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鎮
馬尾鎮
馬尾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位於福州市區東南部,東接羅星街道,西與晉安區交界,南與倉山區、長樂區隔江相望,東北與馬尾區亭江鎮、琅岐鎮接壤,區域面積53.63平方千米。2018年,馬尾鎮戶籍人口有38832人。截至2019年,馬尾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
1997年,馬尾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49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036萬元;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4978萬元。2018年,馬尾鎮工業企業個數共651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個數59個。
馬尾鎮是福建市東南約20公里的一個小市鎮,位於閩江口北岸。相傳當地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市鎮,小鎮故而得名,馬尾區名也因此產生。馬尾作為我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海軍發源地,曾名噪一時。
馬尾鎮
馬尾鎮
宋代,勝殘里改稱永盛北里,仍屬閩縣安仁鄉。
元代,馬尾鎮隸屬和區劃不變。
明代,馬尾鎮屬安仁鄉永北里。
民國時期,馬尾鎮屬閩侯縣第三區,設有10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尾鎮作為閩侯縣第三區區公所所在地,下設4鄉。
1958年11月,成立馬尾人民公社,轄7個生產大隊。
1960年1 月,馬尾人民公社划屬福州市郊區管轄。
1982年8月26日,馬尾人民公社下轄11個生產 大隊。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馬尾人民公社改為馬尾鄉。
1994年,撤鄉,設馬尾鎮。
1997年,馬尾鎮轄六江、中州、上德、新馬、眥頭、下穗、儒江、快安8個行政村和江山、後街、前街、船政、進步里、聯安6個社區。
截至2019年,馬尾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旺岐社區、船政社區、凱隆社區、濱東社區、濱西社區、六江村、中洲村、上德村、新馬村、朏頭村、下德村、儒江村、快安村、魁岐村、快洲村、建坂村、龍門村、雙協村。
馬尾鎮位於福州市東南部,地處閩江下游北岸,與長樂市營前鎮隔江相望,背依鼓嶺山脈,東鄰羅星街道,西北接晉安區的鼓山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峰為茶洋山,海拔777米。閩江在馬尾鎮境內江岸線有6.5公里。馬尾碼頭距入海口35公里,距福州市區19.6公里,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60公里。區域面積53.63平方千米。
1984年,馬尾鎮總人口12577人,其中農業人口 11939人。
1997年,馬尾鎮總人口22106人。
2017年,馬尾鎮常住人口47869人。
2018年,馬尾鎮戶籍人口有38832人。
馬尾鎮境內有104國道、福馬鐵路、福州江濱大道貫穿。
1997年,馬尾鎮有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技工學校、2所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1個學區(含5所小學、5所幼兒園)。
1997年,馬尾鎮共有影劇院、圖書室、卡拉OK廳、電子、桌球娛樂點、老人館等文化娛樂場所82處。
1997年,馬尾鎮有1所醫院、1所衛生院、8家私人診所。
1997年,馬尾鎮建成區綠化面積1307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3%;公共綠地面積 187153平方米,人均8.8平方米;草坪面積13.22萬平方米,人均6.2平方米;綠籬1.13 萬平方米,人均0.5平方米;共有公園4個,面積11400平方米。
馬尾鎮
為全面遏制當前火災多發的勢頭,大力推進全鎮工廠、企業“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整改工作,有效預防火災事故,減少火災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經鎮政府研究決定,自2007年7月15日起至10月15日,集中三個月的時間,在全鎮範圍內集中開展工廠、企業“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徹查整治工作。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福建省消防條例》、《福州市消防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指導思想,組織集中排查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在鎮政府統一領導下,認真組織各村、社區、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群眾開展對全鎮工廠、企業“三合一”場所進行一次火災隱患全面清查,切實找准制約隱患整改的突出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依法落實整治火災隱患工作責任制,落實隱患整改措施,打擊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切實改善全社會消防安全環境,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的發生。
組織領導這次火災隱患集中清查整治工作由鎮政府牽頭組織實施。鎮政府成立火災隱患集中清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張依俤鎮長任組長,吳增燮副書記、王峰副書記、楊良忠副鎮長、吳欽振副鎮長、郭有謙副鎮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鎮經發辦、安辦、綜治辦、城建辦等部門及派出所、工商所、土地所等負責人和各村、社區主任組成,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任明樂任辦公室主任。各村、社區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有關部門應指定專人),制定集中開展工廠、企業“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清查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和分工人員,認真抓好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1、凡是工廠、企業商場內存在違章搭蓋,影響火災撲救的建築以及集車間、倉庫、辦公、宿舍等為一體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築或場所;
