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鎮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轄鎮

河口鎮,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轄鎮,位於汕尾市北部,陸河縣南部,距離陸河縣城13千米,東鄰普寧,南接陸豐,是沿海與山區的結合部,因境內北溪河、南溪河與螺河在此交匯,故名“河口”,區域面積共169平方千米。 2018年末,河口鎮戶籍總人口共6.17萬人。截至2019年10月,河口鎮共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河口鎮歷來是陸河縣的交通中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口鎮常住人口為41677人。

2018年,河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70家。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河口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體制,設立河口鄉。
1987年,撤區建鄉(鎮),成立河口鎮政府。

行政區劃


位於汕尾市的北部山區,陸河縣的南大門,由於北溪河、南溪河與漯河在此交匯,故名河口。東鄰普寧,南接陸豐,西靠海豐,是沿海與山區的結合部,這裡歷來是陸河縣的交通重地,是陸河人士外出前往珠三角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必經之地。鎮域面積169平方公里,18個村委會和河口居委會,5萬6千多人。
截至2019年10月,河口鎮共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
河口社區劍門村麥湖村楓樹村對門村營下村大塘村新華村土枝村高潭村
昂塘村河新村雲豐村河口村北二村北中村西湖村田墩村北龍村
全鎮大致分為三區:河口地區、南溪、北溪。朱氏是鎮上的大族,集中分佈於北溪,但河口地區也有較大部分為朱氏;南溪姓氏複雜,主要有李、羅、張等氏;河口地區(河口鄉、昂塘管區、雲峰管區、河二管區)主要有葉、鄭、朱、歐陽等氏。

旅遊


景點

河口鎮內旅遊資源較多,有謝非故居、昂塘時雍樓、北中“紅色村莊”、陸河八景之一“南屏雄獅”、劍門森林公園、北龍梅園、田墩油柑基地等旅遊景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口鎮位於汕尾市北部,陸河縣南部,距離陸河縣城13千米,東鄰普寧,南接陸豐,區域面積共1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口鎮是沿海與山區的結合部,鎮內群山環抱,中間丘陵地帶,低坡度,大致屬平原和丘陵的交匯地帶。

氣候特徵

河口鎮屬亞熱帶氣候,終年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1.5℃,雨量充足,年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且季節分配均勻。

水文

河口鎮境內有螺河、南溪、北溪3條河流縱貫全鎮。

自然環境


土地資源

河口鎮耕地面積42.25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積為21.46平方千米,山地面積126.75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積89平方千米。
河口鎮旅遊資源眾多,風景優美,森林覆蓋率71%。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3日,陸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口鎮常住人口為41677人。

交通


河口鎮
河口鎮
河口鎮境內有潮惠高速、國道235線、省道240線和238線穿境而過。

代表人物


謝非(1932年11月—1999年10月27日),廣東汕尾陸河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參加工作,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至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4日,河口鎮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文化


特產美食

汕尾咸茶
咸茶,盛行於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是舊時隆重而又經濟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其製作方式是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

