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口鎮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轄鎮

南江口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郁南縣東北部,西江重要港口鎮,是廣東省省級中心鎮。總面積200.7平方千米。全鎮下轄14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截至2020年11月1日,南江口鎮常住人口為25299人。以漢族為主。 

南江口鎮資源主要有磷礦石英石,特產香柚柚、龍窩香荔、松脂、肉桂。南江口鎮因地處南江河與西江匯合處而得名。地處西江中游南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氣候溫和。

201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06億元,增長率為68.46%。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因位於南江與西江匯合處,故稱南江口。 
政區沿革
南江口鎮在周代屬百越。晉代末年屬晉化縣,曾為縣署所在地。在清代屬羅定州西寧縣太平都,置名仙平甲。民國二年(1913年)至解放初期改稱仙平鄉,屬郁南縣第二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與上四(羅旁)、瀝源(地心)合併太平鄉(鄉府駐地羅旁)。民國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太平鄉又按原來的三個小鄉劃分,恢復仙平鄉。1950年合併連灘屬第四區。南江口圩初為平羅行政村的駐地,1953年,改稱平羅鄉,1957年與南渡鄉合併稱南江口鄉。1956年12月,原來第二區(仙平鄉)劃分南江口、古蓬兩個小鄉,仍屬連灘四區所轄。1958年4月,南江口、古蓬合併為南江口鄉。同年10月,該鄉是東風人民公社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10月,從東風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南江口人民公社,翌年與西江人民公社合併稱南江口人民公社。1983年8月,稱南江口區。1987年,建南江口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江口鎮中心區位於東經111°49′,北緯22°07′,地處郁南縣東北部,東與雲安區相鄰,西與歷洞、建城鎮接壤,北臨西江,與德慶縣隔江相望,南與東壩、連灘鎮連接。全鎮轄區面積242.6平方公里(含轄區內西江林場工區,其中西江林場工區面積42平方公里),是郁南縣面積最大的鎮。 

地形地貌

南江口鎮山巒起伏,依山傍水,西江、南江沿岸有若干小平原。 

河流

南江口鎮地處西江中游南岸,南江之出口,為南江與西江交匯點。南江河由南向北縱貫全境,支流有古蓬河自西向東和思約河由東向西分別匯入南江。

氣候

南江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行政區劃


2011年,南江口鎮政府駐地振興路36號,下轄14個村、1個社區:西坑村、上迭村、南渡村、南瑤村、平羅村、雙沖村、河朗村、深灣村、古蓬村、黃崗村、森約村、上台村、下咀村、港口村,南江口社區。 
西坑村古蓬村
上迭村黃崗村
南渡村森約村
南瑤村上台村
平羅村下咀村
雙沖村港口村
河朗村南江口社區
深灣村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南江口鎮445322117粵W0766527300
2020年6月,南江口鎮政府駐地振興路36號,下轄14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
西坑村古蓬村
上迭村黃崗村
南渡村森約村
南瑤村上台村
平羅村下咀村
雙沖村港口村
河朗村南江口社區
深灣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全鎮總人口38472人,其中農業人口33476人,佔總人口的87.02%;非農業人口4996人,佔總人口的12.98%,其中當年出生553人,人口出生率14.37‰,當年死亡242人,人口死亡率6.29‰,人口自然增長率8.08‰,此外,有華僑、港澳台胞1000多人。全鎮人口以漢族為主,僅有個別婚遷女性為少數民族。 
2021年7月2日,郁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江口鎮常住人口為25299人。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鎮耕地總面積973.33公頃,其中水田面積786.67公頃、旱地186.67公頃;林地面積14200公頃,其中經濟林5933.33公頃。 

礦產資源

2008年,南江口鎮礦產資源有磷礦石、石英石。 

林業資源

南江口鎮林業資源有松脂基地13.2萬畝,肉桂基地2.75萬畝,筍竹0.31萬畝。 

水資源

2008年,南江口鎮水力資源已建成了石門、西坑、古蓬三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60千瓦,梯級水電站——鷹咀電站正在建設中。 

