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西街的結果 展開

西街

襄城

西徠街位於襄陽市襄城區連接著十字街向西的街道。

地理位置


西街起始於十字街向西路口,原本末端為西門橋,現今城區擴大,定義末端為長虹橋南十字口。西街和南街東街一樣,屬於襄城主幹道之一,十字街為主幹道連介面。西街向西可達萬山、襄樊學院、古隆中風景區,襄荊高速公路,泥咀鎮,谷城
西街在襄陽城內中心西部,呈東西走向,東自南、北、東街交叉口,向西止於西門,長600多米。因位於十字街之西,故得名西街。

歷史沿革


西街[襄城]
西街[襄城]
南宋時,抗金名將岳飛為了繁榮襄陽的經濟,籌措軍費,在西街設立了“通貨場”(相當於今天的集貿市場),是當時襄陽城最熱鬧的地段。據考,當時的“通貨場”每年可盈利41500多貫錢,可以供10多萬軍隊以及數十萬家屬開銷一個月。新中國成立前,西街寬不到兩米,房屋都不是很高,最顯眼的建築是美籍牧師於1892興建的福音堂。那時,西街是僅次於北街的商貿區,特別是在街道的東端,集中了許多糧行。較大糧行有鄭天順、鄧良成、劉開子、諸氏、陳氏、單氏等,有二三十家之多。 1953年,國家實行了統購統銷,停止了糧行交易后,糧行的工作人員紛紛轉行。有的被吸收到糧局所屬的米廠或糧食倉庫,有的做搬運工。1956年後,西街原有商鋪按行業加入其所屬合作社或商店。隨後,襄樊市第三建築公司在西街與卉木林巷交叉口西北側建起了辦公、生產區。1979年,大街東端北側的舊民房被拆除,建起了鼓樓商場。如今,這家商場依然還是襄陽城內最大的商場。街道特色 舊時,西街的路面中間為一橫兩側各一豎的青石條,兩旁鋪鵝卵石,各家門前是青石壘的台階,階沿有明水溝。1958年,西街改為三合土路面,1971年街道擴寬到10米,改鋪瀝青路,此後街兩旁陸續建起樓房。1984年,西街再次擴寬成50米的道路。上世紀90年代,在長虹大橋修通之後,西街則成為了一條連接襄陽二城重要的通道,路面被進一步平整、黑化,而隨著檀溪路的日漸繁榮,西街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也就更加明顯了。

保護


徠西街此次改造的範圍是五中巷到卉木林巷,長約170米的門面,拆除後計划建設一棟4層仿古式綜合樓和一片綠地,並興建地下停車場。此次西街改造的臨街門面房建於上世紀80年代,比較破舊,不符合襄陽古城的建築風格。此片的初步改造方案已獲市規委的同意。

現狀


如今,伴隨著襄陽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西街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繁華。整齊的綠化帶里花香四溢,乾淨的人行道旁商家眾多,夜色中,高大的路燈發出五彩繽紛的燈光,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