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

血清蛋白

血清蛋白(蛋白質編號1e7i)是血液中脂肪酸的攜帶者。當身體需要能量或者需要建造材料時,脂肪細胞就把脂肪酸釋放到血液中,脂肪酸被血清蛋白獲取,並被運送到需要的部位。

概述


血清蛋白是血漿里最豐富的蛋白質。每一個蛋白分子能攜帶七個脂肪酸分子。這些脂肪酸分子結合在蛋白的縫隙中,它們富含碳的尾部埋藏在裡面安全地避開周圍的水分子。血清蛋白同樣能夠攜帶許多其它的不溶於水的分子。尤其是血清蛋白,能夠攜帶著許多藥物分子,比如布洛芬
正因為血清蛋白是如此普遍地存在於血液中並且如此容易地被提純,所以它成為科學家最早研究的蛋白質之一。當需要一種蛋白質時,一種來源於牛體內的類似的蛋白在研究中被廣泛地使用,這種蛋白叫做牛族血清蛋白或者稱作BSA。許多酶在稀溶液中不穩定,解決的辦法是加入一些牛族血清蛋白。在試驗中它能使酶穩定,且相對地中性,不會影響酶的性質。

分類


血清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即Serum albumin,常縮寫為ALB。血清白蛋白合成於肝臟,是脊椎動物血漿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人血清白蛋白是由585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蛋白質,分子量為67kDa。成熟的人血清白蛋白是一個心形分子,由3個結構相似的α-螺旋結構域組成。
血清蛋白質是各種蛋白的複雜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分離。血漿中的白蛋白、α1、α2、β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細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來自漿細胞。當肝臟發生病變時,肝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功能減退,血漿中蛋白質即會發生質和量的變化。臨床上用各種方法檢測血漿蛋白的含量來協助診斷肝臟疾患,並作為療效觀察,預后判斷的指標。

功能


血清蛋白是血液中脂肪酸的攜帶者。脂肪酸對身體而言很重要,有兩個方面:它們
血清蛋白
血清蛋白
是建造脂質的成分,而脂質又構成了細胞周圍和細胞內所有的生物膜;它們又是能量的不竭的源泉。身體有了一個脂肪酸倉庫——脂肪。
牛血清白蛋白就是常說的BSA。
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的4次方這個級別,它不是一定的,是多聚物,有的地方測得70 000,這就是一個數據了。在做PCR的時候會用到它。
牛血清蛋白是血液的主要成分(38g/100ml),分子量68kD。等電點4.8。含氮量16%,含糖量0.08%。僅含已糖和已糖胺,含脂量只有0.2%。白蛋白由58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其中35個半胱氨酸組成17個二硫鍵,在肽鏈的第34位有一自由巰基。白蛋白可與多種陽離子、陰離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質結合。血液中的白蛋白主要起維持滲透壓作用、PH緩衝作用、載體作用和營養作用。在動物細胞無血清培養中,添加白蛋白可起到生理和機械保護作用和載體作用。
血清球蛋白
化驗介紹
血清球蛋白是血清蛋白質的一部分。其中部分球蛋白由肝臟合成,另一部分球蛋白來自漿細胞,它能與外來的特異性抗原起免疫反應而保護機體。
臨床意義:
1、球蛋白濃度升高:血液濃縮可使球蛋白濃度相對升高,但臨床上主要見於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而引起的γ球蛋白增高,如結核、瘧疾黑熱病、血吸蟲、播散性紅斑狼瘡、硬皮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
2、球蛋白降低:主要是體內的合成減少,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先天性免疫機能缺陷的病人均可引起球蛋白降低。
正常值
參考值: 20-40g/L
血清球蛋白由人體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為主(占血清蛋白9%-18%),正常人體白蛋白/球蛋白(A/G)為1.5-2.5:1,球蛋白增高可見於:
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3、M蛋白血症:骨髓瘤,淋巴瘤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血清球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人血丙種球蛋白,丙種球蛋白【外文名】γ-Globulin
適應症
含有健康人群血清所具有的各種抗體,因而有增強機體抵抗力以預防感染的作用。主要用於免疫缺陷病以及傳染性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防治,也可用於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內源性過敏性疾病。
用量用法
肌注:每次2~5ml,3周1次,用於內源性過敏性疾病,每次10ml(含量10%者),3周內注射2次。胎盤球蛋白每次6~9ml。
注意事項
血清蛋白按球蛋白來源可分為兩種,一為健康人靜脈血來源的丙種球蛋白製劑,按蛋白質含量有10%、16%、16.5%等數種(國內製品濃度在10%以上),其中丙種球蛋白佔95%以上。另一種為胎盤血來源的丙種球蛋白(人胎盤血丙種球蛋白),即胎盤球蛋白,含蛋白質5%,其中丙種球蛋白佔90%以上。胎盤球蛋白因丙種球蛋白含量以及純度均較低,其用量應相應增大。 2.除專供靜注用的製劑外,一般製劑不可靜注。
球蛋白由人體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合成。

檢測


血清蛋白測定一種臨床化驗檢查項目、化驗標本為靜脈血的血清、參考值為40-55克/升、增高見於脫水、大面積燒傷、高熱、急性大出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減低見於營養不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慢性肝病、惡性貧血、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嚴重結核病等。BCG法是血清白蛋白測定的常規方法: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的測定是臨床常用的生化檢驗項目之一。通常是將血清白蛋白與總蛋白同時測定,總蛋白減去白蛋白即為球蛋白的含量,並計算A/G比值,其參考值範圍為1.5~2.5/1。肝功能損害嚴重時白蛋白合成減少,腎臟疾病患者白蛋白丟失過多時,均可見A/G比值改變,當A/G<1時,稱為A/G比例倒置。

分離


電泳法是基於蛋白質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帶有不同的電荷、不同的等電點等特點,將不同蛋白質加以分離,常見的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等電聚焦。不過常見的是基於蛋白分子量的不同,加以分離,蛋白分子量大的話,電泳的時候移動得慢,反之則快,經過一段時間的電泳,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質就分成不同的條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