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青蛇
有鱗目蝰科動物
竹葉青蛇是蝮亞科的一種,屬於竹葉青蛇屬。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葉青蛇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有點像貓的眼睛,觀賞價值極高。頭大、三角形,頸細,頭頸區分明顯。頭頂具細鱗;左右鼻間鱗不相切,由細鱗分開;背鱗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鱗,中段19-21(偶有23)行。除少數為卵生外,絕大部分品種為卵胎生。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極少發生致命事件,但傷口處理不當則有危險。竹葉青蛇發現於海拔150~2000米的山區溪邊草叢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邊枯枝上或田埂草叢中。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Zhao,1977。
棲息地:半樹棲性。常發現於近水邊的灌木叢,山間溪流邊。
成體體型:全身可達60-90厘米。
適合溫度:22-32度。
活動時間:喜居樹上,多夜間活動。
外型特徵:頭大,呈三角形,頸細,尾短。頭頂有細小鱗片。體背草綠色,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白色,自頸部之後有白色側線,有的在白側線內又有一條紅側線,但也有無側線者。腹面淡黃綠色。瞳孔橢圓形,紅色。尾巴焦紅色。
食慾:視亞種與個體情況而定。
性情:神經質,具攻擊性。近距離遇到人將進行攻擊。但也視亞種與個體情況而定。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極少發生致命事件,但傷口處理不當則有危險。
繁殖:卵胎生,產幼蛇10-25條。
生存狀況:較常見。
竹葉青蛇
腹面淡黃綠色。瞳孔橢圓形,紅色。尾巴焦紅色。嚙齒類動物,鳥類,樹蛙,小型蜥蜴。神經質,具攻擊性。近距離遇到人將進行攻擊。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極少發生致命事件,但傷口處理不當則有危險。卵胎生,產幼蛇10—25條。
竹葉青蛇
食物:以蛙、蝌蚪、蜥蜴、鳥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食慾:視亞種與個體情況而定。
性情:神經質,具攻擊性。但也視亞種與個體情況而定。
竹葉青蛇的消化系統非常厲害,有些在吞的同時就開始消化,還會把骨頭吐出來。竹葉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來摩擦。竹葉青蛇的毒液實際上是蛇的消化液,一溶解了被咬動物的身體,所以表現出“毒性”,人的膽汁也屬這種消化液。
竹葉青蛇
竹葉青蛇亦有判斷捕獲物頭、尾的能力。竹葉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時。如果吃的多,消化時間還要長些。竹葉青蛇的消化速度與外界溫度有關,Skoczylas(1970)觀察到游蛇在5℃氣溫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時消化仍然很慢,消化過程長達6天左右,在25℃時,消化才加快進行。竹葉青蛇的牙齒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消化系統如咽部,以及相應的肌肉系統都有很大的擴張和收縮能力。
竹葉青蛇
2~3年性器官成熟。竹葉青蛇在春季或秋季發情交配,在繁殖季節,雌蛇尾基部的一種腺體能散發出特殊的氣味,雄蛇憑藉這種氣味追蹤雌蛇。在繁殖季節,一條雄蛇可與幾條雌蛇交配。在每年的繁殖季節,雌蛇雖然只有一次性接受交配,但存於雌蛇泄殖腔內的精子在3年內仍有受精能力。因此,人工飼養中,公、母蛇比例1:8便可。蛇的生殖有卵生與卵胎生兩種。蛇卵長橢圓形、卵殼堅硬,呈乳白色或淺黃色。卵多產在隱蔽良好,有一定溫度、濕度的草地、落葉、肥堆中。大多數蛇產完卵即離開產卵處,讓卵在自然條件下孵化。竹葉青蛇是卵胎生,一般而言,其產仔期為7一8月,每次產4一15仔。
廣泛分佈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生活于山區樹叢或竹林,常棲息於溪澗邊灌木雜草或山區稻田田埂雜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竹葉青蛇
翠青蛇
竹葉青也是武夷山比較常見的毒蛇。它的身體是綠色的,不仔細辨認會與無毒的翠青蛇相混起來,但是它的尾巴焦黃,這正是與翠青蛇相區別的地方。因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當地人叫它「焦尾仔」或「火燒尾」。竹葉青頭是明顯呈三角形的,眼較小,一般是紅色的,也有灰色的等等。最外一行鱗片是紅色和白色或紅白相間(福建竹葉青,較常見),不過僅從這一點不能分辨它就是竹葉青,因為有些竹葉青全身綠色無一點花紋,或者體色不是綠色(視亞種而定),尾較短,呈焦紅色或綠色等。翠青蛇體型不一定比竹葉青大(視品種而定),其眼大呈黑色,全身為翠綠色,一般沒有花紋,尾較長。總而言之,分辨竹葉青蛇和翠青蛇比較實用簡便的方法就是看頭部是否呈三角形。重慶周邊地區亦有竹葉青蛇的分佈,不過數量極少。同時,也有無毒的"青竹標"共同分佈,如不仔細辨認較難分辨。
名稱 | 學名 | |
墨脫竹葉青 | Trimeresurusmedoensis | |
白唇竹葉青 | Trimeresurusalbolabris | |
福建竹葉青 | Trimeresurusstejnegeri | |
台灣竹葉青 | Trimeresurusgracilis | |
扁鼻竹葉青 | Trimeresuruspuniceus | |
海島亞種竹葉青 | 無 | |
哈氏竹葉青 | Trimeresurushageni | |
坎布里竹葉青 | Trimeresuruskanburiensis | |
大眼竹葉青 | Trimeresurusmacrops | |
坡普氏竹葉青 | Trimeresurusp.popeorum | |
紅樹竹葉青 | Trimeresuruspurpureomaculatus | |
蘇門答臘竹葉青 | Trimeresurussumatranus | |