2、擅自改變使用功能,導致消防給水系統、疏散系統不能正常使用的以及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暴危險產品的工廠、企業、商場和民用建築(含出租戶)。
1、消防審批情況:建築辦理消防審核、驗收情況。
2、設施方面: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和防排煙系統等自動消防設施、室內外消防系統缺少、損壞以及安裝、使用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等問題。
3、建築方面: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區不符合國家工程建築消防技術標準等問題。
4、規劃方面: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公共消防設施不足或不適應實際需要等問題。
5、違法建築和違章搭蓋的清理:消除違章搭蓋佔用防火間距和佔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疏散通道以及其他影響人員逃生及滅火救援的消防安全隱患。
整治工作從2007年7月15日至2007年10月15日。
馬尾鎮
2、鎮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主要職責:負責開展火災隱患清查整治日常管理工作,具體協調、監督、檢查全鎮火災隱患清查整治工作,適時通報清查整治工作情況,建立火災隱患清查整治信息交流制度,收集匯總各村、社區和各職能部門等單位開展清查整治工作情況,上報鎮政府。
3、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各職能部門要切實加強清查整治工作,認真檢查並督促工廠、企業、商場、民用建築等整改火災隱患,及時向鎮政府彙報清查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綜治辦會同公安派出所負責轄區內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工廠、企業、商場火災隱患清查整治的工作,發現一處查處一外;安辦要督促各主管部門、各村(社區)開展清查整治工作,檢查和督促火災隱患的整改;城建辦會同執法局負責對違章建築和違章搭蓋的清理整治;工商所負責對火災隱患單位,依法註銷或吊銷違反法律、法規、技術規定單位的經營執照,會同質監、消防等查處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的銷售、流通,取締無照經營行為;經發辦會同消防負責本系統工廠企業和商貿企業等所屬單位火災隱患普查整治,負責對工廠、企業的建築規劃問題進行把關。
4、各村(社區):組織領導並負責對轄區工廠、企業、商場、民房等進行全面摸底,並上報鎮整治小組辦公室,同時負責對轄區所有隱患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反饋。
工作步驟整治行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7月15日至31日)
鎮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議,部署集中清查整治行動,明確整治行動的方法、要求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各村、社區要充分利用宣傳工具,大力宣傳集中整治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人民生命至上,火災隱患必除”的輿論導向,使之成為社會的共識。
(二)集中清查整治和落實整改階段(8月1日至10月7日)
各村、社區、各部門要按照統一部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認真做好本地區和本行業、本系統火災隱患清查整治工作的組織和實施。責成各工廠、各企業、商場進行全面自查,並將自查情況填入《馬尾鎮工廠、企業火災隱患清查整治行動自查登記表》(附1)、《排查發現“三合一”場所基本情況一覽表》(附4),由各村、社區統一收集,並於每周四下午下班前連同《馬尾鎮工廠、企業火災隱患清查整治行動核查登記表》(附2)至鎮清查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能當場整改的火災隱患,督促當場整改;對不能當場整改的火災隱患,各村、社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單位落實整改責任,確保消防安全,並報告鎮政府,由鎮安辦發出限期整改法律文書;對不具備法律法規、技術規範規定的消防安全條件的,報工商部門依法註銷註冊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凡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依法予以取締;凡是列入政府掛牌督辦的火災隱患,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今年底前整改完畢。
(二)驗收階段(10月8日至10月15日)
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應於8月1日、10月7日前整治期間各階段工作開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並與《馬尾鎮工廠、企業火災隱患清查整治行動統計表》(附3)一同上報鎮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其間9月25日報送《排查整治“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執行情況統計表》(附5),10月8日至15日鎮整治領導小組將組織驗收小組對開展集中整治行動情況進行驗收,對未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綜合分析后,提出下一階段整治火災隱患的對策建議,報鎮政府批准后通報全鎮,指導各有關部門、行業制定重大火災隱患整改計劃和方案,落實整改目標和責任。
胡錦濤在"三個代表"演講
馬尾鎮
(二)嚴格要求,落實責任。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認真開展火災隱患清查整治工作,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同時強化工作責任、層層分解職責,確保落實到人、落實到位。對於工作不力、消極應付甚至失職瀆職的人員,要嚴格追究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三)齊抓共管,標本兼治。各村、社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共同開展好火災隱患清查工作,務求實效。要藉助整治之機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長效管理監督機制,解決一些長期威脅群眾安全的“老大難”火災隱患,夯實公共消防安全基礎,大力提升全社會抗禦火災能力。
