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郁南縣的結果 展開

郁南縣

郁南縣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隸屬廣東省雲浮市。縣境東接雲安區,南鄰羅定市,西界廣西梧州蒼梧縣、岑溪市,北與肇慶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截至2019年,全縣轄15個鎮,戶籍總人口53.42萬人。轄區面積1966.2平方公里。

縣城都城鎮沿西江而建,東距省會廣州市290多公里。南廣高鐵貫穿郁南全境,縣內設有郁南站、南江口站,G80廣昆高速、S26深羅高速穿境而過。境內有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大灣南江古民居文化旅遊區、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磨刀山遺址等主要景點。

郁南縣秦屬桂林郡,漢隸蒼梧郡,晉初為端溪縣析地。晉太康元年(280年),從端溪縣析出設置都羅縣;南北朝宋元嘉年間,撤銷都羅、武城兩縣,置立都城縣;明萬曆五年(1577年)正式設置西寧縣;民國3年(1914年)改名為郁南縣;1958年與羅定縣合併為羅南縣;1959年1月改稱羅定縣;1961年4月恢復郁南縣建制;1994年歸雲浮市管轄。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年7月,入選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概況


郁南縣
郁南縣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總面積1966.2平方公里。東與雲安縣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西與廣西梧州、蒼梧、岑溪交界,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年均氣溫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郁南縣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
郁南是粵西重要的農林產區。盛產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蠶繭、水果、竹筍、以巴戟為主的南葯、茶葉等,建城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呂宋芒和板栗、竹筍、南江口絳柚等名優特產更是聞名遐邇。木材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郁南縣已形成了食品、醫藥、電池、電線、電纜、塑料製品、林產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優勢的工業行業,並成為全國乾電池生產第一大縣和國內液力產品兩大生產基地之一。
郁南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種類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蠶繭、水果、筍竹、茶葉等均有大宗產出,郁南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筍、板栗等名優特產,更是揚名遐邇。礦產資源豐富,鈦鐵礦居全省之冠,儲量全國第二,開發前景相當廣闊。
郁南縣旅遊資源豐富,景區風景有頗具觀賞的價值,給人們提供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縣城都城鎮依山傍水,是一座風景優美的江濱城鎮,城區居民7.5萬人,是郁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縣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區規模迅速擴大,城市架構基本形成。近幾年,郁南縣新建擴建了寬40米的縣城出入口道路、一環路、二環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區道路,建成了錦秀湖公園及廣場、江濱公園、新涌口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設施,在城郊規劃建設大王山萬畝森林公園、千畝工業園區以及九塘湖旅遊渡假區;通過改造舊城區、建設新城區,縣城建成區面積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園、供水潔凈、空氣清新、堤上觀光、環境優美”的江濱新城的品位構想,把縣城城區修編面積擴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為聚人聚財的地方。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9年,全縣轄1個鎮(都城鎮)和18個人民公社(平台、附城、桂圩、羅順、建城、寶珠、通門、大方、大全、大灣、千官、河口、連灘、歷洞、東壩、宋桂、南江口、羅旁公社)。
1983年,全縣轄1個鎮(都城鎮)和18個區(平台、附城、桂圩、羅順、建城、寶珠、通門、大方、大全、大灣、千官、河口、連灘、歷洞、東壩、宋桂、南江口、羅旁區)。
1987年,全縣轄13個鎮(都城、平台、桂圩、通門、建城、羅旁、千官、大灣、河口、宋桂、東壩、連灘、南江口鎮)和6個鄉(附城、羅順、寶珠、大方、大全、歷洞鄉)。
1989年,撤銷附城鄉建制,其行政區劃歸都城鎮管轄;
1993年,全縣轄18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大全、羅順、羅旁鎮),32個居民社區、177個行政村。
2003年,大全鎮併入千官鎮羅順鎮併入桂圩鎮,羅旁鎮併入建城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鎮、平台鎮、桂圩鎮、通門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宋桂鎮東壩鎮連灘鎮歷洞鎮、南江口鎮、建城鎮), 23個居民社區、177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都城鎮。

