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浣熊
北美浣熊
北美浣熊(學名:Procyon lotor)是浣熊科、浣熊屬動物。為中等體型食肉目動物,成年體長40-65厘米,尾長20-40厘米,體重4-10千克,雄性稍大於雌性。毛緻密,全身毛色為灰棕色混雜,還可見到白化品種。面部有黑色眼斑,形象滑稽,綽號“蒙面大盜”;尾部有多條黑白相間的環紋,大約有5到7個環。爪子不能收縮,不鋒利。手的靈活性極好,能抓住飛行的蟲子。
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林地。但是,它們也可以在農田、郊區和城市地區找到。可以生活在從溫暖的熱帶地區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種棲息地中。雜食性,能食用捕獲的大部分獵物。食物多來自於地面或者臨近水的地面。在北美當地,根據季節變化,會吃漿果、堅果、啄木鳥的卵、爬行動物的卵、昆蟲、烏龜、青蛙、小型哺乳動物,還會吃魚類和蛤蜊。在每次吃東西前,總是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原產於貝里斯、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美國。奧地利、亞塞拜然、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法國、美國(喬治亞州)、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日本、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烏克蘭、烏茲別克等國有引種。
北美浣熊
食肉目浣熊科蜜熊亞科犬浣熊屬動物。北美浣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浣熊),是最被人熟知的浣熊科動物,北美浣熊生活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中美洲,是浣熊中分佈最北的成員,晝伏夜出,趨於雜食性,常以昆蟲、魚等小動物和果實等為食。它們好奇心重,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有時會被逐出森林,走到城市覓食,性情溫順,易於被當成寵物飼養。
北美浣熊
北美浣熊為中等體型食肉目動物,成年體長40-65厘米,尾長20-40厘米,體重4-10千克,雄性稍大於雌性。毛緻密,全身毛色為灰棕色混雜,還可見到白化品種。面部有黑色眼斑,形象滑稽,綽號“蒙面大盜”;尾部有多條黑白相間的環紋,大約有5到7個環。爪子不能收縮,不鋒利。手的靈活性極好,能抓住飛行的蟲子。
北美浣熊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可以在多種棲息地中找到並容易在人類附近生活。它們需要隨時取水。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林地。但是,它們也可以在農田、郊區和城市地區找到。可以生活在從溫暖的熱帶地區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種棲息地中。
習性
北美浣熊在夜間活動,白天很少活動。在極冷、多雪的時候,觀察到北美浣熊有一次長時間睡眠,但沒有冬眠。在這段時間內,它們的新陳代謝率和溫度保持恆定,並且依靠脂肪儲備為生,可能損失多達50%的體重。北美浣熊主要是一種孤獨的動物,只有雌性和幼熊才會組成群體。有時候,雄性可能與雌性在一起繁殖一個月,直到其幼熊出生。它們的步態一般像步行一樣,但是,它們能夠以每小時15英里的速度到達地面。爬起來非常敏捷,不會因跌落10-12米而煩擾。北美浣熊不僅是出色的登山者,而且還是堅強的游泳者,儘管它們可能不願意這樣做。沒有防水皮毛,游泳會迫使它們增加額外的重量。北美浣熊不會走得更遠。它們的行程只是為了尋找食物。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山洞中,常住的北美浣熊每晚的行進速度在0.75-2.5千米之間,在秋季、冬季和春季,雄性北美浣熊的旅行距離稍遠,而在夏季,幼熊和雌性旅行的時間更長。
數量密度隨生境類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在濕地、低地地區,例如沼澤、潮間帶地區和洪泛區,密度平均為每平方公里50隻;在農業地區和硬木森林中,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隻;在郊區,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69隻。在美國密蘇里州沼澤中,記錄的最高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0隻。狂犬病可能會嚴重影響數量密度,在狂犬病低發時期,數量密度會增加一倍。
北美浣熊具有高度發達的觸覺。它們像人一樣的前爪特別敏感,它們使北美浣熊能夠輕鬆地操縱和撬開獵物並進行爬升。北美浣熊通常先用前爪撿起食物,然後再放進嘴裡。憑藉其良好的聽覺,北美浣熊也格外警覺。同樣,北美浣熊具有出色的夜視能力。
食性
雜食性,能食用捕獲的大部分獵物。食物多來自於地面或者臨近水的地面。在北美當地,根據季節變化,會吃漿果、堅果、啄木鳥的卵、爬行動物的卵、昆蟲、烏龜、青蛙、小型哺乳動物,還會吃魚類和蛤蜊。在每次吃東西前,總是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
它們如果發現鳥蛋,能夠很巧妙地用爪子在蛋上挖洞,然後吸食蛋中的汁液。吃東西時,能靈巧地用兩隻前腳抓起食物來吃。它們的前顎長有尖尖的犬牙,用來咬住和撕裂食物,然後用顎齒磨、食物。
巢穴
北美浣熊喜歡築在樹榦或者樹枝上,穴直徑至少60厘米,離地面至少高30厘米。也有選擇地上巢穴的,大多數的地上巢穴是被遺棄的土撥鼠巢,地上巢穴比樹穴能提供更多的熱調節。雌性比雄性更多地使用樹洞作為穴,可能是作為庇護所,躲避捕食者和惡劣天氣,尤其是在撫養幼仔時。
天敵