(四)落實保障、建立制度。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要加大火災隱患清查整治工作投入,在人員、經費、培訓、制度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建立火災隱患清查整治聯絡員制度,確定聯絡員,實現鎮政府、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之間聯繫暢通、快捷。
馬尾歷史悠久,是中外聞名的貿易港口、著名的僑鄉、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中法海戰的古戰場。自1982年成立馬尾鎮、1985年起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后,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昔日古港小鎮今已發展成為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科技園區、顯示器件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生態工業園區、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等特殊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產業聚集突出的外向型工業園區和創新型和諧社區。
馬尾名稱的由來,據《閩縣鄉土志》閩東下游浮礁若馬,礁西馬頭江、礁東馬尾江,舊鎮在馬尾江邊,才叫馬尾,又稱馬江。
馬尾歷史悠久,東漢光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各地商船經過馬尾來往福州,開始了水上貿易,馬尾一帶人口漸繁。五代閩王王審知發展對外貿易,初步開拓了馬尾港。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從泉州移設福州,琉球商人紛紛經馬尾赴榕,馬尾港的地位更為突出。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被迫開闢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國兵商船來福州均停泊於馬尾港。
1866年,洋務派在馬尾創辦船政,聘法國人建廠製造輪船,次年創辦船政學堂,馬尾成為我國近代科技隊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礎。
1884年8月23日,馬尾爆發了中法海戰,法艦發起突襲,我海陸官兵及民眾奮起抗戰,譜寫出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篇章!
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三十一軍全殲馬尾港守敵,宣告馬尾鎮解放,從此馬尾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馬尾,民國初叫馬江鎮,解放前屬林森縣第二區,設馬江鎮公所。1951年設馬尾鎮人民政府,屬閩侯縣第三區公所。1982年8月28日設馬尾鎮,轄馬尾鎮(1984年改為馬尾街道)、馬尾公社(1984年4月改為馬尾鄉,1994年3月21日撤鄉建鎮)直屬福州市。1995年12月15日馬尾街道更名為羅星街道。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馬尾鎮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琅岐三鎮,面積從原來的76平方公里擴大到274平方公里,2000年琅岐設立經濟區。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個村。據區國土資源局統計,2006年末全區土地面積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馬尾鎮轄羅星街道和馬尾、亭江兩鎮,全區戶籍人口9.26萬人,12個社區,35個村委會。
1984年4月在馬尾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首期開發面積4.4平方公里,后經國務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設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989年5月國務院批准在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福州台商投資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1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福州新興技術產業開發區馬尾科技園。1992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在馬尾設立福州保稅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運營。1993年1月,國務院批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沿閩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積擴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馬尾鎮與福州開發區“兩區合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行政機構。區內的福州港於1996年8月經交通部批准作為海峽兩岸定點直航試點口岸。2005年1月24日,商務部、國土資源部批准福州開發區在原有10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擴大13平方公里,其中長安投資區6平方公里、琅岐2平方公里、林浦5平方公里。2005年5月16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獲信息產業部授牌,成為首批“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2005年6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在長安投資區內設立福州出口加工區,總用地1.14平方公里,並於2006年12月22日順利通過國家九部委驗收。2006年10月24日,國家級生態工業園獲批啟動建設。2006年12月4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商務部和科技部授予第一批18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