歷史沿革


前206年,秦亡漢興。原南海郡尉趙佗乘機在嶺南地方建立南越國,他也接受了漢朝的封號。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在其疆域內分設9郡。其中一郡名蒼梧郡,該郡設10縣,10縣中有一縣名端溪縣。今郁南縣是那時端溪縣域之部。
西晉太康年間(280一289年),在端溪縣域中增設都羅縣(縣治在今郁南都城鎮)和武城縣。
東晉永和七年(351年),從蒼梧郡分出晉康郡,端溪縣和今天的郁南、德慶兩縣都是該郡的轄地。
東晉末期,又在晉康郡設晉化縣(縣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鎮)。
南朝宋元嘉年問(424—453年),都羅、武城兩縣合併,易名為都城縣(都城之名,由此而來),又從端溪縣分出安遂縣(縣治是令郁南連灘鎮)。南朝南齊年間(479—502年),從端溪縣分出威城縣(縣治是今郁南建城鎮)。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羅水(即文昌水)流域內設羅陽郡,今郁南縣域有部分地被划入該郡。
隋初,羅陽郡改為羅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都城縣因晉康郡廢,改隸蒼梧郡。開皇十二年(592年),晉化、威城兩縣併入都城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羅陽縣改名正義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正義縣併入永熙郡的瀧水縣。安遂縣也同時轉隸永熙郡。
唐朝推行州縣制。都城縣改隸康州,安遂縣則從永熙郡改隸康州,並改名晉康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都城、晉康兩縣併入端溪縣,隸屬廣南東路德慶府。
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慶府改名德慶路。今郁南縣仍是德慶路的轄地之一。
明朝,德慶路複名德慶府,不久德慶府降為德慶州,隸屬肇慶府。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明朝政府在該地區設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該直隸州除了以瀧水縣為州治外,還統轄新設的東安縣(今雲浮縣)和西寧縣(今郁南縣)。翌年,西寧縣在今郁南建城鎮開始築城以作縣治,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來。
清朝沿襲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寧縣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屬的信宜縣。
民國三年(1914年)。因西寧縣與青海省西寧縣同名,且鑒於該縣位於古鬱江(今西江)南岸,於是改名為郁南縣。
1950年春,郁南縣治遷至都城鎮
1958年11月,郁南縣、羅定縣合併;取名羅南縣。
1961年4月,羅南縣撤消,恢復郁南縣和羅定縣的建制。郁南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94年,雲浮設地級市,郁南縣隸屬廣東省雲浮市。
2000年,郁南縣轄18個鎮。總人口人,各鎮人口:379299都城鎮68049平台鎮18642桂圩鎮16406羅順鎮9943通門鎮13223建城鎮18101寶珠鎮10181羅旁鎮12888大方鎮8922大全鎮10682千官鎮21824大灣鎮16835河口鎮22507宋桂鎮17772東壩鎮28414連灘鎮43823歷洞鎮13112南江口鎮27975(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郁南縣轄18個鎮(都城、羅旁、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成、遷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大全、羅順、南江口),177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羅順、羅旁、大全三鎮,分別併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鎮。調整后,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鎮、平台鎮、桂圩鎮、通門鎮、建城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連灘鎮、東壩鎮、宋桂鎮、歷洞鎮、南江口鎮。
2005年5月,郁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台、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地處西江中游南岸。西江循縣境北緣蜿蜒東流長達64公里,縣境界位於北緯22°48′—23°19′,東經111°21′—111°54′之間。東與雲安區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西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龍圩區接壤。1961年4月確定今縣境域,1979年起沒有變動。東西寬56公里,南北長66公里,總面積1966.2平方公里,占雲浮市總面積的25.27%。縣城都城鎮沿西江而建,東距省城廣州290多公里。

地形地貌

郁南縣內地勢中部高分別向南北傾斜,地表坡度較陡,嶺谷排列多為東北一西南向。縣境中部最高山峰金菊頂,海拔876米,西江河谷地及南江河谷地地帶最低,為50—60米,整個地勢起伏不大。縣內地貌分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
平原地面平坦或平緩,海拔高度2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15米,組成物質多為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土層深厚,地下含水量多而較濕潤,主要分佈於西江南岸及南江、建城河、桂圩河和大河、平台河等的中下游地帶,寬狹不一。面積大小各異,總面積104.44平方公里。
階地面平坦或有傾斜。前緣有陡坎,面積58.72平方公里。
台地面積130.08平方公里,一般地面平緩呈微波狀起伏。台地面傾斜小於5度,邊坡小於15度,有些台地經流水侵蝕切割成為崗丘形態。故又稱為崗地。
丘陵依海拔高度可分為低丘陵和高丘陵。低丘陵海拔高度250米以下,相對高度80—150米,坡度15—20度,面積454.05平方公里;高丘陵海拔高度250—400米,相對高度100—300米,坡度20—30度,面積454.27平方公里。

