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鎮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轄鎮

河口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郁南縣南部,距縣城73公里,東連宋桂鎮和雲安區白石鎮,西與大灣千官兩鎮接壤,北臨連灘鎮,南與羅定市蘋塘鎮交界。

河口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明顯,鎮內多為丘陵山地,土壤呈酸性紅壤為主。鎮內有部分村流行用客家話和閩南話交談。河口鎮總面積76.5平方公里,有耕地2.3萬畝,山地6.5萬畝,轄11個村,1個社區。2020年常住人口21446人。河口鎮經濟以農業為主。2018年,全鎮規上工業總產值4900萬元,農業總產值2.5億元,稅收420萬元。

歷史沿革


政區沿革
明、清代屬建康都河口堡。民國初稱三保鄉,屬第八區。民國後期與西壩、天安鄉併入連灘區。解放初稱河口行政村。1953年改稱河口鄉。1958年是東風人民公社的一個管轄區。1961年從東風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稱河口區。1987年始稱河口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口鎮中心區位於東經111°43′,北緯22°52′,地處郁南縣南部,羅定、雲浮交界處。東連宋桂鎮和雲安區白石鎮,西與大灣千官兩鎮接壤,北臨連灘鎮,南與羅定市蘋塘鎮交界。鎮府駐地距縣城75.2公里,至連灘鎮8公里,到南江口港37公里。全鎮管轄面積73.67平方公里,居全縣18個鎮第14位。

地形地貌

河口鎮屬丘陵地帶,多為丘陵山地,境內有望君山、牛頭山、大嶺坪等山峰。

氣候條件

河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2攝氏度,年無霜期332天,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明顯。

水文

南江
南江
河口鎮主要有南江河、白石河橫貫鎮西北流入宋桂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河口鎮有山地面積65000畝,耕地面積15689畝,水田面積12099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礦產資源主要有白雲石、水泥石、石灰石、河沙、高嶺土,其中白雲石儲量達7000多萬立方米。

水能資源

截至2009年,河口鎮建有水電站兩座,裝機容量1200千瓦。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河口鎮政府駐地河口鎮城中路82號。
龍溪村河口村佛子壩村和都村
南龍村回龍村綠化村竹頭圍村
油麻坑村河口寨村甘羅村
社區河口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轄區總人口32668人,其中當年出生535人,人口出生率16.58‰,當年死亡180人,人口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長率10.87‰,大多數是漢族。
2021年7月2日,郁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河口鎮常住人口21446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河口鎮社會總產值2.7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3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37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92元。
2009年,河口鎮工農業總產值2825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7159萬元,工業產值1109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711元。
2018年,全鎮規上工業總產值4900萬元,農業總產值2.5億元,稅收420萬元。全鎮共引進投資項目7個,投資額共6680萬。

農業

農產品
農產品
河口鎮山地多屬山區丘陵地帶,以低矮饅頭山居多,適宜連片發展種養業,農業經濟佔有重要位置。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木薯、蠶桑、水果、蔥蒜、無核黃皮、呂宋芒果、蠶繭,是郁南縣蠶繭生產基地之一。
2011年,全鎮有荔枝1500公頃,無核黃皮列入省“一鄉一品”扶持發展項目,全鎮無核黃皮面積300公頃。蠶桑面積366.67公頃。年產鮮繭1600噸,產值2000萬元,是郁南縣蠶繭生產基地之一。2011年,與溫氏集團簽訂產銷合同的大型雞場有380多個,養豬存欄量百頭以上的養豬場有15個。年種植1公頃以上的農戶50多戶、0.67公頃以上的有450多戶,種桑養蠶專業戶1005戶。農業總產值22359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7202元,比2010年增長82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47.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8.5%。
2018年全鎮劃定6200畝為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糧食生產土地紅線。推廣金煌芒、呂宋芒、無核黃皮、荔枝高位換種等技術,邀請省、市、縣農科專家到鎮開展特色作物技能培訓班和技術推廣現場會。新建金煌芒基地2個,荔枝高位嫁接基地1個;新發展柑橘種植面積250畝,其中110畝為果樹套種西瓜新模式。

工業

河口鎮先後引進荔枝塘磚廠、甘羅養殖場、金泰華塑料廠、僑輝服飾珠綉廠、新潮針織廠、豐塑膠原料廠、鈺宇燈飾廠、國雄皮具廠、河口富達砂磚廠、河口豐裕綿紡廠等企業,同時把原有紅磚廠向新型建材油頁岩環保磚轉型升級。2011年,工業總產值13567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

工商業

2010年1-2月,河口鎮工商稅收收入21.8934萬元;其中:國稅收入:9.0934萬元;地稅收入:12.8萬元。2011年,河口鎮鎮級工商稅收入114.12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南江從西向東流入境內,白石河從東南方向注入鎮中部后匯入南江,因鎮在兩河匯合處岸邊,故取名河口。

名優特產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呂宋芒、無核黃皮是河口鎮的名優特產。郁南是“中國無核黃皮之鄉”。無核黃皮已有百餘年種植歷史,屬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

歷史遺址

郁南縣磨刀山遺址
郁南縣磨刀山遺址
郁南縣磨刀山遺址發現於2013年1月,位於雲浮市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磨刀山地處南江盆地東北緣,為南江西北岸“四級階地”,距現代河床約500米。這一發現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4月至7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雲浮市博物館及郁南縣博物館,聯合對磨刀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該遺址發現上下兩個包含石製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層,出土各類石製品近400件,揭露出一大片古人類活動區域。這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考古判定當時古人類的中心活動區域範圍遠超1000平方米,是中更新世南江(西江支流)兩岸古人類活動較為集中的一個中心營地,考古專家基本判斷遺址年代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早期。

交通


河口鎮內實現村村通硬底化公路。省道德朱線橫貫境內11.5公里,西距羅定市20公里 連接國道324線,東通位於西江的南江口港,距德慶縣城40公里連接國道321線。河蘋線河口路段12公里,已改造成二級水泥路。雲岑高速公路貫穿竹頭圍、綠化、回龍、南龍、四個村,全長9.93公里,在綠化與竹頭圍交界的深龍口有一個高速公路出入口。
2018年,河口寨村道硬底化2.1公里,河口寨至油麻坑、河口寨至榃棟橋、河口寨白銀前村道拓寬工程共計9.8公里。舊河蘋線升級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二河大橋引橋正在緊張施工中,計劃於2019年底前通車。

社會


鎮區配套

1998年,在省道荔朱線傍新建鎮政府辦公樓,把圩鎮中心區遷移,配套建設市場、能源、郵電、供電、通信、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了自來水供水工程,滿足鎮區工廠企業、居民及周邊農村群眾飲用水需要,圩鎮面積由1980年0.5平方公里增至3平方公里。

鎮村建設

河口鎮內分為兩大部分,舊街及過境公路兩旁。2002年規劃建設了城中路兩側2.5公里的行人道和非機動車道,新建綠化工程3公里,建設了下水道4公里,安裝路燈300盞,2010年以來又完善配套建設了竹園小區的基礎設施,全面建設鎮區、街道的排水工程,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主要街道有興盛路、城中路、吉祥路、沙田街、幸福街、竹園街、康寧街、如意街等。2011年,河口鎮建成省級生態文明村1個,市級宜居村1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河口鎮有幼兒園2所,小學11所,初中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河口鎮有一級乙等衛生院1所,病床15張,固定資產總值1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村級衛生站11個。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6863人次。

廣播電視

2011年,河口鎮12個村(社區)開通有線電視,用戶1605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