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青蛇

有鱗目游蛇科動物

翠青蛇(學名:Cyclophiops major )屬於游蛇科,翠青蛇屬,全長1000毫米左右,身體綠色,吻端窄圓,鼻孔卵圓形,瞳孔圓形,背平滑無棱,僅雄性體后中央5行鱗片偶有弱棱,通體15行。半陰莖不分叉;精溝不分叉,精溝外翻態走向為稍外斜到頂,萼片大,背有弱小刺;半陰莖外翻態近柱形。卵呈卵圓形,橙黃色,幼蛇身體帶有黑色斑點。

多活動在耕作區的地面或樹上,其活動海拔高度為200-1700米。翠青蛇性格極其溫柔,通常不會主動進行攻擊。夜伏晝出,主要於白天活動,夜晚則在樹上睡覺;平時行動緩慢,但遇到驚嚇時會迅速躲避逃跑,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蟲。分佈於中國、越南和寮國。

青蛇翠青蛇在民間叫作青小蛇,相傳就是戲劇《白蛇傳》中的小青青化身,大家都對它頗有好感,很少有人無端去傷害它。由於它的周身純綠,又經常捷速地出沒在草叢或山腳下的樹林中,因此偶而也會被錯認是毒蛇竹葉青,屈死在人們的棍棒鋤杴下,其實蘇州地區是沒有竹葉青的。10月下旬,隨著氣溫逐日下降,翠青蛇分頭鑽入樹根基部的洞穴、土坑或雜物堆下,進行蟄伏;4月上旬出蟄,冬眠期約6個月。因其數量稀少已成罕見的蛇種,甚至許多農民見了它都叫不出它的名字,說不清它的生活習性。對此有益無害的翠青蛇,提倡積極保護和禁捕已是刻不容緩,現已列為江蘇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

青蛇是一種脾氣非常溫順的無毒蛇,性格“內向”,見了人好像特別怕“羞”,終是猶恐避之不及,既不攻擊人,也不咬人。

物種簡介


翠翠青蛇
青蛇(eurypholis major),屬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游蛇科翠青蛇屬,別名:小青龍、青蛇。是一種小型的無毒蛇。

形態特徵


平均體長75-90厘米,最大可達120厘米。身體背面草綠色,下頜、翠青蛇咽喉部及腹部黃綠色,下頜邊緣及頷溝有綠色斑點。
吻端窄圓,吻鱗寬大於高,背面可見;鼻間鱗溝短於前額鱗溝,額鱗長大於寬,長大於其至吻端距離;頂鱗大,較額鱗長;鼻孔卵圓形,較大,位於鼻鱗前部;頰鱗一枚,長大於高;眼大,眼徑大於眼到口緣距離,瞳孔圓形;眶前鱗1;眶后鱗2;前額鱗1,后顳鱗2,偶有3片;上唇鱗8,3-2-3式,偶有7,2-2-3式或9,4-2-3式;下唇鱗6,前4枚與前頷片相切,第六枚很長,約為前5枚的2/3;頷片2對,前頷片較后頷片為大。
背鱗多平滑無棱,僅雄性體后中央5行偶有弱棱,通體15行;腹鱗雄性155-177片,雌性158-186片;肛鱗兩分;尾下鱗雄性61-93對,雌性63-93對。
半陰莖不分叉;精溝不分叉,精溝外翻態走向為稍外斜到頂;收縮態半陰莖長達第10-11對尾下鱗間,刺區佔五分之一,20餘枚刺,刺區基部3-4枚大;小乳突萼區五分之二強,萼片大,背有弱小刺;半陰莖外翻態近柱形。
卵呈卵圓形,橙黃色,卵徑(14-17)毫米×(37-38)毫米。幼蛇身體帶有黑色斑點。

棲息環境


多活動在耕作區的地面或樹上,或隱居於石下,也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次生林。垂直分佈海拔最低200米,最高1700米。
飼養環境
其飼養箱以採用黑色的厚玻璃或透明塑料或有機玻璃較為合適飼養箱最好大一點,最好能布上模仿其自然生長環境的景物,如樹枝、葉子、假山、水;使其覺得有安全感,並能正常捕食。
箱內宜填放10~15厘米厚的含腐殖質較豐富的泥土,栽上幾棵植物或放置幾盆青翠的花草。翠青蛇是樹棲性的蛇類,因此搭一些粗的樹枝或者盆景供它們攀爬,它會盤在上面睡覺。用飯盒狀的器皿裝水,並不應該長期放置在蛇箱內。
翠青蛇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可以時不時給它噴水增加濕度。在天氣乾燥的夏季宜經常向它生活的周圍環境噴水,以降低空氣溫度。而且夏季溫度不能過高,要保持清涼。經常噴水,也有利於降低環境溫度。
翠青蛇膽小敏感,對人工環境的適應能力較低,即使飼養較長時間仍存在暴斃的可能性,並不適合新手飼養。