氣候

郁南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節氣明顯,無霜期長。春季冷暖多變,陽光偏少,多低溫陰雨;夏季高溫多雨,初夏溫暖,盛夏炎熱,是颱風的出發季節,雨量集中;立秋之後,氣候逐漸乾燥,且為颱風持續頻繁時段;冬季低溫少雨,冷空氣活動頻繁,有霜凍出現。縣境位於北回歸線南側,地面接受太陽輻射比較多,光照資源豐富,強度大。
溫度:郁南縣氣候夏熱冬冷,年均氣溫21.6℃,以月平均溫度計,最高溫為8月份28.8℃,最低溫為1月份12.4℃。極端最高溫為39.5℃(1989年8月16日),最低溫為零下2℃(1999年12月23日),年霜期在8一17天之間。
降雨:郁南縣年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399.1毫米,最多年份(1997年)1825.3毫米,最少年份(1991年)為812.3毫米。各月雨量分配不均,4—9月為雨季,佔全年雨量70%以上,10月至次年3月為少雨季節。縣境降雨時空分配不均,降雨最多的是北部和西江沿岸地區,其次是中部山區,最少是南部丘陵地區,其中尤以千官、大灣、河口、大方雨量最少。
日照:郁南縣境位於北回歸線南側,地面接收太陽輻射比較多,日照資源豐富,強度大。日照時數年平均為1679.3小時。以月份分佈計,7月份最多,平均日照時數達219.1小時,8月份次之,為200.6小時,最少是2月份。平均只有65小時,歷年日照較多的時段是5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平均每天光照6.3小時,太陽輻射年總量平均為每平方厘米1040788卡。
風:郁南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比較明顯,風的季節變化分明,年平均風速為1.5/秒,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和偏東風,其頻率分別為16%和7%。
霜:郁南縣具有低溫期短、無霜期長的特點,霜凍平均每年2.4天,部分山區霜期,最多一年17天。

水文

郁南縣內雨量豐富,河流眾多。西江循縣東北部邊境流過,流經郁南河段長64公里。西江一級支流—南江下遊河段穿過縣南部,流經郁南河段長112公里,集雨面積960平方公里。縣內還有屬於兩江的大小支流12條,縣境內共長555.4公里,集雨面積3461平方公里。12條支流中,最長的為建城(羅旁)河,長64公里,集雨面積606平方公里。長度31—40公里的有千官河、大方河、桂河,長度20—30公里的有平台河、寶珠河、連灘河、黑河,長度20公里以下的有宋桂河、逍遙河、深步河(郁南段)、白石河(郁南段);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桂河、千官河、連灘河、寶珠河、大方河,其中7條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全縣有水域面積(含河流、塘、水庫)47.82平方公里(摺合71730畝),佔全縣總面積2.44%。
西江幹流:西江郁南縣河段,上游起自封開縣的蟠龍口,下游至南江口鎮的響水村為界,長64公里,流經縣內都城、建城(羅旁)、南江口3個鎮。沿岸耕地而積2993.33公頃,人口108912人。西江郁南河段枯水期河寬550—950米,水深2—11米。洪水期河寬達1100—1700米,最大流速2.1米每秒,水深20—35米。
南江:又稱羅定江,昔稱瀧江,為西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廣東省信宜市境的雞籠山,全長201公里。流域面積4493平方公里,經羅定雙東流入郁南縣大灣榃蓬、河口、宋桂、連灘、東壩至南江口匯入西江。縣境內河道長112公里,集水面積960平方公里。有千官、深步河、連灘、宋桂、逍遙河等支流。
建城河:建城河(羅旁河)舊稱稱文昌水,史稱古羅水,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龍里坑的沖漢牛勒頂(屬雲開大山),源頭珠江標高678.8米。流經郁南縣通門、建城、羅旁3個鎮,從羅旁水閘注入西江,全長64公里,集水面積606平方公里(其中廣西境內佔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36立方米每秒,有寶珠、桂河等支流。
黑河:舊稱大燕河,又稱大河,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圩區大坡鎮獅子頭,珠江標高418米。全長26.2公里,集水面積9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6立方米每秒。
平台河:發源於平台鎮的鋼鑊大山,流經該鎮的水台、平台、石台、康順、在田等鄉村,全長30公里,集水面積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9立方米每秒。

自然資源


土壤

1982年12月,全縣開展土壤普查。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和《廣東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類暫行方案》,全縣土壤劃分為8個土類,12個亞類,32個土屬,62個土種。主要分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
赤紅壤:縣內赤紅壤有126426.67公頃,占自然土壤的81.14%,分佈於全縣。
紅壤:紅壤主要分佈在海拔400一600米的高丘和低山地區,面積17960公頃,占自然士壤的11.53%。
黃壤:縣內黃壤有1400公頃,占自然土壤0.9%,主要分佈在中部海拔600一876米砂頁岩和花崗岩的山峰部位。
紅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面積3326.67公頃,占自然土壤的2.13%,是以石灰岩發育而成的。
紫色土:紫色土面積5093.33公頃,占自然土壤3.3%,為紫色砂頁岩發育而成,主要分佈在大灣、河口、千官等地。

