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莜面

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特產

武川莜面,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武川莜面麵粉較白,口感勁道,富含鈣磷等微量元素、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其含有的亞油酸和脂肪酸對粥樣動脈硬化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經常食用武川莜面對高血壓、冠心病、減肥、降血脂、降血糖等預防保健作用良好。武川莜面可製成五大系列的食品——蒸、炸、氽、烙、炒,有40多個品種,其製作方法多樣,搓、推、擀、卷各具特色,其中蒸莜面就有窩窩、魚魚、墩墩、圪團等近20種。

2016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武川莜面”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地環境


武川莜面產自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武川縣境內地形由南至北逐漸低緩,東、南、西三面環山,構成了武川盆地。武川氣候類型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0℃,年極端最低氣溫-37.0℃。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14.8℃,最熱月為七月,平均氣溫18.8℃。無霜期124天左右,月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0℃的年積溫,歷年平均為2578.5℃。歷年平均降水為354.1米米左右,適宜莜麥種植。
武川莜面
武川莜面

歷史淵源


武川莜面
武川莜面
相傳,清代康熙皇帝遠征噶爾丹,在歸化城吃過莜面,給予很高的評價;
清乾隆年間,莜面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
19世紀50年代,朱德兩次來內蒙古視察,品嘗過莜面。

生產情況


武川莜面
武川莜面
截至2017年底,武川縣莜面年產銷能力達650萬千克,莜面加工獲證 企業6個。

產品榮譽


武川莜面
武川莜面
2016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武川莜面”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武川莜面產地範圍為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西烏蘭 不浪鎮、哈樂鎮、二份子鄉、哈拉合少鄉、得勝溝鄉、大青山鄉、上禿亥鄉、耗賴山鄉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 品種
內農大莜一號、燕科一號、燕科二號、草莜一號、草莜二號等品種。
• 立地條件
海拔1600米—1700米;土壤類型為栗鈣土,質地為壤土和沙壤土。耕層厚度≥35厘米,有機質含量≥1.1%,土壤pH值7.0—8.0。與禾本科作物輪作1年以上。
• 栽培管理
播種:5月上中旬播種。播種深度3厘米—4厘米。每公頃苗≤18萬株。
施肥管理:每667平方米(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 收穫
9月上旬穗下節枯黃,籽粒呈黃白色、長橢圓形,籽質蠟質、剖面銀白時收穫。
• 麵粉加工
加工工藝:莜麥→清理→清洗→烘炒→磨粉→包裝→成品。
感官特色:較濃郁的滋氣味,麵粉較白,口感勁道。
理化特性:含水量≤8.5%,澱粉≤65%,蛋白質≥1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武川莜面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武川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武川莜面的檢測機構由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