馬尾鎮位於台灣海峽西岸,浩蕩的閩江從這裡奔騰入海。據《閩縣鄉土志》載,閩江上有浮礁若馬,馬尾鎮由此得名。
馬尾鎮,內涵三江,外通四海,東望台灣,西倚福州,南抵粵桂,北達浙贛,是福建的海上門戶,是馳名中外的天然避風良港。
馬尾鎮屬亞熱帶氣候,山清水碧,四季如春;從馬尾港到閩江入海口,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面寬闊,江中鷗鳥翱翔,兩岸重巒疊翠,風光無比秀麗。這裡有怪石嶙峋,魚翔淺底的磨溪;這裡有各具形態、惟妙惟肖的"雙龜守門"、"五虎把門"和金剛腿;這裡更有中國歷史上創造了五十三個第一的船政文化……
馬尾鎮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距福州母城僅15分鐘車程,距國際機場也僅半小時的車程,羅長高速公路、104國道、福溫鐵路橫貫其中,江濱大道、福馬一級公路使馬尾鎮與母城福州更緊密地相聯;馬尾鎮港可直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洲大橋橫跨馬江,直達長樂國際機場,馬尾鎮已形成立體化的交通網路。
馬尾鎮,距台灣馬祖僅35海里,客輪一個小時就可到達馬祖福澳港。馬尾鎮-馬祖已聯袂推出“兩馬”四天三夜遊精品線路,遊客可從這裡到海峽對岸的馬祖列島,欣賞秀麗的海島風光、充滿神秘色彩的戰地人文景觀,以及燕鷗保護區等自然生態景觀,感受馬祖的獨特魅力。
馬尾鎮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和高科技園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已成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商旅興旺、投資活躍的現代化園林式港口新城。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倡導西學的洋務運動應運而生。1866年,中國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左宗棠為“富國強兵”,在馬尾鎮創辦了船政,彈丸之地就成為洋務運動的試驗區。它以建造艦船和培養人才為主體,拉開了中國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序幕,締造了在中國近代史上輝煌的船政文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五十三個第一,取得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孫中山先生評價船政“足為海軍根基”,福州馬尾鎮也被史學家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活化石。
船政學堂,作為近代中國新式教育的發端,是中國第一個引進西方自然科學教材和創建先進教育制度的科技專科學校,也是中國近代師資力量最充足的學校,孫中山先生曾計劃來船政學堂讀書,因阻於中法馬江之戰未能成行,可見這個學校影響的深遠。它以“船政根本在於學堂”為指導思想,從成立到1946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電報學堂、第一所海軍大學、第一所飛機潛艇高等學校、第一個航空中專和第一個技工學校,它還創造了我國近代公派留學生最多的記錄。這裡培養出了一代豪傑:有著名的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有鐵路之父詹天佑,有著名的造艦專家魏瀚,有海軍名將薩鎮冰,有主持製造中國第一架飛機的福州船政局局長陳兆鏘,有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羅豐祿,有譯界泰斗林紓、王壽昌,有東學西傳第一人陳季同,他們都為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馬尾船政創造了近代遠東最大的造船工業基地,歷史上號稱“船政十三廠”,佔地600多畝,船廠規模之大,被列為遠東第一、亞洲第一,當時日本造船業也自嘆不如,到後來才迎頭趕上。這裡是晚清造船最多的工廠,在短短的40年間共製造各式兵商輪船40餘艘,占這一時期中國造船總量的82.3%。這裡有中國生產的第一艘千噸級艦船、第一艘鐵脅木殼船、第一艘鐵甲艦、第一艘鋼甲魚雷艦、第一艘摺疊式水上飛艇、第一艘獵雷艦和近代遠東最大的兵艦。這裡是中國產業工人的發祥地,造船工人總數占當時全國產業工人總人數的三份之一。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國家級文物,有當時遠東最大、世界第二的石砌船塢“一號船塢”;有世界上僅存的最古老的造船廠房;有保存完好的全國第一座造船設計院——繪事院。
馬尾船政堪稱中國海軍的搖籃,船政培養了中國第一代海軍人才,打造了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水師,它比北洋水師整整早了十四年,中日甲午戰爭黃海大戰中中方十二艘軍艦上的艦長都是船政學堂的畢業生,其中有十個人甚至是同級、同班的畢業生,所以著名的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這樣評價道:“空前絕後的鴨綠江口黃海大戰也是馬尾船校以一校一級大戰日本一國呢!”。在這裡,還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被譽為“中國的珍珠港事件”的中法馬江海戰,福建水師官兵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倍受後人的崇敬與謳歌。
馬尾船政還是中國航空的發源地,1918年這裡創設了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工程處,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從這裡起飛,此後13年間,馬尾鎮共生產17架飛機。
無數個第一,讓中國船政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是中國人民涵泳百年的歷史驕傲。2004年以來,福州市政府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內涵,著力打造船政文化主題公園,主要景點有羅星塔園、馬限山園、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海博廣場、船政輪機車間、一號船塢、繪事院、船政館、梅園監獄、英領事分館等,遊人在這裡可以看到船政們的足跡,領略中國近代史上的輝煌。同時,馬尾鎮作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和科技園區為一體的現代化港口新城,也是人們旅遊的好去處。