礦產資源

郁南縣硅線石儲量居全國第二,鈦鐵礦儲量為全省之冠,主要礦產還有鐵、錫、錳、鎂、鉭鈮以及白雲石、花崗岩、石英礦、大理石、高嶺土等數十種。其中,硅線石分佈於都城石門沖至盛村老鼠山一帶。1979年至1982年經廣東省地質局719地質大隊普查,儲量981萬噸,精礦量為241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屬特大型礦床。鈦鐵礦分佈於桂圩圖新村、桂連村一帶,1988年經廣東省地質局719地質大隊普查,C+D級礦物儲量47.35萬噸,儲量居全省第一,屬中型礦床。

生物資源

動物:郁南縣內林區常見的鳥類有11目31科112種、獸類有8目24科54種、蛇類有3目11科37種、昆蟲有8目29科201種。1979—2000年,縣境時有果子狸、白鼻噴、黃猄、穿山甲、黃毛鼠、松鼠等獸類。鳥類有鶴、雉、黃鸝、鷓鴣、山鶘、畫眉、鵲、斑鳩、鶴鵪、雀、伯勞、啄木、杜鵑、翡翠、布穀、高髻郎、烏鴉、山雞竹雞、白頭翁、白面雞、石燕、脊令、白舌、禾穀、吉吊雀、鷹、鵑、燕、鵪鵓、貓頭鷹、松英、鳥至、骨鏟仔、黑谷仔、相思仔、吊魚鷹、白眼圈、豬屎者等,近數十年來,因濫於捕殺,鶴、黃鸝、山鶘、脊令已罕見。蛇類有百步金錢、金腳帶(金環蛇)、過基峽(銀環蛇)、過樹榕(黃肚龍)、水南蛇、花廣蛇、泥蛇、鷓鴣蛇、葵蛇、青竹蛇飯剷頭、眼鏡王蛇、琴蛇、谷蛇(蟒蛇)、紅蛇、白蛇、雞公蛇、豬仔蛇。爬行類與兩棲類有牛屎龜、草龜金錢龜、鱉、山瑞、青蛙、石蛤、蟾蜍、蜈蚣、蝸牛等。
植物:林區內常見的種子植物有156科616屬1096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屬7種、被子植物151科610屬1089種),蕨類植物44科88屬201種,加上苔蘚植物,全縣有高等植物1600種以上。縣內用材林樹種主要有松、杉、桉、黎蒴荷木紅椎、白椎等;經濟林樹種主要有肉桂、板栗、荔枝、龍眼、芒果、三華李、無核黃皮、大頭典竹等;觀賞植物主要有茶花、九里香、含笑、黃槐、紫荊、桂花、杜鵑等;藥用植物主要有金銀花、金櫻子、土茯苓、牛大力、鉤藤、五指毛桃等。

森林資源

2016年,郁南縣有林地面積13.2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48%,活立木蓄積量0.07億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

水利資源

郁南縣水力資源豐富,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8.17萬千瓦,可開發量5.28萬千瓦。有中小型水庫43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向陽、雲霄、大河);農村水電站86座(總裝機容量49774千瓦),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輸變電站6座,35千伏輸變電站3座。

人口


2021年5月21日,根據雲浮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郁南縣人口數為371661人。
截至2019年末,郁南縣戶籍總人口534260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28532人,占戶籍總人口比重為24.06%,戶籍鄉村人口405728人,占戶籍總人口比重75.94%。全年出生人口6224人,出生率為11.63‰;死亡人口2406人,死亡率為4.48‰;自然增長率為7.15‰。郁南縣常住人口41.88萬人,城鎮化率為43.66%。

經濟


綜述

2019年,郁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1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08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6.57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61.54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構成由2010年的29.8:34.8:35.4變化為2019年的24.8:22.7:52.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073元,增長5.7%(按可比價計算)。2019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3.2元,增長6.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5.5元,增長8.8%。
2019年,郁南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5億元,增長6.5%。其中稅收收入2.74億元,同比下降2.2%;非稅收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21.2%。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65億元,增長5.6%。其中公共安全支出1.16億元,下降6.01%;教育支出7.23億元,增長18.87%;科學技術支出0.35億元,增長393.7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8億14元,下降14.14%;醫療衛生支出5.25億元,增長4.57%;節能環保支出0.49億元,增長298.3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0.74億元,下降13.98%。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八大項支出合計22.68億元,同比增長11.34%,佔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1.7%。

