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瘧疾的結果 展開
- 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
- 冷熱病
瘧疾
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年偶見國外輸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瘧疾(高度流行地區惡性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 感染科
● 本病傳染源為瘧疾患者和帶瘧原蟲者,經傳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人體傳播,或可因輸入帶有瘧原蟲的血液或經母嬰傳播。
● 發病前有瘧疾流行區生活史、蚊子叮咬史、近期有輸血史等。
● 典型癥狀為反覆發作的間歇性寒戰、高熱,繼之出大汗后緩解。
● 血液的厚、薄塗片
● ● 經吉姆薩染色後用顯微鏡油鏡檢查,尋找瘧原蟲,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具有確定診斷及判斷瘧原蟲密度的重要意義。
● 吖啶橙熒光染色法
● ● 檢測特異性DNA的聚合酶鏈反應靈敏度高,每毫升血液中含10個以上瘧原蟲即可檢出。
● 免疫學檢查
● ● 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測定等,檢測血液中症原蟲的特異性抗原與特異性抗體,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的特點。
● 醫生診斷瘧疾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診斷本病。
● 發病前有瘧疾流行區生活史、蚊子叮咬史、近期有輸血史等。
● 間歇發作性寒戰、高熱、大量出汗:間歇發作的周期有一定規律性,如間日症為隔天發作一次,三日症為隔2天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都經過寒戰、高熱,繼之大汗熱退的過程。
● 貧血和脾大。
● 主要是查找瘧原蟲,通常找到即可確診。
● 腦型瘧應與乙型腦炎、中毒型菌痢、散發病毒性腦炎等相鑒別。
● 發病季節、地區等流行病學資料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
● 惡性瘧臨床表現為不規則發熱,如果忽視流行病學資料,則常致延誤診斷。
● 凡是不明原因發熱,尤其是發作性、間歇性發熱,都應及時做血液或骨髓塗片的瘧原蟲檢查,絕大多數瘧疾可獲得明確的診斷。
● 發作期及退熱后24小時應卧床休息,補充營養及水分;注意保暖及降溫,維持體溫平衡。
● 對症支持治療,維持生命體征平穩。
● 瘧疾的病死率因感染的蟲種不同而差異較大,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病死率很低,而惡性瘧的病死率較高。
● 嬰幼兒感染、延誤診治和耐多種抗瘧葯蟲株感染的病死率較高。
● 腦型瘧病死率極高,而且可出現偏癱、失語、斜視、失明、小腦共濟失調和精神異常等多種後遺症。
● 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病死率很低,而惡性瘧的病死率較高,而且可出現偏癱、失語、斜視、失明、小腦共濟失調和精神異常等多種後遺症。
● 清除按蚊幼蟲孳生場所及廣泛使用殺蟲藥物。
● 個人防護可應用驅避劑或蚊帳等,避免被蚊叮咬。
● 化學藥物預防是目前較常應用的措施。
● 接種疫苗。
2021年6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獲得無瘧疾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