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棟
油菜遺傳育種學家
傅廷棟,油菜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油菜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在國內首次育成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及其雜種;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波里馬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並被廣泛應用於育種實踐;育成華雜2號、3號、4號等優質高產雜交油菜在生產上推廣,為中國油菜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傅廷棟於1960年從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1965年獲得華中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后,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1978年至1987年擔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育種教研室副主任,後任農學系副主任;1981年至1982年在哥廷根大學合作油菜育種研究;1987年晉陞為教授;1991年獲得國際油菜研究諮詢委員會“傑出科學家”獎章和證書;199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7年5月25日,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傅廷棟
1960年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
1965年該校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
1981-1982年在德國Gottingen大學合作油菜育種研究。
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傅廷棟
傅廷棟左四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92年01月 | 國際油菜研究諮詢委員會委員、常委 |
1996年01月至2005年01月 | 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 |
1997年 |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
2005年01月 |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主任 |
2005年07月至2009年12月 | 國際油菜諮詢委員會主席 |
2007年 | 第十二屆國際油菜大會主席 |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
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 |
全國農業專家諮詢團成員 | |
湖北省農學會常務理事 | |
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 | |
湖北省油菜產業協會會長 | |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委 | |
國家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主任 | |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主任 | |
農業部全國油料作物專家指導組組長 | |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物與草業學科主任 | |
日本植物工學研究所名譽主席研究員 | |
瑞典SWAB油菜育種名譽顧問 |
傅廷棟左三
1954年傅廷棟從喜泉農校(后改為西江農校,現為肇慶農校)農藝科畢業,分配到廣東省中山縣農業局橫欄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他在老同志的帶領下,到互助組、合作社駐點,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由於他才16歲,農民們都親切地管他叫“同志仔”。當時珠江三角洲發生歷史上罕見的螟蟲大災,大部分稻田損失70%~80%。有一次,一位老農坐在田頭看到幾乎顆粒無收的慘景直落淚,傅廷棟眼見此景心裡十分難過,作為一個農業技術員解決不了這些技術問題,不是問心有愧么?於是,他和農技站的幾位年輕人天天下田調查,通過查資料、搞試驗,總結出了“預測預報,燈火誘蛾,摘卵塊,培養寄生蜂,撒毒土”的綜合防治技術。當預測到螟蛾盛發時,他們就在集鎮上辦宣傳展覽。幹部、群眾十分信任他們,全力推行他們提出的防治措施。有時一個晚上發動一二千群眾點燈下田滅螟蛾。《南方日報》曾在頭版頭條以“萬家燈火滅螟蛾”的長篇報道,生動真實地記載了當時的情景。橫欄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還因此被評為粵中地區先進農技站。
傅廷棟
在中山縣的基層工作中,傅廷棟受到了實踐鍛煉,深切體會到農業需要技術、農民需要他們,從而更堅定了他為農業干一輩子的決心。同時,他又深感農業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綜合性科學,自己所學的粗淺知識遠遠不夠用。1956年,國務院發出《動員在職幹部報考高等學校》的通知,傅廷棟獲准報考,並考取了華中農學院(現名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他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總感到有一股力量推動著自己去如饑似渴地刻苦學習。4年共學習約30門課程,他考試成績獲得5分的課程(當時實行5分制)佔90%。同學們要他介紹學習經驗,他說,一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二要有計劃地充分利用時間,三要理論聯繫實際地學習。他經常到田間去觀察,體驗事物的發生髮展和來龍去脈,這比單純背書本的效果要好得多。
1959年,傅廷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0年,他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62年,傅廷棟考取了著名油菜遺傳育種學家劉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為新中國第一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系統進行了不同生育期甘藍型油菜品種形態及生理特性的研究。1965年,他完成研究生學業后又留校任教。
30多年來,傅廷棟一直活躍在油菜遺傳育種科研和作物遺傳育種教學的第一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和研究組的同志們仍然冒著風險、頂住壓力,克服眾多困難堅持工作,並以油菜雜種優勢利用作為主要研究方向。1972年他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以後育成了穩定的胞質雄性不育系和優質高產雜交油菜品種華雜2號、華雜3號、華雜4號等。1975年在國內首次育成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及其雜種。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後,他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1981至1982年,他到聯邦德國Gottingen大學作訪問學者,合作開展油菜遺傳育種研究。1978至1987年,他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育種教研室副主任,後任農學系副主任。1987年,他晉陞為教授;199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他在教學上主講過作物育種學、油菜遺傳育種學、作物雜種優勢利用、作物品質育種等課程,培養了1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有的已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幹,如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楊光聖1995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躋身全國100名青年科技精英的行列。90年代以來,他曾應邀到加拿大、瑞典、英國、日本、波蘭等國進行訪問和學術交流。傅廷棟先後在國內外發表了40多篇論文,主編《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等專著,參編《油菜的遺傳與育種》、《實用油菜栽培學》、《作物育種各論》等專著或教材。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傅廷棟發現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PolCMS)”,“為雜交油菜實用化道路鋪平了道路。”(Robbelen,1991);在世界油菜雜交種應用的第一個10年(1985—1994年),只有中、加、澳等國共註冊了22個油菜三系雜交種,約有70%是利用他發現的PolCMS育成的。他育成優質油菜雜交種15個,累計推廣近億畝;2017年育成中國第一個抗根腫病(4號小種)的油菜雜交種華油雜62R。在北方麥后的秋閑地、在南方稻后的冬閑田研究和推廣複種飼料(綠肥)油菜,對保護生態、解決秋冬青飼料不足和鹽鹼地開發有重要意義,並進行大面積推廣。1972年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以後育成了穩定的胞質雄性不育系和優質高產雜交油菜品種華雜2號、華雜3號、華雜4號等。1975年在中國國內首次育成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及其雜種。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7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傅廷棟著有《雜交油菜的育種與應用》等專著,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文100多篇。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1994.12 | 《劉后利科學論文選集》 | 傅廷棟主編 | 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