第一產業

2019年,郁南縣第一產業增加值29.08億元,增長4.1%。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466.93公頃,增加209.93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8258公頃,增加153.27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431.40公頃,增加10.5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968.93公頃,增加53公頃;糖料種植面積91.8公頃,增加0.67公頃。
2019年,郁南縣糧食產量131127噸,比上年增加3825.6噸,增產3.01%。其中,夏糧產量63121.8噸,增產0.97%;早稻產量56430噸,增加1.26%;秋糧產量65642.4噸,增產5.24%。穀物產量125813噸,比上年增產3.05%。
2019年,郁南縣油料產量13088噸,增產1.39%。糖料產量4730噸,減產0.04%。茶葉產量353噸,增產6.65%。豬牛羊禽肉產量25902噸,比上年上升1.64%。水產品產量11936噸,增長1.06%。木材產量842697立方米,增長2.73%

第二產業

2019年,郁南縣工業增加值220225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按照經濟類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38.2%;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14.7%;股份制企業增長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5.8%;私營企業增長15.5%。
2019年,全縣發電裝機容量5.54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14%。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0.06萬千瓦,增長7.1%。
2019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45585萬元,比上年下降4.8%。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利潤1034萬元,比上年下降37.75%。

第三產業

2019年,郁南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8253萬元,比上年增長1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5898萬元,增長2.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9914萬元,增長1.9%;金融業增加值25097萬元,增長0.1%;房地產業增加值101295萬元,增長1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16.7%,營業利潤增長15.9%。
2019年,貨物運輸總量584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99290萬噸公里。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67.83萬噸,增長69.7%。全年旅客運輸總量58萬人次,增長3.5%。旅客運輸周轉量7714萬人公里,增長1.8%。2019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41535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206輛),比上年末增加6418輛。
2019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0.65億元,比上年增長6.9%。郵政業郵政函件業務1.9萬件,包裹業務0.02萬件,快遞業務量15萬件,快遞業務收入0.01億元。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4%。
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4.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4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1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3%。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9%。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59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其中住宅投資14.90億元;辦公樓投資0.06億元;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42億元。
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376億元,增長25.3%。其中,出口2.907億元,增長30.9%;進口0.469億元,下降0.9%。服務進出口總額370萬美元,增長5.7%。其中,服務出口370萬美元,增長5.7%。

交通


綜述

截至2017年底,郁南縣境內線路總里程2945.3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0.4千米,高速鐵路約64千米,國道49.69千米,省道(含新升省道)419.169千米(原省道里程217千米,新增省道里程約202.169千米),G234線、S279線、S294線、S266線、S537線和S538線新升國省道項目列入省2017年至2020年普通國省道建設項目庫,縣道95.475千米(原里程233.273千米),鄉道761.511千米,村道661.002千米,鄉村小路805.98千米。
2018年,郁南縣全年旅客運輸總量56萬人,比上年增長5.2%。旅客運輸周轉量5483萬人公里,增長5.8%。

公路

截至2017年末,郁南縣管養公路有省道419.169千米(不含重複路段擬建路里程,其中包含公路局管養省道217千米、是年由縣道升省道137.798千米、鄉道村道自然村道升省道63.37千米),縣道95.475千米;鄉村養護:鄉道761.511千米,村道661.002千米,合計1937.157千米。
郁南縣有G80廣昆高速、粵高速S26深羅高速兩條高速穿境而過,懷集至陽江港高速公路懷集至郁南段正在建設中,雲浮(郁南)至陽江(陽西)高速公路規劃中。

鐵路

南廣高鐵貫穿郁南全境,縣內設有郁南站、南江口站。郁南站位於平台鎮古勉村;南江口站位於南江口鎮南瑤村,與德慶縣城隔江相望。

水運

西江航道是郁南縣的主要航道。西江航道郁南段流經郁南縣都城、建城、南江口3個鎮約64千米,上至封開蟠龍,下至雲安區大河交界處。3000噸級船舶沿西江上航直達廣西梧州、貴港、南寧等地,下航可直達廣州、佛山、深圳、珠海、江門等地,是粵桂水運的主要航道。

政治


職務姓名
縣委書記梁子財
縣長韓新鋒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9年8月,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郁南縣普通高中招生1980人,在校生5806人,畢業生1893人。初中招生4878人,在校生13705人,畢業生4284人。普通小學招生7615人,在校生39330人,畢業生5540人。特殊教育招生19人,在校生85人,畢業生0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7637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0.4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6.56%。

科技事業

2018年,郁南縣申報並獲批立項的省級科技項目16項,獲批經費169.2萬元;獲批立項的市級科技項目立項1項,獲批經費10萬元。全縣現有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全年共有10個產品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全年專利申請285件,比上年增長5.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2件;全年授予專利權139件,比上年增長28.7%,其中授予發明專利權3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郁南縣文化和旅遊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博物館1個,有公共圖書館1個,總流通14.8萬人次;文化館1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24648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24648戶。2019年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郁南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28個,其中醫院5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3個,民營醫院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鄉鎮衛生院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0個,門診部(所)5個,村衛生室17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88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93人,註冊護士959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824張,其中醫院1198張,鄉鎮衛生院406張。全年總診療人次1492988人次,出院人數50687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事業