經濟


綜述

198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391.82萬元,為1978年的2.7倍全縣排名第二。其中工業總產值佔1356.2萬元,有林產化工、綜合加工工業等企業。農業方面,糧食年產量4956噸,木薯2550噸,蠶繭108噸,水果601噸,生豬飼養量1.4萬頭,三鳥29.9萬隻。有各種成材林16.43萬畝,以松杉林為主,雜竹林次之。 
201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由2010年的2.41億元增長到的4.06億元,增長率為68.46%,年均增長13.69%;全鎮工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3.84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3.45億元,增長率為510.68%,年均增長102.14%;農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0.9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32億元,增長率為41.94%;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2010年的6322元提高到2015年的11902.6元,增長率達到88.27%;稅收入庫由2010年的2401.7萬元提高到2015年的5025萬元,增長率為109.23%。
2015年,在平羅村建設1個農業產業化調整示範基地,已種植澳洲堅果650多畝,計劃全鎮推廣種植200畝;同時對柑桔黃化病進行改造,已在黃崗村建成1個200畝龍眼基地。全鎮種植沙糖桔面積12000多畝、藜蒴和速生林30000畝、降柚200畝、蠶桑3500畝,無核黃皮、荔枝、其他雜果等7000多畝。 
2015年6月8日,南江第一灣景區成功舉辦了南江第四屆龍舟節及龍舟大賽。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2萬人次,帶動當地經濟收入逾3200萬元。 

第一產業

南江口鎮農作物 沙糖桔
南江口鎮農作物 沙糖桔
截至2010年,全鎮擁有連片優質水果6000畝,年產沙糖桔、荔枝、龍眼等優質水果6000多噸;蠶桑基地3100畝。其他物產資源有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蠶繭、南葯等。201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0.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38元。 

第二產業

全鎮工業形成了精細化工、電器、電線、電池、建材等產品系列。年產超千萬元的企業有工業綜合公司、偉達棉紡廠。2011年實現工業產值8.96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全鎮工商稅收入庫1956.8萬元,其中:國稅入庫1545萬元,超額完成年任務(1525萬元);地稅入庫411.8萬元,完成年任務(450萬元)的91.5%。 2011年,全鎮個體工商戶在冊數418家。第三產業產值2.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27.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交通


南江口鎮地理位置
南江口鎮地理位置
南江口鎮是粵西地區重要交通樞紐之一,是商品流通、中轉、進出口貿易港口。
水路方面,有中國南方的“黃金水道”西江,在南江口港下航可直達肇慶、廣州、江門、珠海、香港;上航可通梧州、南寧、柳州等地。 
公路方面,省道德朱線和雲蒼線貫穿鎮內,實現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全鎮5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港口圩鎮有西江大橋連接321國道,距離321國道約1.5公里,距324國道羅定段僅60公里。 
鐵路方面,南廣高速鐵路貫穿鎮區,並在南瑤村設南江口站

社會


城鎮建設

南江口鎮
南江口鎮
2011年,南江口小城鎮區建設規劃面積由原6平方公里擴至8.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西江、振興、創新路和雲蒼大道、南江大道等共26條,總長約7.8公里。110千伏變電站1個,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綜合商貿市場2個。

教育

2011年,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5所,幼兒園1所,有中小學專職教師271人,中小學生2840人,初中普及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全鎮有中心衛生院一所,各村均設立有村級衛生站共17個,醫護人員共101人,村級衛生站達標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99.5%以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 

文化事業

三聖宮炮會
三聖宮炮會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南江口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節“三聖宮”炮會。每逢這一天,南江口鎮港口村鑼鼓喧天,醒獅起舞,四鄰八鄉的群眾齊聚港口村,共同歡慶這一隆重的節日。舞龍、舞獅、過長壽橋、上刀山、過火鏈、飄色、打雜技、山歌對唱、粵曲演唱等各類節目。 
南江口“三聖宮”炮會活動內容有舞龍、舞獅、過長壽橋、上刀山、過火鏈、飄色、打雜技、山歌對唱、粵曲表演唱等, 
南江口“三聖宮”炮會集觀賞性、傳統性、趣味性和新穎性於一體,於2008年列入郁南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化


文物古迹

南江第一灣
南江第一灣
南江第一灣位於南江口鎮的深灣村、河塱村與古蓬村的交匯處,南江河流經河塱沙灘河段呈現長“U”型,灣長2.5公里,一河兩岸有田園、沙灘、翠竹、名花等。 

特產美食

桂味荔枝
桂味荔枝
南江口鎮特產主要有南江香柚柚、桂味荔枝、龍窩香荔、松脂、桂皮、竹筍、黃欖、蜂蜜、木茨、蠶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