斯里蘭卡竹葉青 | Trimeresurustrigonocephalus | |
緬甸竹葉青 | Trimeresuruserythrurus | |
岡氏竹葉青 | Trimeresurusgumprechti | |
白唇竹葉青蛇 | Trimeresurusalbolabris | |
墨脫竹葉青蛇 | Trimeresurusmedoensis |
世界上同樣也分佈著各種各樣的竹葉青亞種,以下例舉一部份竹葉青亞種的名稱。
墨脫竹葉青(Trimeresurusmedoensis),可以說是中國的特產。
福建竹葉青(2張)
白唇竹葉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
福建竹葉青(Trimeresurusstejnegeri)
台灣竹葉青(Trimeresurusgracilis)
扁鼻竹葉青(Trimeresuruspuniceus)
海島亞種竹葉青
哈氏竹葉青(Trimeresurushageni)
坎布里竹葉青(Trimeresuruskanburiensis)
大眼竹葉青(Trimeresurusmacrops),分佈在泰國和中南半島。
紅樹竹葉青
坡普氏竹葉青(Trimeresurusp.popeorum)
紅樹竹葉青(Trimeresuruspurpureomaculatus)
蘇門答臘竹葉青(Trimeresurussumatranus)
斯里蘭卡竹葉青(Trimeresurustrigonocephalus)
緬甸竹葉青(Trimeresuruserythrurus)
岡氏竹葉青(Trimeresurusgumprechti)
白唇竹葉青蛇(Trimeresurusalbolabris)
墨脫竹葉青蛇(Trimeresurusmedoensis)
大鱗竹葉青蛇
越南東亞竹葉青蛇
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平均每
竹葉青蛇(4張)
次排出毒液量約30毫克。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偶爾可能只有一個),間距0.3-0.8厘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其典型特徵為血性水泡較多見,且出現較早;一般較少出現全身癥狀。全身癥狀有噁心、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在福建、台灣、廣東等省,竹葉青是造成毒蛇咬傷的主要蛇種。竹葉青蛇咬雖不致有生命危險,但咬傷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2010年2月11日,16歲北京少女小慧被鄰居家養的寵物蛇咬傷中指,家人急忙將她送往醫院,醫生立即為她
竹葉青蛇
進行治療。小慧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於傷口深,中毒重,右手中指局部已經壞死,肌腱骨頭外露,必須進行皮瓣移植。2012年10月23日,福州馬尾的陳女士去登高,結果被毒蛇咬傷。朋友緊急將她送到省蛇傷救治中心,經過醫生初步判斷,咬傷陳女士的是竹葉青蛇。記者昨日從省蛇傷救治中心獲悉,自10月以來,這裡收治的蛇傷病人達40多例,其中多名傷者是福州人。
竹葉青產生的毒素是血循毒。血循毒的種類多,成分複雜。
竹葉青蛇
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統為主,產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臨床表現相當於中醫的火熱毒癥狀,故稱"火毒"。
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間距0.3-0.8厘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全身癥狀有噁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葉青蛇的寄生蟲危害有以下幾種:
②鞭節舌蟲寄生於竹葉青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體重0.01克給葯,連續灌胃3天。
③棒線蟲寄生於肺泡腔內,多時密布患部,使竹葉青蛇肺部糜爛而死。
治療用四咪唑,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灌服。
竹葉青蛇
⑤蜱虱蜱虱是由籠舍及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蜱虱可使蛇體血清蛋白減少,並傳播病原體,給宿主帶來強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導致發生全身性疾病。
虱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圍的凹陷處、咽喉部及泄殖腔周圍。一旦在竹葉青蛇體上發現蜱虱,就必須不斷治療,對接觸過病蛇的蛇也應全面治療。蛇體浸在水中數分鐘后即可從水中發現蜱虱,據此可判斷蛇體表有無蜱虱寄生。
由於該種分佈廣泛,其現有數量龐大,且數量不太可能過快的下降,不能被算作受到威脅,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無危”(LC)。
竹葉青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於竹葉青蛇等19種野生動物,《通知》規定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但允許用於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另外,《通知》還要求對於這19種野生動物林草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分類制定管理措施和養殖技術規範,加強政策指導和服務,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嚴格落實防疫檢疫相關要求。
竹葉青蛇
2020年9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竹葉青蛇的分類管理範圍為: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