2016年,郁南縣籍舉重運動員莫永祥參加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獲62公斤級金牌3枚;田徑運動員胡鑒文參加第15屆殘奧會獲2金1銀,林萍獲1金1銅,分別被省政府授予一等功。郁南縣承辦2016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雲浮·郁南站)和第三屆“市長杯”足球聯賽,舉辦郁南縣第十七屆體育節暨全民健身日“與世界冠軍同行”健身活動,參加人數近萬人。
2018年,全縣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省級冠軍5個,省級亞軍3個,省級季軍3個。雲浮市第五屆“市長杯”足球聯賽,郁南縣少年男子甲組獲得亞軍,乙組獲得季軍。
截至2019年末,郁南縣共有體育場地1491個,體育場地面積105.7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54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9年,郁南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7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22.74萬人,增加0.2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5.87萬人,減少1.12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1萬人,增加0.1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46萬人,減少1.2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4萬人,增加0.03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0.01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45萬人,增加0.22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0.78萬人,增加0.1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49萬人,增加0.15萬人。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節

郁南縣連灘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連灘曲藝、八音、舞獅舞龍、武術、紙紮工藝、指畫藝術等文化活動豐富。
連灘民間藝術節,相傳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流傳清朝,民國時期最盛。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張公(元勛)誕辰是為節期,也稱“廟會”。當地人民為了緬懷張公(元勛)的業績建造張公廟,並以他的誕辰的農曆正月二十日為“廟會”,後來發展成為“廟節”和“藝術節”。
郁南縣連灘鎮在農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的藝術節期間,每日都有民間文藝表演,舞獅、舞龍、山歌對唱、指畫工藝、武術、雜技、煙花以及古老的民間舞蹈禾樓舞等民間藝術連續上演,正月二十的藝術大巡遊更是把整個民間藝術節推向了高潮。

禾樓舞

禾樓舞是秦代南江流域的烏滸人在慶祝豐收、祭祀神靈時跳的一種舞蹈。該舞自形成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
禾樓舞
禾樓舞
史,是少數民族留下的民間藝術瑰寶,蘊涵著古代百越之地(連灘流域)所具有的獨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是遠古稻作文化的活化石。對研究古代百越以來的生產生活、信仰和民俗學具有積極的意義,對研究嶺南民間舞蹈史也有重要的價值。

連灘山歌

連灘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是流傳兩廣三市六縣的連灘山歌的發源地,四百年來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歌手不僅勞動之餘唱以自樂,還經常聚在廣場、舞台演唱,以山歌形式配合政府各項工作來展開宣傳。

語言

郁南本地方言有郁南白話、客家話、福建話等。
郁南白話,屬於粵語系統中的一種次方言。按其自身不同的特點及其流行地域,可分為西北和東南兩大片。西北片包括建城、平台、桂圩、羅順、通門、寶珠等鄉鎮,由於地域靠近廣西的蒼梧和岑溪,兩地居民往來頻繁,其語言比較相近,以建城話為代表;東南片包括千官、河口、連灘、東壩、宋桂、大灣、南江口等鄉鎮,大部分地域與羅定市、雲安區接壤,其口音與羅定話基本相似,以連灘話為代表。還有建城鎮羅旁的大曆、冷水、地心和南江口鎮的上迭、南渡、下咀等沿西江鄉村,因地域與德慶縣隔江相望,鄉民生活、趕集與德慶縣城接觸密切,其口音與當地居民相似,以上迭話為代表。至於都城,由於地處西江右岸,受廣州話影響較大,居民所講的話比較接近廣州口音。
客家話分佈於宋桂鎮的茆坡和茆嶺、東壩鎮的粗石、平台鎮的古同村委會埌田咀和新樂的鳳凰嶺等村,人口2.05萬人。據葉、謝、江三姓族譜記載,他們多半在16世紀中葉由梅縣、興寧五華等地遷居而來。北片的古同埌田咀的客家人則是由廣西遷入,這些客家人同時也會說白話。
福建話(閩南話或福佬話)分佈於連灘西壩、東壩。福建話在白話區域中自成為一個小小的“方言島”,人數約0.24萬人。其先輩多從福建漳州、南靖等地遷來。東壩人會說閩話的多半聚居於大坪、粗石、虎岩一帶。連灘、東壩會講閩話的,也會講粵語,實際上是一個閩粵雙方言的語言群體。

風景名勝


綜述

截至2017年11月,郁南縣共建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個、AA級旅遊景區1個。郁南縣主要景點有: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大灣南江古民居文化旅遊區、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連灘鎮光二大屋、南江第一灣、同樂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連灘鎮張公廟、都城鎮九星湖公園、建城干園、磨刀山遺址。

