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塾學派

東塾學派

東塾學派是清代著名學者陳澧所創立的學派。陳澧,字蘭甫,號東塾,清番禹(今屬廣東)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陳澧擔任廣州學海堂長數十年,晚年又主講菊坡精舍,從學者甚眾.

簡介


東塾學派是清代著名學者陳澧所創立的學派。陳澧,字蘭甫,號東塾,清番禹(今屬廣東)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陳澧擔任廣州學海堂長數十年,晚年又主講菊坡精舍,從學者甚眾。
其弟子較著者有桂文燦、廖廷相、林國賡等。陳澧家學將其子宗誼相承。其交遊者有侯康、侯度、梁漢鵬、譚瑩、鄭獻甫、鄒伯奇等。

學術主張


東塾學派學通漢宋,兼以鄭玄、朱熹為宗,不為漢宋門戶所限,於漢、宋間不偏不倚,不拘泥於任何一方。陳澧之學,廣涉天文、地理、樂律、音韻、算術等,也能詩詞、駢散文。他尤好讀《孟子》,服膺孟子性善之說,認為,人性皆有善,而荀子、揚雄輩皆不知。
對於諸經注,他“以為鄭氏有宗主,復有不同,中正無弊,勝於許氏異義、何氏墨守之學。魏晉以後,天下大亂,聖人之道不絕,唯鄭學是賴”。
他認為,學習漢儒,不僅要學漢儒之學,尤當學漢儒之行;清代考據之學,源出朱嘉,故不可反詆之。又以為清代考據之學雖然很盛,但猶有未備,應補苴之。主張對漢學、宋學“能會其通”,謂漢儒言義理無異於宋儒,宋儒輕蔑漢儒及近儒尊漢儒而不講義理,“皆失之”。

主要著作


《切韻考》
《切韻考》
東塾學派的創立者陳澧著有《漢儒通義》七卷,意在通過此書證明,與某些漢學家觀點相反,漢代學者並未忽視對於義理的研究。漠“晚年,尋求大義及經學源流正變得失所在而論贊之,外及九流諸子兩漢以後學術”,著《東塾讀書記》二十一卷。此書於其去世前刊印,計十五卷,1898年重印時增加一卷。其餘末刊手稿已佚失。
陳澧於樂律、音韻“尤能貫通古今,折衷求是,著《聲律通考》十卷、《切韻》六卷又《外篇》三卷。
陳澧精於輿地之學,“謂地理之學當自水道始,知漢水道則可考漢郡縣”,因著《漢書水道圖說》七卷,又著有《水經注提綱》四十卷、《水經注西南諸水考》三卷。
陳澧亦精於數學、著《弧三角平視法》一卷、《三統術詳說》三卷,前者為研究球面三角之作,後者則詳論古代創建《三統曆》的方法。
其著作還有《琴律說》一卷、《申范》一卷、《摹印述》一卷、《東塾集》六卷。
其子陳宗誼“於父學篤信謹守”,長於輿地之學,曾補全《禹貢圖》刻之,雙著《讀論語日記》一卷,卒年二十一。
陳澧弟子桂文燦長於考證之學,著有《群經補證》等,對《易》、《尚書》、《春秋》、《周禮》、《論語》、《孟子》、《孝經》等皆有考證之作,又通輿地之學,著《群經輿地表》、《廣東圖說》、《海說》、《海國表》、《海防要覽》等。
寥廷相為陳澧入室弟子,“於經史、小學、古音切韻、輿圖、算術無不綜覽詳究,所長尤在三禮”,“嘗謂學禮當識禮意。禮家書籍浩博,儀節繁重,乃編三禮以類從,從其文以究其意,為學禮者示以階梯”。著《禮表》十卷、《周官六聯表》四卷。
林國滾從陳澧受經學,曾主講端溪書院。他“以經學非見之實溺,則無裨經世,故說經每以史證之”。又以為“史學以地理為最要”,故於中外形勢險隘討究最詳。著有《近鑒齋經說軸錄》、《讀書記》、《元史地理今釋》、《讀陶集札記》,輯古佚書若干卷,校正影宋本《北堂書鈔》—百六十卷。

評價


早在19世紀80年代,張之洞即有“庶幾從此東塾學派流衍中原”之說。徐世昌《清儒學案》評東塾學派曰:“自阮文達治粵,提倡學術,人材蔚興。東塾後起,尤為大師,兼以鄭君、朱子為宗主,通漢宋之郵,意在補偏□敝,不為無益無用之學,其宗旨特為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