生活習性


翠青蛇喜潮濕環境,活動適宜濕度為70%-80%,適溫為2度準備27準備蛻蛻皮蛻皮翠青蛇℃。主要於白天活動,出沒於草叢與郊區道路,或是較陰濕的樹林內,夜間則常蜷伏於竹林或是蕨類葉面上。
一般行動緩慢,但遇到驚嚇時會迅速躲避逃跑,害怕一切不明物體。其性格溫柔,平時不主動進行攻擊,但會通過用力蠕動和排便進行自身防衛。蛻皮期通常為每年的6月左右。
平時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蟲的幼蟲。在攝食后其活躍程度會大幅降低,並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
食物偏好
翠青蛇喜歡吃蚯蚓、樹蛙、雨蛙。喂飼翠青蛇的食物應以蚯蚓為主,但要注意的是,它只吃青灰色的蚯蚓,不吃紅蚯蚓。繁殖方面,翠青蛇是卵生蛇類。
若是小蛇,最好隔天喂一次,成年的個體,一個星期喂一次。到了冬天它會冬眠,喂也不會吃的。
蛇類大多不耐高溫,在夏季,當氣溫高達30℃以上時,就應及時將飼養箱移至陰涼處,採取在箱周圍噴水、用電扇扇風等措施來及時降溫。

分佈範圍


翠青蛇
翠青蛇
該種分佈於中國、越南及寮國。其在中國非常普遍,分佈於我國南方中低海拔地區靠近山區的地方,包括安徽、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陝西、上海、四川、台灣、香港、浙江等。越南境內分佈於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廣平。在寮國北部也有分佈。特徵:身體細長,體型中等,成蛇體長為80~110厘米。頭呈橢圓形,略尖,頭部鱗片大,和竹葉青的細小鱗片有明顯的區別。全身平滑有光澤,體色為深綠、黃綠或翠綠色,頭部腹面及軀幹部的前端腹面微呈綠色。尾細長。眼大,黑色。習性:棲息於中低海拔的山區、丘陵和平地,常於草木茂盛或蔭蔽潮濕的環境中活動。不論白天晚上都會活動,但白天較常出現。動作迅速而敏捷,性情溫和,不攻擊人。在野外見到不明物體時會迅速逃走。
其他:野生個體以蚯蚓、蛙類及小昆蟲為食。卵生,每產5—12枚。

生長繁殖


翠青蛇繁殖季節為每年春季及初夏,雌蛇產卵2-13枚。其雄性生殖交接器前端膨大,每個棘上有若干棘突。雌蛇到性器官發育成熟時,會到外面的草叢中不斷地將性腺分泌的激素釋放出來,雄蛇接到求偶信號后,會立即循著雌性激素的氣味爬來,伏在雌蛇身上。當雄蛇交接器接觸到雌蛇生殖腔時,情緒會異常激動,不斷搖頭擺尾,主動纏繞,雌蛇伏地不動,有時雌蛇還會把身體直立起來。

人工飼養

飼養翠青蛇的翠青蛇蛇翠青蛇類飼養箱為最佳。如果沒有,可自制或用透明有機玻璃容器代替。飼養前可先在箱內鋪上一層沙土,栽種適宜室內生長的植物或花草,給蛇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飼養箱最好擺放在比較僻靜的地方,防止人為干擾。
翠青蛇的食物包括蚯蚓和各類昆蟲回來回來購買回來的翠青蛇,為引誘其進食,可將蚯蚓或其它食物的皮弄破,用食物體液的氣味吸引蛇。蛇吃飽后,可連續幾天不進食,最好每次不要餵飽,但要堅持定時飼養。
翠青蛇和其它蛇類一樣,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夏天當氣溫高達30℃以上時,就必須採取防暑降溫措施,除了將飼養箱移至較陰涼處之外,最好在箱內裝上微型電扇和霧化水裝置。既可散熱降溫又可增加濕度,有利於蛇的生長發育。

冬眠護理

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應做好讓其進入冬眠的準備工作。將飼養箱內的泥土增厚至22~25厘米,並在泥土中挖一個5~6厘米深、12~14厘米半徑的圓形窪坑,上面蓋上草簾,再鋪上4~5厘米厚的樹葉,為蛇準備好冬眠的處所。在蛇冬眠期間,應保持6~8℃的恆溫,溫度不能忽降,尤其不可將溫度升至10℃以上,否則會消耗蛇體內貯存的養分,對翌年春暖以後蛇的健康不利。

保護現狀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下級分類


物種區分

翠青蛇
翠青蛇
有很多人把翠青蛇誤認為是
竹葉青從而受到殺害,這裡介紹一下它們的區別:翠青蛇是無毒蛇,而竹葉青是出名的毒蛇。翠青蛇體型一般比竹葉青大(視品種而定)。竹葉青頭是明顯呈三角形的,脖子很細,眼睛為紅色或黃色,最外一行鱗片是紅色和白色或紅白相間,尾巴呈焦紅色。翠青蛇眼大呈黑色,全身為翠綠色,沒有花紋,尾很長。
翠青蛇與“小青”
翠青蛇在民間叫作青小蛇,相傳就是戲劇《白蛇傳》中的小青的化身,大家都對它頗有好感,很少有人去無端傷害它。由於它的周身純綠,又經常捷速地出沒在草叢或山腳下的樹林中,因此偶而也會被錯認是毒蛇竹葉青,屈死在人們的棍棒鋤杴下,其實蘇州地區是沒有竹葉青的。

主要價值


翠青蛇顏色翠綠鮮艷,柔潤可愛,無毒又不傷人,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富有趣味的寵物進行飼養,但是難度較大。

主要危害


種群現狀

該種分佈廣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種群數量呈較為穩定的趨勢。似乎沒有對該種影響較為明顯的主要威脅,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判定為無危。
翠青蛇
翠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