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

蘭寨南江文化創意基地位於郁南縣連灘鎮西壩村,由蘭寨、長樂、石橋頭三個片區組成,規劃總面積2平方公里,核心發展區位於蘭寨村。基地依託三村悠久的歷史,古建築保存較好,保留有“狀元”、“榜眼”等眾多文物古迹,以及村中南江文化底蘊濃厚、生態環境優良的特點,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聯合推進”的思路,結合黨建工作,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生態文明村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推進基地建設。將西壩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在三村分設黨支部,成立鄉賢理事會,健全民主議事、民主決策等制度,與群眾共謀共建。基地建立了“廉潔文化教育基地”、“中國高等院校美術寫生創作基地”、“南江文化展示基地”等,建成了雲浮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狀元進士館”、“十德文化展示館”、“美術作品展示館”、“長樂古書齋展示館”等。蘭寨村被評為2014年廣東省旅遊名村,所在的郁南縣連灘鎮西壩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天池庵

天池庵位於連灘鎮上橋村,距縣城72公里。天池庵景區布局以奇山靈庵和農業生態游為主題,注重野趣、奇趣、清幽。有天池古庵、龍躍天池、銀窿探秘、觀音坐蓮、百鳥投林、龍脊挨天、天池玉泉、望君夕照等景點。

郁南連灘張公廟

連灘張公廟位於鎮區,距縣城65公里。張公廟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祭祀明代萬曆年間廣東總兵張元
連灘張公廟
連灘張公廟
勛。廟內詩詞、彩繪、圖畫、飛檐龍脊等裝飾,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主要建築有前殿、正殿、四戶秤亭、配殿、迴廊、東西轅門;前後院有戲台、炮台、六角亭、花園等附屬建築。現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門、廂房、東西轅門等建築,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柱縱橫成行,形成三進深,二開間。整座建築物牆壁上刻畫各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整座建築體的馱峰、斗拱、檐板等構件形制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對研究民族文化(特別對研究瑤族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廟前為旅遊廣場,設億年活化石“沙欏”樹區,億年活化石“筆石”林,藝術碑林,民間藝術“禾樓舞”、“西江婚俗”表演區,與張公廟聯成一體,展現“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風韻。

連灘鎮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
光二大屋位於郁南縣連灘鎮,距連灘圩鎮約3公里的西壩石橋頭村。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至今達第八代,有180多年歷史。此大屋的創建人是邱氏第八世祖,諱潤芳,字澤微,號員清,乳名光二,生於清乾隆壬四十七年(1782)十月初五寅時,一生經歷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5個皇帝。終年90歲。邱光二初以賣油炸豆腐為生,利用工余時間燒制磚瓦,自己上山砍伐木材,自己多年的積蓄只用於購買其它材料及請人建造的工錢,整整用了10年時間,才把此大屋建成。為了防水浸、防盜賊而設計成小城池式樣。屋裡挖有水井,設有倉庫。遇到外界入侵時,族人把大門關上,人們在裡面也能住上半個多月。

華玄古剎

華玄古剎位於廣東雲浮市郁南縣平台鎮霞村,距郁南縣城13公里,始建於元朝,歷盡人間風雨,迄今700餘年,經歷朝修建,寺宇莊嚴,布局壯觀,主體為斗坎式三層次橫列長方形石砌成的平台構築,依著山勢,次第增高,內有大雄寶殿,金剛殿,華光殿。

大灣南江古民居文化旅遊區

大灣古建築群
大灣古建築群
大灣古建築群位於雲浮市郁南縣大灣鎮五星村,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始建於明、清時期,群內的大屋、祠堂、書院和廟宇設計獨特、造型美觀,建築裝飾的壁畫、詩書畫、木雕、石雕等工藝水平較高、內涵豐富、保存完整,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具有濃郁的粵西地方特色。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47座,其中古民居大屋27座,祠堂19座,廟宇1座。2002年7月,大灣古建築群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峻峰李公祠、祺波大屋、誠翁李公祠、錦村李公祠、拔亭李公祠、介村李公祠、正村李公祠、學充李公祠、李氏大宗祠、芳裕家塾等14座古建築於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為峻峰李公祠和祺波大屋。五星村還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鄉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廣東省古村落”和“國家AA級旅遊景區”。

磨刀山遺址

磨刀山遺址位於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發現於2013年1月,是近年廣東省考古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雲浮市、郁南縣博物館於2014年4一7月,聯合對磨刀山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磨刀山遺址高居“榜首”。該次考古發掘面積200平米,在原生網紋紅土堆積中發掘出土各類石製品300餘件,石製品種類豐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斷塊與碎屑等,石器類型則有手斧、手鎬、砍砸器與刮削器等。2019年10月7日,磨刀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縣城東面,為城區型社會公益性森林公園和區域性生態綠地。公園內有桃花、櫻花、梅花、紫玉蘭等多個觀賞區,綠化廣場、環園路、誠信步行道、單車綠道、登山徑、游泳池等設施齊全,是市民休閑觀光的一個好去處。