1999.09 | 《油菜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 傅廷棟主編 |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0.08 | 《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 | 傅廷棟主編 |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6.12 | 《油菜優質高產栽培實用新技術》 | 傅廷棟主編 |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15.01 | 《西遊後記》 | 傅廷棟著 | 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17.11 | 《國家食物安全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經濟作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第3卷》 | 傅廷棟著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19.06 | 《雜交油菜的遺傳與育種》 | 傅廷棟主編 |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1978年 | 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及其雜種選育 | 全國科學大會獎 |
1991年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 |
1996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
1996年 | 油菜波里馬雄性不育系及其優質雜種的研究、選育與利用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01年 | 《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 |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第十屆) |
2002年 | 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雜交種華雜4號的選育與應用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15年 | 甘藍型黃籽油菜遺傳機理與新品種選育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傅廷棟在教學上主講過《作物育種學》《油菜遺傳育種學》《作物雜種優勢利用》《作物品質育種》等課程。
● 指導學生
根據2020年10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傅廷棟培養博士、碩士40餘人。他的學生中有的已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幹,如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楊光聖1995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教育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2005年 | 農學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五屆)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78年 | 湖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 |
1990年 | 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事部 |
1991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1991年 | GCIRC傑出科學家獎 | 國際油菜研究諮詢理事會(GCIRC) |
1991年 | 國家“七五”科技攻關有突出貢獻人員 | 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財政部 |
1992年 | 湖北省勞動模範 | 湖北省人民政府、農業部 |
1992年 | “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稱號 | 湖北省人民政府、農業部 |
1992年 | 湖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 |
1993年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 |
1995年 | 全國先進工作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1996年 | 首屆億利達科學技術獎 | |
1996年 |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有突出貢獻人員 | 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財政部 |
1996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何梁何利基金 |
2001年 | 湖北省政府最高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湖北省政府 |
2001年 | 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 | 科技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聯合 |
2002年 |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 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聯合 |
2003年 | 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農業科學獎 | 第三世界科學院 |
2007年 | 油菜研究終身成果獎 | 印度MRPC(第一次向印度以外學者頒發) |
2008年 | 中華農業英才獎 | 農業部 |
2017年5月25日 | 全國創新爭先獎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 ||
2021年2月25日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 黨中央、國務院 |
1、華中農學院油菜科研組(傅廷棟等).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中國油料作物科技,1975(4):77~85
2、華中農學院油菜組(傅廷棟等).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雜種的選育與利用。農業科學通訊,1976(11~12):30~31
3、華中農學院作物育種教研室(傅廷棟等).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雜種的利用。遺傳學報,1977(1):42~48
4、傅廷棟,楊光聖,楊小牛,馬朝芝.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發現、研究與利用.自然科學進展,1995(1)
5、傅廷棟。油菜餅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遺傳及其低含量品種選育。華中農學院學報,1982(3):1~7
6、傅廷棟,金忠恆等。作物育種與良種繁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7、傅廷棟(參編).油菜的遺傳與育種第8、9、10三章。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8傅廷棟(主編).“雜交油菜的育種與應用”.武漢:湖北省科技出版社,1995
9、傅廷棟(參編).實用油菜栽培學第14章。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0、傅廷棟,楊小牛,楊光聖.甘藍型油菜波里馬雄性不育的選育與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89(3):210~217
11、傅廷棟。論油菜的起源進化與雄性不育三系選育。中國油料,1989(1):7~10
2021年2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傅廷棟是中國油菜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油菜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華中農業大學評)
傅廷棟在發現波里馬油菜雄性不育以及在發展雜交油菜方面所作出了卓越貢獻。(《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1992年2期評)
傅廷棟獎學金
1996年,傅廷棟將國家獎勵個人的五萬元“何梁何利獎金”用於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設立“優秀特困生自強獎”和“優秀學生獎”,2001年他又將個人所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三十萬元獎金捐作獎學金,此後傅廷棟獎學金每年評選一次,旨在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2008年傅廷棟第三次將個人所獲獎金十萬元捐作植科院“傅廷棟獎學金”。該獎金系傅廷棟院士獲2007年第二屆“中華農業英才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