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

歷史遺跡

雙塔最初名為文宣塔,在太原東南郝庄村南,雙塔腳下的寺廟稱永祚寺。因為雙塔突出,猶如兩根擎天巨柱,所以習慣稱雙塔寺。雙塔最初名為文宣塔,雙塔腳下的寺廟稱永祚寺。

建設背景


雙塔,創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歷時5年竣工,當時由高僧佛登和尚(又稱妙峰祖師)主持修建,佛登在佛教界很有名望,明萬曆皇帝曾誥封他為“妙峰真正佛子”。原名文宣塔,是為了紀念明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李氏,她曾拜妙峰祖師為師,尊號“文宣”。
太原雙塔
太原雙塔
兩座塔,南北對峙,舍利塔高54.78米,文峰塔高54.76米,相距16丈(50米),是我國最高的雙塔。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之意。北塔全部用素磚砌築,底座為八角形,琉璃剪邊,色彩絢麗,是不可多見的明代磚雕藝術品。塔內有石階直至塔頂,可遠眺太原全景。
河南雙塔
雙塔奇觀相冊
雙塔奇觀相冊
雙塔位於河南省商丘境內,是一個行政鄉。在宋代,雙塔的宋祁兩兄弟雙雙考中了狀元,當時的宋皇為了表彰宋祁兩兄弟,就命人修建了雙塔,故宋祁兩兄弟當時的村莊改名為雙塔,后經過時間的變遷,雙塔泛指整個雙塔鄉。

雙塔故事

相傳明朝末年,在太原的東山府一帶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那夜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第二天人們發現永祚寺的兩座高塔從上到下裂成了四瓣。皇上認為是不祥之兆,命太原的泥瓦匠三天後修好雙塔,否則一律斬首。眾匠人苦無對策,一晃三天就要過去了,塔還是沒能修好。正當大家都以為命不能保的時候,卻見從山坡上下來一位挑擔子的老者,邊走邊喊:修破鍋,修破碗,修大傢伙咧。眾人正心煩,要趕他走。老漢卻說你們的事我可以幫忙。眾人雖不信但也沒其它辦法,就決定讓他試一試。當天夜裡塔的四周濃霧瀰漫,不時閃現出星星點點的火光並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鐵器聲。第二天早上霧靄散去,露出了兩座雄偉的高塔,塔身完好無損,不見裂痕。修鍋老漢卻不見了去向,塔旁的磚石上寫著:不為獻皇帝,只為救兄弟。這時大家才明白,修塔救他們的是他們的祖師爺魯班
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北方物資極度匱乏,人民生活困苦。大禹從南方富庶之地調集了大量物資,裝載了幾十條大船,從沿海向北方運輸。路過東海的時候,海上突然掀起巨浪,所有船員和物資都葬身海底,只有大禹抱著一塊船板倖存下來。
大禹心憂天下蒼生,仰天怒吼,責罵蒼天無情。一時風起雲湧,山河震動。東海龍王驚恐不安,為了平復大禹的怒火,召集海中貝類,聚成一座貝山,飄到大禹身邊。大禹伸手去摸,貝山隨即變成石頭大小。從此大禹治水,無論走到哪裡,都隨身帶著貝山,再也沒有缺過物資。
大禹死後,貝山不知所蹤。直到有一年天下大旱,黃河見底,貝山才重見天日。到了明朝,貝山輾轉來到雙塔寺。
後世許多晉商專門來雙塔寺,只為摸一摸貝山,以得到財氣福運,以此成就了晉商的傳奇。到了民國,閻錫山對貝山特別鍾愛,認為只要貝山在,財富就會滾滾而來。閻錫山統治山西三十八年,從來沒有缺過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