地方特產


龐寨黑葉荔枝,郁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黑葉荔枝,又名烏葉荔枝,是荔枝的一個品種。其粗生,葉色濃綠近黑,故稱黑葉。而龐寨荔枝多生長在池塘邊,以及河邊的沙壩土質地中,具有色澤鮮艷、果肉潔白如玉、去殼后紙包過夜不濕、結實如凍膏、入口爽脆、清甜可口、果大核細、皮薄肉厚的特點。 
龐寨黑葉荔枝
龐寨黑葉荔枝
西江邊魚學名廣東魴(俗稱花邊、大眼邊)是西江特有的名優魚類,它肉質幼嫩,味道鮮美。有漁諺稱:“春邊、秋鯉、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邊魚(廣東魴)、秋季以鯉魚、夏季以三犁魚(鰣魚)為最美味可口。
西江邊魚
西江邊魚
東壩蠶繭,郁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東壩蠶繭具有外觀潔白、繭層率高、繭絲長、萬米吊糙率低、解舒率高等特點,用東壩蠶繭生產的蠶絲更以其潔白柔軟而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外國的最早產品之一。 
東壩蠶繭
東壩蠶繭
郁南無核沙糖桔,郁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郁南無核沙糖桔以其果實大小基本一致,果皮薄且起沙,清甜,無核,化渣而位於柑桔類品質前列。果實無核,果面潔凈,果皮光滑,呈橙紅色或硃紅色,起沙。 
郁南無核沙糖桔
郁南無核沙糖桔
郁南無核黃皮,郁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原產於郁南縣建城鎮,現存二株母樹,樹齡已有100多年歷史,仍然生勢旺盛;掛果累累。果型為雞心型,果肉黃白,嫩滑,肉多,多汁無渣,是數十種黃皮品種中之珍品。無核率達95%。郁南無核黃皮除鮮食外,可製成果脯、果醬、果餅等食品,並可製成具有芳香特色、藥物顯著的清涼飲料。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河口鎮盛產芒果。全縣境芒果樹8000株,河口約佔7000株。地方上慣稱為河口呂宋香芒。河口出產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歷史。據清道光十年(1830)《西寧縣誌》(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輯),物產中“果類”記載:“芒果樹高花繁,其實黃,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見文字記述。迨至民國26年(1937)桂玷總纂的《西寧縣誌》物產中“果類”有記: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樹高數丈,花開極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鹽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暈。”
河口呂宋香芒
河口呂宋香芒
郁南蜜棗。郁南境內多棗樹,每年春節花開遍野,是年七月果實收摘。鮮棗以蔗糖為主等多種配料調製,經特殊工藝處理,製成別具地方特色之都城蜜棗。蜜棗內含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類物質,以及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鈣、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清心潤肺、清涼潤喉之功效,是廣東傳統之出口名特產。
郁南蜜棗
郁南蜜棗
簕鼓雞,廣東省郁南縣的十大美食、大灣鎮的四大美食之一,故也稱“大灣簕鼓雞”。它製作獨特,美味可口,帶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地方特色,並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是用簕鼓草作包裝、大米等食材作原料製作而成,製成後用鐵鍋加水煮熟即可食用。 
簕鼓雞
簕鼓雞

著名人物


傅廷棟:1938年9月出生,郁南人,作物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油菜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現任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主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主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油料專業委員會主任、農業部油料作物生產顧問、廣西自治區主席農業顧問。
蔡朝焜:(1902~1937年),郁南縣千官鎮雙龍村人。民國25年冬,任桂系一七六師師部中校副官處長。上海“八。一三”戰役爆發后,負責運輸全師軍需彈藥。不久,調升一七六師一O五一團上校團長,奉命率部增援江蘇、常熟、港口鎮、謝家橋一帶防線,多次擊潰來犯日軍,確保謝家橋陣地。11月16日,日軍捲土重來,激戰間,不幸中彈殉國,時年35歲。
李熙載:(生卒年不詳),字伯先,今郁南縣都城人。宋熙寧八年(1075年)參加殿試,進士及第,是為都城鄉的第一個進士。元符年間(1098~1100年)出任廣南西路計度轉運使,政績卓著,后擢升至朝議大夫。他的詩作曾廣泛流傳,去世后被選入端溪縣鄉賢祠供奉,墓葬於都城北郊,遺址已毀。

榮譽稱號


中國無核黃皮之鄉 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 
全國綠化模範縣 廣東省綠色食品示範縣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