北美浣熊白天在巢穴中保持不活動狀態,從而逃避了許多掠食者的襲擊。當它們活躍時,它們保持警惕,並且會變得積極進取。它們被土狼、狼、大鷹和貓頭鷹等大型捕食者捕食。它們的幼熊也可能被蛇所俘虜。
存在:貝里斯、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美國。
引種:奧地利、亞塞拜然、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法國、美國(喬治亞州)、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日本、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烏克蘭、烏茲別克。
起源不確定:巴哈馬。
雌性1歲可達性成熟,雄性稍晚。每年1-3月發情,發情高峰期在2月。母熊趨向同步發情。發情配種會在白天進行,發情時母熊坐卧不安,來回走動,可看到公熊追逐、爬跨母般,母熊尖叫。懷孕期為63-65天。每年產1胎,通常1胎生2-5隻。野生環境下,壽命能達到5歲;圈養環境下,可以達到16歲。
母熊在生產前1-2天,挖洞做窩;生產前1天,蜷縮於巢內,不食。小浣熊常常在4月出生,出生時閉眼。在出生后9周內完全喝母乳,直到16周齡才完全斷奶。母熊獨自哺育幼仔。
中文名 | 英文名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北美浣熊威卡礁亞種 | Key Vaca Raccoon | Procyon lotor auspicatus | Nelson,1930 |
北美浣熊哥斯大黎加亞種 | Costa Rican Raccoon | Procyon lotor crassidens | Hollister,1914 |
北美浣熊佛羅里達亞種 | Florida Raccoon | Procyon lotor elucus | Bangs,1898 |
北美浣熊蛇河谷亞種 | Snake River Valley Raccoon | Procyon lotor excelsus | Nelson & Goldman,1930 |
北美浣熊得克薩斯亞種 | Texas Raccoon | Procyon lotor fuscipes | Mearns,1914 |
北美浣熊巴貝多亞種 | Barbados Raccoon | Procyon lotor gloveralleni | Nelson & Goldman,1930 |
北美浣熊下加利福尼亞州亞種 | Baja California Raccoon | Procyon lotor grinnelli | Nelson & Goldman,1930 |
北美浣熊墨西哥高原亞種 | Mexican Plateau Raccoon | Procyon lotor hernandezii | Wagler,1831 |
北美浣熊密西西比河上游亞種 | Upper Mississippi Valley Raccoon | Procyon lotor hirtus | Nelson & Goldman,1930 |
北美浣熊火炬島亞種 | Torch Key Raccoon | Procyon lotor incautus | Nelson,1930 |
北美浣熊馬特庫姆亞種 | Matecumbe Key Raccoon | Procyon lotor inesperatus | Nelson,1930 |
北美浣熊特島亞種 | Tres Marias Raccoon | Procyon lotor insularis | Merriam,1898 |
北美浣熊喬治亞聖西門島亞種 | Saint Simon Island Raccoon | Procyon lotor litoreus | Nelson & Goldman,1930 |
北美浣熊指名亞種 | Eastern Raccoon | Procyon lotor lotor | Linnaeus,1758 |
北美浣熊萬島亞種 | Ten Thousand Island Raccoon | Procyon lotor marinus | Nelson,1930 |
北美浣熊巴哈馬亞種 | Bahaman Raccoon | Procyon lotor maynardi | Bangs,1898 |
北美浣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亞種 | Mississippi Delta Raccoon | Procyon lotor megalodous | Lowery,1943 |
北美浣熊西北太平洋亞種 | Pacific Northwest Raccoon | Procyon lotor pacificus | Merriam,1899 |
北美浣熊科羅拉多沙漠亞種 | Colorado Desert Raccoon | Procyon lotor pallidus | Merriam,1900 |
北美浣熊加利福尼亞州亞種 | California Raccoon | Procyon lotor psora | Gray,1842 |
北美浣熊巴拿馬亞種 | Isthmanian Raccoon | Procyon lotor pumilus | Miller,1911 |
北美浣熊西姆斯亞種 | - | Procyon lotor simus | Gidley,1906 |
北美浣熊溫哥華島亞種 | Vancouver Island Raccoon | Procyon lotor vancouverensis | Nelson & Goldman,1930 |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無危(LC)。
自殖民時期以來,已經收穫了北美浣熊毛皮。在1920年代,“浣熊”大衣風行一時,製成了價值約14美元的毛皮。儘管需求不再那麼高,但毛皮仍可能以仿貂、水獺或海豹皮毛的形式出售。某些地區也吃北美浣熊。
北美浣熊可能對農民造成滋擾。它們會損壞果園、葡萄園、瓜田、玉米田、花生田和雞場。它們在完成第一穗之前先移到下一穗玉米的習慣使它們對甜玉米和田間玉米都特別有害。北美浣熊還攜帶鼠疫、狂犬病以及其他可傳播給人類和家畜的疾病和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