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土默特左翼旗的結果 展開

土默特左翼旗

土默特左翼旗

土默特左翼旗首任扎薩克善巴。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稱土默特左旗公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又改稱土默特左旗政府。

目錄

正文


“土默特左翼旗”,在后金“八旗參佐制度”下,置於崇德二年(1637年),歷清代與民國,凡三百零八年,是阜新設縣前管轄今阜新縣的地方行政機構。
(一)疆域範圍
土默特左翼旗,東至繞陽河接彰武界,西至北票接土默特右翼旗界,北至北大河接庫倫旗界,南至柳邊接義縣、北鎮、黑山界。其疆域中有三點需要說明:1、巴勒布冰圖貝勒所屬之湯頭喀爾喀(今庫倫旗管轄的格爾林鄉)附隸於該旗;2、清康熙三十一年,土默特左翼旗貝勒扎薩克(即旗長)額爾德穆圖向清朝庭奉獻旗之東北隅,建立養息牧場,作為三陵之牧養地;3、今蜘蛛山鄉的羅匠溝,清代屬庫倫旗管轄。
(二)旗扎薩克及其世系
土默特左翼旗扎薩克的委任,與歸化城土默特不同:彼處補以京員,設置都統將軍,不能世襲;此處則以其原部落領主為扎薩克授銜,詔世襲罔替。共十四任。土默特左翼旗首任扎薩克善巴。善巴子卓里克圖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末承襲扎薩克職位,又於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八日上奏其父善巴之功績,清廷授予卓里克圖多羅達爾漢貝勒之銜,並世襲領受。同時享有領土和政權之國尊。卓里克圖子兆圖為第三任扎薩克多羅達爾漢貝勒。第四任為兆圖之三子額爾德穆圖,尚縣主,授多羅額駙。第五任為額爾德穆圖之長男瑪尼。第六任為瑪尼之長子阿刺布坦,尚郡主,授和碩額駙。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以剿噶勒丹策凌解馬赴北路軍,尋授卓索圖盟盟長。第七任為阿刺布坦之孫索諾穆巴勒珠爾,尚鄉君,授額駙,后兼任清朝理藩院侍郎、木蘭行圍場長、卓索圖盟盟長等職。因索諾穆巴勒珠爾之長子車扎布不肖,則命其次子貢楚克巴爾桑承襲第八任札薩克多羅達爾漢貝勒,併兼任卓索圖盟副盟長。第九任為貢楚克巴爾桑之長子濟克莫特扎布。濟克莫特扎布之長男那遜烏勒哲依承襲了第十任,併兼任卓索圖盟副盟長。第十一任是那遜烏勒哲依之長子散巴勒諾爾贊,人稱“醉王”。因奢豪過度,徵收繁重的捐稅,引起人民的強烈反抗,於同治九年(1870年)削札薩克。散巴勒諾爾贊被削職后,其弟哈斯塔瑪嘎於同治九年辭去喇嘛還俗,任札薩克之職,但這個委任未報清廷,未加爵位。光緒六年(1880年)散巴勒諾爾贊之長男色凌那木濟勒旺寶承襲第十三任札薩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貝勒晉郡王,民國二年(1913年)被追敘親王,兼任卓索圖盟盟長和理藩院侍郎。第十四任為嘎利桑多爾吉之子云丹桑布(是色凌那木濟勒旺寶之義子),於民國七年(1918年)由民國政府頒發扎薩克郡王任命狀。
(三)旗之駐地
據《蒙古游牧記》載:土默特左翼旗札薩克初駐海特哈山,漢名旱龍潭山。今富榮鎮鄉貝力房村即在此山南麓,當初善巴率領屬眾定居於此。自卓里克圖晉貝勒之爵位后,此地則得名為“貝力房”,蒙語則稱為“諾顏豪沁”,意即“王爺之舊府”。以後貝勒府移至今七家子鄉之舊貝營子,仍是貝勒舊府之意。康熙末年已移至現今之王府。阜新市細河區四合鄉之九營子,蒙語稱“扎薩克浩繞”,意即扎薩克(旗長)所住之舊地。
(四)旗和佐領
盟旗參佐制度,始於后金,完善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前後經歷近一百五十年。盟是一旗或數旗集合之團體。旗即是一行政區域,亦是軍事管區。旗札薩克即是旗長之意,又含旗政府之意。旗轄參領和佐領。土默特左翼旗七十九個佐領,(佐領相當於現今的村)每六個佐領之上設一參領(相當於現今的鄉)。在旗札薩克以下,還有“協理台吉”(土默特左翼旗無台吉之稱,均為塔布囊)、管旗章京、梅倫、扎蘭、管箭章京、筆貼式及領催等大小官員。土默特左翼旗名稱從1637年至1930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稱土默特左旗公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又改稱土默特左旗政府。日偽康德七年(1940年)撤消阜新縣政府,併入旗政府,稱為土默特左旗扎薩克,直到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