1990年,馬尾鎮農業總產值332萬元左右。
1994年,馬尾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04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261.32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0112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出口交貨值1018萬元;財政收入566.5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2350元。
1994年,馬尾鎮有企業82家,其中千萬元以上1家,百萬元以上17家,加工業成為鎮經濟的支柱產業,工業產值7261.32萬元。
1997年,馬尾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490萬元,比上年增長26.86%,其中工業總產值12036萬元;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4978萬元,比上年增長28.69%,其中,鎮辦企業完成產值5094萬元,村、居、個體辦企業完成9884.37萬元;完成出口交貨值5047萬元,比上年增長15.26%。
2018年,馬尾鎮工業企業個數共651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個數59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3個。
1997年,馬尾鎮共播種水稻403畝、種植蔬菜1276畝,牛存欄232頭、生豬出欄2418頭、羊出欄331頭、家禽出欄24324隻、蛋品產量208噸、水產品產量1514噸,農業總產值454萬元。
1983年,馬尾鎮只有數家規模極小的製鞋業,品種單一,年產值231萬元。
1990年,馬尾鎮建成鄉鎮企業87家,其中鄉辦12家,職工3382人、固定資產967萬元,流動資金1200萬元,產值3119萬元,逐步形成塑膠、電器、機械、印刷、食品5種類型企業。
1997年,馬尾農貿市場建成,設有300多個攤位,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等農副產品一應俱全,成為馬尾區最大的農貿市場。日交易額近80萬元。
為增強外來中小學生法治觀念,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從7月中旬馬尾鎮黨辦和船政社區組織的川籍學生學法月活動在馬尾鎮船政社區順利開展。
活動主要包括開展“情系災區、傳遞愛心”主題活動和法制教育活動,通過學習交通安全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結合真實案例,教導川籍中、小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自我保護,攀比心理的危害、預防及改正等內容。在學法活動中,川籍小學生們都津津有味地聽課並踴躍發言,氣氛活躍。通過知識答卷使學生正確掌握安全防範知識、家庭安全知識和社會安全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防範能力和危險情況下的自助自救能力,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我國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就對廣大鄉鎮幹部尤其是鄉鎮領導班子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鄉鎮黨政班子建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馬尾鎮通過學習和開展調查,對如何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和要求,加強農村鄉鎮黨政班子建設進行了有益的研究。
鄉鎮黨政班子現況
2004年來,縣委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鄉鎮黨政班子隊伍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一法、一綱要、三條例法規性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和鄉鎮班子能力建設,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頓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鄉鎮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有了新的加強,領導班子思想理論水平進一步提升;領導幹部的政策觀念有了新的提高,保證了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的順利貫徹執行;黨政幹部的發展意識有了新的增強,鄉鎮幹部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鄉鎮黨政幹部的工作作風有了新的轉變,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改善。
鄉鎮黨政班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幹部隊伍結構問題仍然突出,制約著班子整體功能的充分發揮。由於一些客觀因素和政策規定的制約,難以實現高素質個體的有機結合,班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不盡合理,整體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鄉鎮領導幹部中大部分第一學歷為老高中、大中專,甚至還有初中畢業的,後續教育取得文憑的較多,文化素質偏低;鄉鎮領導幹部隊伍中行政管理型人才偏多,經濟型領導人才缺乏,真正懂農村管理、熟悉農業科技知識的複合型幹部極少。
二是鄉鎮班子缺乏開拓進取意識,思想觀念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不少鄉鎮幹部知識更新不及時,政治業務素質得不到提高,思想狀態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搶抓意識欠缺,往前趕往前超的勇氣和信心不足。工作中理論與實踐常脫節,不能在日常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去提高能力,因循守舊,方法老套,難干大事。