經濟


河口鎮主要的經濟農作物有:青梅、荔枝、龍眼、黃欖、油柑、焦梨等。
2006年,河口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7億元,同比增長17%,工農業總產值3.4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農業產值1.57億元,同比增長5%,工業總產值1.89億元,同比增長42%,農村人均年純收入3979元,同比增長5.2%,鎮本級財政收入90萬元,同比增長10%。
2018年,河口鎮工業企業個數共8家,規模以上企業個數為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70家。
河口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水果有青梅、油柑、荔枝、鳥梨,礦產資源有鋅礦、花崗石、稀土、礦泉水。全鎮“三高農業”發展已初具規模,現有水果4萬多畝,基本上形成以青梅、油柑、荔枝、龍眼等水果為主的生產布局。河口境內四周群山環繞,水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興建開發了4座水電站,全鎮基本上走出了一條“辦電富鎮、種養富民”的發展路子。
陸河縣河口鎮新華兵營埔村莊園
陸河縣河口鎮新華兵營埔村莊園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市政建設方面:興建了北堤大道和北堤商業街,河口簡易服裝市場和農貿市場,完成葉屋小橋小區改造,實現街道水泥化,路燈架設和綠化工作。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商業興旺的小城鎮正蓬勃崛起。通訊方面:全鎮村村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和傳呼業務,通訊網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河口鎮現有2所中學和19所小學。校舍建設經過“改危工程”和“改薄工程”的努力,全鎮的中小學校全部實現了樓房化。
縱橫貫穿鎮內的陸五公路、碣博河公路、河平公路,在河口圩交匯,形成“十字”交通網路。便利的交通,縮短了河口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空間距離,為山區經濟發展提供無限的商機。鎮投資開發的第一工業開發區,已先後建成的企業有太陽島酒店、鑄造廠、塑膠廠等。新開闢的鎮第二工業開發區。
近年來,河口鎮社會經濟發展良好,深圳坪山新區與陸河縣合作共建的省級產業集聚區—新河工業園區落戶河口鎮轄區內,在陸河縣大力實施“一軸三圈”戰略(其中“一圈”即以河口鎮為中心,依託新河工業園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建設成為縣域產業基地和經濟增長級,打造南部產業聚合圈)下,成功引進投資額近200億的比亞迪項目落戶園區。同時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陸河縣與深圳市寶龍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採用PPP模式開發建設省重點項目—河口鎮宜居生態示範區(項目用地規劃控制面積約7500畝,總投資約30億元),打造特點鮮明、交通便捷、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科技教育、生態和諧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商宜貿、宜學宜游、宜養宜療的生態示範區,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基本建成,屆時將與新河工業園區連成一體,實現產城互動、產城融合。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7億元,比增17%;工農業總產值3.46億元,比增28%,其中農業產值1.57億元,比增5%;工業總產值1.89億元,比增42%;農村人均年純收入3979元,比增5.2%;鎮本級財政收入90萬元,比增10%。
招商引資勁頭十足。把招商引資大辦工業作為發展鎮城經濟,提升經濟總量的頭等大事來抓,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良好發展勢頭,經濟發展潛力不斷增強,發展勁頭十足,工農業產值比例為1.2:1。在全市十項經濟指標考核中,連續2年受到市政府的獎勵。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取得實質進展,深圳水田村在雲豐村征地2.6km2,至年底已基本完成征地任務。水田村將把園區建成功能齊備,配套齊全的一個上規模、上檔次的產業轉移園區,計劃總投資10億元,首期投入資金1億元,完成征土地平整以及1萬m2廠房建設。繼續做好元升廠的擴建增產工作。同時,投資6600多萬元的110kv變電站正在緊張動工建設。投資3000多萬元的泰豐電站第一期圍堰發電工程已於6月建成發電,發電量每月約60萬kwh(大約每天1萬元收入),第二期電站主堰工程正進行中。
扶貧開發紮實開展。積極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全力抗擊“7·15”洪澇災害。全面完成以昂塘下屋、北中后徑、新華竹高坑村災民統一集中建房為重點的199戶重建家園工作以及114戶貧困家庭安居工程。重建家園和安居工程已全部竣工,群眾遷入新居,重建家園受到省、市、縣領導的多次參觀和充分肯定,安居工程成為粵東五市現場會的一個亮點;投資300多萬元,興建對門、大塘、昂塘3個解決農村飲水工程點,解決昂塘、河口、雲峰、營下、新華、對門、大塘等7個村共1萬多名貧困農民的飲水困難問題;完成上級下達的145人參加社會保障任務;15戶群眾完成了沼氣建設。

社會


教育

2006年,河口鎮有2所中學和19所小學。校舍建設經過“改危工程”和“改薄工程”的努力,全鎮的中小學校全部實現了樓房化。

社會保障

2006年,河口全鎮353名五保對象,4488位低保家屬對象在財政的扶持下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

法制建設

2019年,河口鎮司法所共受理群眾來訪25件80人次,辦結23宗,辦結率93%。村級調委會共受理矛盾糾紛共32宗,辦結32宗,辦結率100%。
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河口中學舉辦了建校50周年校慶,並籌集資金480萬元。河口中學新校區辦公樓和A、B兩幢教學大樓已基本完工;劍門、新華、營下、北中、北二、河口屯小學教學樓已交付使用。河口中學高考取得第三批A線以上46人,本科線19人,其中重點本科線1人;全鎮中考入圍河田中學重點線64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穩步開展,不斷擴大群眾參保覆蓋面,全鎮353名五保對象,4488位低保家屬對象在財政的扶持下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
河口鎮
河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