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顧桃的結果 展開

顧桃

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

顧徠桃,1970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攝影師,畢業於內蒙古藝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

2000年,拍攝觀念攝影《蒙古表情》。2003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敖魯古雅·敖魯古雅》,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第16屆上海國際電視節自然類紀錄片金獎。2005年,執導紀錄片《我的身體你做主》,該片獲得南阿巴拉契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獎。2010年,執導紀錄片《雨果的假期》,該片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最高獎—小川紳介獎、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紀錄片獎。2013年,執導紀錄片《犴達罕》,該片獲得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最佳紀錄長片獎。2016年,執導紀錄片《十隻眼》。2020年,監製紀錄片《我行我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照片1
照片1
1991年,顧桃考入內蒙古藝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
1995年,從內蒙古藝術學院畢業。
2000年,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修習攝影;同年,拍攝觀念攝影《蒙古表情》,該攝影圖片是15000張蒙古人肖像組成的成吉思汗。

演藝經歷

2001年,開始拍攝系列圖片《正在消逝—“船”主題攝影》。
2003年,執導紀錄片《敖魯古雅·敖魯古雅》,該片是一部講述關於居住在大興安嶺的一個少數民族鄂溫克民族故事的紀錄片,獲得第5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第16屆上海國際電視節自然類紀錄片金獎。
2005年,執導由秦永健主演的紀錄片《我的身體你做主》,該片獲得南阿巴拉契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獎。
徠2006年,執導紀錄片《呼麥北京》;同年,擔任紀錄片《中國行為》的導演。
2007年,執導紀錄片《地下天堂》。
2008年,執導紀錄片《托扎敏,托扎敏...》。
2009年,擔任紀錄片《成吉思汗的守陵人》的導演。
2010年,執導紀錄片《雨果的假期》,該片講述了大興安嶺深處,世代以遊獵為生的鄂溫克族的故事,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最高獎—小川紳介獎、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紀錄片獎。
2011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神翳》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播出。
2013年,執導紀錄片《櫻花的顏色》;同年,執導由維加主演的紀錄片《犴達罕》,該片獲得第2屆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最佳紀錄長片獎、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評審團獎。
2014年,執導紀錄片《烏魯布鐵》,該片講述了曾經的鄂倫春獵人給力寶承包了鄉里的馬場,用傳統的方式飼養100多匹鄂倫春獵馬,獲得第11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紀錄片獎。
2016年,擔任紀錄片《The Shaman's Journey》的導演;同年,執導紀錄片《十隻眼》。
照片2
照片2
2021年,參演的《椒麻堂會》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映。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顧桃的父親顧德清畢業於內蒙古藝術學院,曾在鄂倫春文化館工作。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十隻眼》紀錄片
2016年《The Shaman's Journey》紀錄片
2014年《烏魯布鐵》紀錄片
2013年《犴達罕》紀錄片
2013年《櫻花的顏色》紀錄片
2011年《神翳》紀錄片
2010年《雨果的假期》紀錄片
2009年《成吉思汗的守陵人》紀錄片
2008年《托扎敏,托扎敏...》紀錄片
2007年《地下天堂》紀錄片
2006年《中國行為》紀錄片
2006年《呼麥北京》紀錄片
2005年《我的身體你做主》紀錄片
2003年《敖魯古雅·敖魯古雅》紀錄片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1-2003年《正在消逝—“船”主題攝影》圖片
2000年《蒙古表情》(15000張蒙古人肖像組成的成吉思汗)觀念攝影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2014 第38屆 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評審團獎 《犴達罕》 (獲獎)
▪2014 第38屆 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 《犴達罕》 (提名)
▪2014 第43屆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Spectrum單元 《犴達罕》 (提名)
▪2014 第11屆 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紀錄片獎 《烏魯布鐵》 (獲獎)
▪2014 第18屆 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紀錄片基金 《烏魯布鐵》 (獲獎)
▪2013 第2屆 鳳凰紀錄片大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犴達罕》 (獲獎)
▪2011 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紀錄片 《雨果的假期》 (獲獎)
▪2011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最高獎—小川紳介獎 《雨果的假期》 (獲獎)
▪2011 中國紀錄片學會年度十佳第一名 《雨果的假期》 (獲獎)
▪2010 第16屆 上海國際電視節自然類紀錄片金獎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10 第4屆 新卡里多尼亞(法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9 東京中國獨立電影周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9 第4屆 紐約萊克基金會REEL CHINA當代中國紀錄片雙年展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8 第5屆 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年度十佳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8 南阿巴拉契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獎 《我的身體你做主》 (獲獎)
▪2007 新加坡國際電視節一等獎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7 第4屆 中國獨立電影周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6 廣州紀錄片大會”最具國際銷售潛力獎”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 (獲獎)
▪2006 尼康”銳意自我”特等獎 《蒙古表情》 (獲獎)

人物評價


顧桃所拍攝的影像可以歸納為感性,不拘泥於技巧和規則,卻不乏真實的精神。他有著對紀錄片的勇氣與堅持,對北方故土的熱愛。技巧和規則對於顧桃來說存在於對森林的敬畏,對人的關懷中。他喜歡回歸自然式的生活,因為在他心中那時自由的象徵,是最淳樸的記憶,那裡的人最真實,不用掩飾自己的憤怒和嫉妒(《西部廣播電視》、《中國電視(紀錄)》綜合評)。
對於顧桃來說,攝影不過是他作為一個畫家實現其畫面的一種替代方法。他原來是一個畫家,對生活、對自然,都是愛著一雙繪畫的眼光,哪裡入畫,哪裡不入畫,完全是作為一個畫家的判斷。多年的專業訓練,使他具備了一種無法與繪畫分離的判斷能力,因此,攝入他的鏡頭的東西也就很自然地具有一種繪畫性效果。即以他以“船”為主題的作品來看,讀者是完全可以當做繪畫來欣賞的。它們很像古典寫實風格的油畫:溫暖的淺褐色的調子,寧靜而又朦朧的意境,突出了質感的古老船體,在平靜的大海的襯托下,表現出一種少有的滄桑感和歲月感,很容易把人帶入一種對往日的回首和沉思之中(《中國攝影家》評)。
照片3
照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