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字鄉

余字鄉

余字鄉位於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城的東北部,查干湖西岸,北與大安、東與前郭接壤。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5公里,乾安—新生環線公路途經全鄉4個村,5個自然屯。全鄉有12個行政村21個自然屯,常住人口18563人(2017年)。

簡介


余字鄉,位於乾安縣東北部,距乾安縣城25千米,北與大安市,東與前郭縣接壤。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12305人。鄉政府駐西余字井。轄20個行政村,30個自然屯。(乾安縣政府網站數據:面積447平方千米,人口21112人)

歷史


早在明清時期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現在為字井屯西北105千米處,仍存古城(傳說是金兀朮放牧點)。1956年設余字鄉,1958年改東方紅公社,1981年更名余字公社,1983年改鄉。1956年設暑字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余字鄉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鄉政府駐西余字井,轄余字、天字、元字、辰字、地字、列字、宙字、張字、成字、結字、為字、附余字12個行政村;暑字鄉面積119.4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鄉政府駐暑字井,轄暑字、來字、目字、呂字、歲字、西金字、東金字、前盈字、后盈字9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暑字鄉,併入余字鄉。

資源


余字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鄉幅員面積2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80公頃,林地面積3560公里,草原面積8000公頃。萬畝以上天然鹼泡1個,即洪字泡,泡水中含有豐富的鹽、鹼、銷。據石油地質部門在地字、辰字、附余、為字等村的勘測結果,證明余字鄉境內石油儲量豐富,現正在不斷開採。另外,還有3個村4個自然屯緊靠查干湖沿岸,有可開發水田面積2000公頃,可開發水產養魚面積200公頃以上。

經濟


余字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鄉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余字鄉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不斷優化農業結構,積極發展效益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普通玉米種植面積明顯減少,經濟作物面積明顯增加,糧經比例達到5:5。利用農田井多的優勢,大力發展井旁經濟。目前,全鄉共有機電井310眼,其中大井140眼,小井170眼,絕大部分農田可以實行全程灌溉。井旁經濟每年都在1500公頃左右,重點是辣椒、玉米“大雙覆”、特色瓜菜等。2003年全鄉井旁經濟面積1400公頃,其中紅辣椒200公頃,玉米“大雙覆”400公頃,小麥300公頃,瓜菜300公頃,其他200公頃。由於狠抓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的持續、健康、高效發展。2002年全鄉糧食產量達到2.5萬噸,農業總產值實現4400萬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1500萬元,人均收入2100元。
余字鄉列字村葡萄產業園
余字鄉列字村葡萄產業園
林果業發展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鄉現有果園50個,果樹30萬株,年產值120萬元,其中列字村現已建成果園24個,面積達90公頃,果樹總量達到17萬株,種類以葡萄為主,品種主要有巨峰、京亞、無核白雞心等。作為“龍頭”,該村已逐步走上了正規化、一體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形成為集生產、銷售、貯藏、苗木繁育為一體的綜合基地,帶動了全縣林果業的發展。全村水果年產量達到100多萬斤,收入90多萬元,僅此一項即可實現人均收入600多元。
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發展成效顯著。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條件,畜牧業和多種經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止到2003年,全鄉黃牛發展到700頭,綿羊發展到10000隻,小尾寒羊發展到5000隻,肉鵝發展到18萬隻。2003年,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產值計劃達到1600萬元。

社會事業


經過全鄉人民的不懈努力,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技方面,農業科技成果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科技示範園區作用發揮顯著,各類科技培訓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育方面,素質教育穩步推進,教學環境明顯改善,教學水平日益提高,通訊方面,現已有5個村8個自然屯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實現了無縫覆蓋;還有2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醫療衛生、文體、計生、體育等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人口數據


總人口:13911
男:7102
女:6809
家庭戶戶數:3843
家庭戶總人口(總):13893
家庭戶男:7091
家庭戶女:6802
0-14歲(總):2948
0-14歲男:1515
0-14歲女:1433
15-64歲(總):10272
15-64歲男:5217
15-64歲女:5055
65歲及以上(總):691
65歲及以上男:370
65歲及以上女:32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369

下轄村


余字村、成字村、張字村、為字村、結字村、附余村、列字村、地字村、辰字村、宙字村、元字村、天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