103省道普銀公路過境,有村鎮公路3條,總長64千米,2011年,日均發客運汽車35班次,日客運量590餘人次。
2011年末,太石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55人,教師16人;小學23所,在校生2307人,專任教師1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2人,專任教師19人;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723人,專任教師2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35.2萬元。
2011年末,太石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5.8萬餘冊。
2011年末,太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4個,病床12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5萬人次,23個村的村民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11年,太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戶,人數145人,支出31.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35戶,人數5001人,支出431.3萬元;農村五保供養人數92人;農村醫療救助57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8人次,共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6.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9.8萬元,比上年增長4.3%。
隨著市場意識和機遇意識的逐漸增強,為了有力地利用太石鎮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推進產業化進程,儘快使農產品形成生產、貯藏、加工、運輸和銷售形成一體的發展格局。打造出符合消費者利益的清潔、健康、安全、低廉的產品,鎮黨委、鎮政府多方努力在全鎮建立各種示範點,無公害生產基地等,逐步緩解了市場需求。為了改善各種投資環境,太石鎮提供各種優惠條件,積極吸引投資商,投資400萬元,建成了佔地20多畝的恆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建立輻射臨洮當地及周邊省市果蔬種植區上萬農戶,帶動果蔬種植4000畝以上,同時有效帶動養殖業、包裝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太石鎮按照“修路、通水、綠山、變貌、便民”的目標,帶領群眾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既方便了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又贏得群眾的好評,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鎮上硬化南門、上咀村社道路2條1.2公里,拓寬並砂化村社道路28條40餘公里,同時,每年積極組織群眾對安五路、牛太路、普銀路等重點道路進行拉砂養護2次,完成了總投資26萬元的一個鄉級客運車站和3個村級客運車站的建設任務。堅持“機修為主、人機結合、科學規劃、連片治理”的原則,苦幹實幹,完成梯田建設68000畝,人均佔2.05畝,占應修梯田坡耕地面積的95.6%,並於2006年順利通過市列梯田化達標鄉鎮驗收。鎮上多方籌集資金60萬元,對巴下、上咀等村年久失修的提灌水泵進行維修和更換,完成了安家咀水利截引工程1處,完成水泉山口灣二級提灌工程1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00餘畝,完成洮河護岸500米,小流域治理3.66平方公里。同時,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完成支渠襯砌4公里,新修支渠2.6公里,清淤干支渠380餘公里,確保了全鎮2萬餘畝水澆地每年適時灌溉。該鎮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結合各村實際,以經濟林、生態林建設為主,因地制宜,狠抓了丰台山、羅漢山、虎狼灣、清水山莊的綠化造林及前地灣、后地灣、豁峴等村天然林的保護工作,完成荒山造林4000多畝,退耕還林及巴子坪農場造林1000多畝,種草300畝,堤埂經濟林230畝,保護林地2000畝。以水泉村新農村建設為基礎,大力實施“一池三改”工程,美化村容村貌。在水泉、南門、太石、沙塄、安家咀、李家灣村完成沼氣池440眼,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全鎮大力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完成總投資300萬元的臨洮三中綜合實驗樓和學生宿舍樓建設,完成投資40萬元的后地灣、梁家灣、五豐、大庄、甘坪等小學排危建校工程,排除危房800平方米,認真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為5200名學生補助資金70餘萬元。進一步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當地農民已報銷70萬元。
計劃生育工作基本實現從以生代罰到獎勵扶助的過度,累計為59戶兒女結紮戶辦理養老保險5.9萬元,救助計生特困戶36戶10800元。民政救助實現民主化、透明化,通過深入調查摸底,建立台賬,規範管理,實行公示制、監督制,累計為1500戶貧困家庭發放麵粉7500袋,救助衣物7000件,為13戶殘疾人新建房屋65間,每年為102戶底保戶發放底保金7.2萬元。該鎮針對2004年鄉鎮合併以來,區域面積增大,農村人口增多,鎮政府行政機構不健全,行政行為不規範,辦事程序繁雜,效率不高等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2005年4月成立了“太石鎮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套“集中、規範、便民、高效”的行政服務體系。累計接待群眾來信來訪460人次,辦理各類事項800餘件。
太石鎮內現有的完全中學為臨洮縣第三中學(臨洮三中),臨洮三中於1945年7月創建初中。1958年成立高中,並命名為“臨洮縣第三中學”,系縣重點中學。學校生源遍及全縣以北十餘個鄉鎮。
學校佔地面積為33350平方米,建築面積8209平方米。1998年10月建成,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四層教學樓一座,新建五層教學樓一棟,擁有60個教室和12個教研室。維修粉刷一新的原有教室,師生宿舍共200餘間。有理化實驗室兩個,儀器室兩個,面積為60平方米。圖書室面積70平方米,有圖書14000餘冊;閱覽室面積150平方米,有各種報刊雜誌供學生閱讀。操場佔地12600平方米,有體育器材室。另有面積為900平方米的禮堂一座,供音樂課和雨天體育課教學用。學校“四室”齊全,體育器械配套,理、化、生儀器齊備。現有教職工176名,專職教師69名,其中高級教師3名,一級教師17名,二級137名,三級教師11名,新分未聘4名。現有教學班46個,初中16個,高中32個,在校學生2000多名。
太石鎮目前有太石小學、南門小學等學校數十所。
貂蟬湖
太石鎮南門村貂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