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

上海市轄區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1943年8月),從1845年11月設立開始,至1943年8月結束,歷時近百年。在近代中國史上,上海的外國租界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沿革


上海租界旗
上海租界旗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TheShanghaiLandRegulations),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辟設。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併為公共租界。在租界中,外國人投資公用事業,興學辦報。租界當局負責市政建設,頒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規。租界也成了中國人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個窗口。(上圖是上海公共租界旗。在圓圈中央是各個國家的國旗:左上方為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右上方為俄國、丹麥、義大利、葡萄牙,下方為瑞典、奧地利、西班牙、荷蘭的國旗。)
歷史
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許英國商人帶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貿易,准許英國政府在五口岸派駐領事、管事官“專理商賈事宜”。次年10月,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又具體規定由大清地方官與英國領事會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區域。根據這些規定,1843年1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來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開埠。巴富爾經過同上海道台宮慕久多次談判。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這些協議,即《上海土地章程》,達成辟設英租界協議。
時間表
1840年—1854年
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1842年6月英軍攻入上海
1842年8月《中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簽定上海成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GEORGEBALFOUR宣布上海於11月17日正式開埠
1844年7月《中美五口通商貿易章程》(《望廈條約》)簽定
1844年10月《中法五口通商貿易章程》(《黃埔條約》)簽定美國及法國獲得與英國相似的在華特權。
1845年11月29日《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確定了第一塊租界的範圍,計830畝(約553278平方米)
1848年11月英國將租界面積擴大至2820畝(約1879812平方米)
1848年美國開始在虹口地區購地,造成租界事實
1849年6月法國建立租界,面積986畝(約657267.6平方米)
1854年7月11日成立租界行政委員會(EXECUTIVECMMITTEE),不久更名為市政委員會(MUNICIPALCOUNCIL)中文名為工部局
1857年—1941年
1857年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員會”
1862年美英租界合併
1862年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員會”更名為“公董局”(CONSEILMUNICIPAL),職能與工部局相似
1862年大英自來火房(英商上海煤氣股份有限公司)籌建,於1865年供氣.
1881年英商上海自來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1881年上海大北電報公司開始兼營市內電話業務.1882年由英商德律風公司接辦.
1882年英商上海電光公司成立
1893年美英租界面積擴展至10676畝(約7116621平方米)
1899年美英租界正式更名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SETTLEMENTOFSHANGHAI),並再次擴展到33503畝(約22333099平方米)。
同年法租界擴展至2135畝(約1423191平方米)
1914年法租界擴展至15150畝(約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日軍佔領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國向中國政府交還租界。

行政區劃


租界區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法租界

文化


名勝古迹

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舊址,公共租界北浙江路(今閘北浙江北路191號)。
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法租界薛華立路(今建國中路20號)。
上海孫中山故居,上海法租界莫利愛路29號(今香山路7號)
中共一大舊址,法租界望至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
1924年毛澤東寓所舊址,公共租界慕爾鳴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
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公共租界麥特赫司脫路張家花園(今泰興路鄭家巷91號)。
上海魯迅故居,公共租界日本區施高塔路(現山陰路132弄)大陸新村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