三是一些鄉鎮領導班子工作能力有限,駕馭社會經濟多元化的能力不強。一些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新時期農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缺乏相應的對策,缺少引導農民成為市場主體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面對經濟與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思維不創新,作風不紮實,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不強,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基層矛盾越積越多。
四是選拔、考核、激勵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制度建設仍需加強。幹部選拔任用機制的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統性、配套性和規範性還不強。鄉鎮幹部的選人渠道較窄,“進”、“出”口不暢,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積極性難以充分發揮。
五是思想教育和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一些幹部的政治責任感還有待於提高。絕大部分的鄉鎮幹部能夠腳踏實地工作,但由於思想教育和監督管理的力度仍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導致一些鄉鎮領導幹部放鬆了主觀世界的改造,沒有牢固樹立宗旨觀念,不能以一個領導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部分鄉鎮班子成員沒有“活一方經濟、保一方穩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負。
加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建設的對策
1、優化領導班子隊伍結構,為新農村建設打下人事組織基礎。一是積極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進程。採取調配、公選等方式拓寬錄用渠道,選配德才素質好、知識層次高、有專業特長的年輕幹部進入領導班子,改變鄉鎮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制定非領導職務管理的實施細則,騰出位置,為年輕幹部的及時上崗創造條件。二是全面優化鄉鎮班子知識結構。根據各鄉鎮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條件,將那些政治理論素質高、作風果斷、能駕馭全局的領導型人才和熟悉市場經濟、懂經營、會管理、有紮實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又善於抓二、三產業的服務型人才及時充實到領導班子當中,特別是注重選拔長期在業務部門工作,具有專業知識的優秀英才進入領導班子,優化鄉鎮班子的知識結構。三是大力改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條件。在政治上嚴格要求,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熱情關心,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並建立健全乾部激勵競爭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保障基礎。一是建立健全鄉鎮領導幹部培訓的長效機制。制定好鄉鎮領導幹部的培訓規劃,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訓的工作責任制,使廣大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全面掌握新時期“三農”工作所必須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重視實踐鍛煉,不斷增長新才幹。按照立體、複合要求,把優秀年輕幹部送到基層一線,推向商海戰場,外派發達地區,掛職上級機關,參與中心工作,使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砥礪作風、開拓視野、增強本領。三是加強輪崗交流,不斷積累新經驗。採取多崗快跑辦法,進一步加大幹部交流力度,有計劃地推進機關與基層雙向交流、重要崗位定期交流,使幹部豐富閱歷、積累經驗。四是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合理判定鄉鎮領導班子的工作業績。通過將鄉鎮工作目標化,考核內容明細化,評判標準分數化,提高考核班子的能力,從而激勵和鞭策各鄉鎮領導班子,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3、加強民主制度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夯實黨內和諧基礎。一是加強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各鄉鎮全面推行鄉鎮黨代表常任制,建立黨代會年會制度、黨代表小組活動制度、兩級聯繫制度、黨代表視察制度、民主評議制度以及黨代表反映意見和建議制度等。二是健全黨內決策機制。努力形成一套權責清晰、事權人權財權比較對稱的決策制度,提高鄉鎮黨委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三是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當前,要特別重視和加強鄉鎮領導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
4、改進領導幹部的作風,為新農村建設奠定發展動力基礎。首先,鄉鎮幹部要堅持黨的宗旨,熱愛農村工作,心繫農民群眾,在感情上貼近廣大農民,在工作中依靠廣大農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全心全意為農民群眾謀利益。其次,鄉鎮幹部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定決策、做規劃、干工作要充分考慮農民的需要和現實的條件,實實在在地為農民群眾謀利益。第三,在鄉鎮領導班子中要大力提倡識大體、顧大局、講團結、講奉獻,發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工作作風。第四,要強化對鄉鎮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在鄉鎮探索聘請群眾監督員監督黨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群眾和黨代表列席黨委會議等制度,進一步促進鄉鎮領導班子作風的轉變。第五,要進一步創造加強黨群聯繫的載體,搭建密切幹群關係的橋樑,深入開展例如“五個一工程”這樣切實有效的活動,全面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