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鎮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轄鎮

大灣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郁南縣最南部,東南面毗鄰羅定市,西北面緊靠千官鎮河口鎮。大灣鎮交通便利,省道德朱線和水長線貫穿鎮內,行政村實現村村通硬底化道路。明清兩代屬西寧縣保和都,民國初稱大灣鄉,1987年建大灣鎮。

全鎮總面積45.9平方公里。轄7個村和1個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大灣鎮常住人口為14840人。

大灣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木薯、花生等。201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78億元,同比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202元,同比增長11%。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南江河流經獅子灣麒麟時在城區範圍自西向北急轉形成一個大“U”字形的灣而得名。

政區沿革

明、清兩代,屬保和都。舊縣誌載:“大灣與州錯壤,金華在河北,皆地境平坦,稱為殷曠,俗敦詩書,勤耕稼,人性質直。”轉入民國,初名大灣鄉,屬第十一區管轄,后與塔腳、安寧二鄉合併稱塔安鄉。建國初,稱大灣行政村,屬第五區管轄。1953年改稱大灣鄉。1958年是“七一”人民公社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從“七一”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大灣人民公社,確定今轄區。1983年稱大灣區、1987年始稱今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灣鎮中心區位於東經111°37′,北緯22°49′,地處郁南縣南部,與羅定市雙東相鄰。距縣城60公里,東距南江口港40多公里。全鎮總面積45.9平方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8千米,是郁南縣面積最小的一個鎮。

地形地貌

大灣鎮屬低山丘陵地帶,山巒均在200米以下。

水文

大灣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南江、圍底河(俗稱小海)、千官河等。最大河流是南江,自西向東在境內穿過,長7.62千米,流域面積38.56平方千米。

氣候

大灣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3.5度。其特點是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礦產

截至2011年,大灣鎮礦產資源主要有粘土、河沙等。

水能

截至2009年,大灣鎮建設有裝機容量325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一座。

土地

大灣鎮有山地面積2.89萬畝,耕地面積0.8676萬畝,水田面積0.6018萬畝。

林業

2011年,大灣鎮有防護林245.33公頃,經濟林329.33公頃,竹林43.33公頃,農民住宅四旁植樹15300株,林木覆蓋率78.58%,活林木蓄積量15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2019年,大灣鎮政府駐地大灣鎮機關府前路1號,轄7個村和大灣社區1個社區,165個村民小組。
前進村五星村水口村榃葛村逕口村
衛星村榃蓬村大灣社區

人口民族


大灣一角
大灣一角
2011年,大灣鎮總人口22059人,其中當年出生295人,人口出生率13.51‰,當年死亡163人,人口死亡率7.47‰,人口自然增長率6.04‰。圩鎮常住人口1萬多人。有蒙古族、彝族、壯族、布衣族、滿族、侗族等6個少數民族,其餘均為漢族。
2014年,大灣鎮共出生315人,出生率為14.24‰,計劃生育率91.11%,自然增長率8.99‰,性別比105.88。
2021年7月2日,郁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灣鎮常住人口為14840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88524萬元,比2007年增長3.6%;農業總產值16996.83萬元,比2007年增長1.71%;全鎮國、地兩稅收入327萬元,其中國稅收入77萬元,比2007年增長9.2%,地稅收入250萬元,比2007年增長25%;牲豬屠宰管理完成4150頭,完成年任務的69.17%,在全縣各鎮中排名第三位;地方庫入庫105萬元,全年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全鎮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354.62元,比2007年增加495.62元。
201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93億元,比2010年增加6.6%,佔GDP的比重56.35%;工業總產值達6億元,比2010年增長9.3%;工商稅收入618.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41元。

農業

2011年,全鎮耕地面積437.87公頃,林地面積1188公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364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木薯、花生等。
畜牧業以廣東溫氏公司與當地農民以“公司+農戶”合作養殖模式,發展養雞、養豬業為主。2011年,合作養雞戶1320戶,肉雞飼養量2000萬隻;合作養豬戶64戶,生豬飼養量3.84萬頭。
2011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318.67公頃,產量350噸。主要品種有無核黃皮沙糖桔皇帝柑、荔枝、龍眼、金煌芒等。201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93億元,比2010年增加6.6%,佔GDP的比重56.35%。農民人均純收入7241元。

工業

2011年,大灣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1040人。全鎮內有華泰針織廠、領呔廠、紅磚廠等企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有華泰針織廠和領呔廠。全鎮形成了飼料、化工、紡織、服裝、建材、開採等工業行業。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6億元,比2010年增長9.3%。

工商業

2011年,大灣鎮在冊個體工商戶268個。鎮級工商稅收入618.88萬元。國、地兩稅總收入488.67萬元,其中國稅收入128萬元,比2010年增長2.4%;地稅收入356萬元,比2010年增長7.8%。

文化


藝術節

獅子廟廟會
獅子廟廟會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是大灣鎮一年一度民間文化藝術節,同時也是該鎮獅子廟廟會。獅子廟會是為了紀念關雲長作出的貢獻而成立,也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各行各業都獲得大豐收。活動旨在將大灣鎮別具特色燦爛而悠久的民間藝術精華作一次薈萃式展示,從而促進文藝的交流發展。大灣鎮民間藝術節,從農曆五月初九開始到五月十四日,一連六天。有大型民間粵劇、山歌對唱、民間藝術巡遊、醒獅表演、歌舞晚會等節目。

橫經席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織大灣橫耕席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織大灣橫耕席
橫經席作為當地傳統手工席的典型代表,最為獨特之處,在於該縣所產之草席以在水田種植的“三角草”(方草)和在旱地種植的“石草”(圓草)為原料。這種席草種植一年兩造,每年農曆“立春”時節種植,“五月五”和“中秋”前後各收割一次。編織橫經席的另一原料黃麻,在連灘、河口、大灣等鎮都有種植。
製作橫經席,雖然只要席草(圓草、方草)、麻線等簡單原料,但製作起來還要有木織機、紡線機、草叉等設備和工具。從種草、收割,到破草、曬乾、分揀、割麻、撕條、曬乾,再到紡線、穿栲、布綱、送草、打栲、成型,還要修邊、結線、整理、曬乾,完成一件產品,至少要經過19道的基本生產工序。
郁南縣僅剩大灣鎮朱、黃兩姓人家為主的部分農戶,仍保留著席草種植習慣和編織橫經席這項民間傳統手工技藝。2009年11月16日郁南縣《橫經席製作》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燒炮

燒炮
燒炮
燒炮,是一項比較活躍的習俗。大灣鎮每個村都有燒炮,燒炮一般都在年頭進行,但也有在秋後,或清明期間進行的,具體時間由各村自行確定。但燒炮的規模,各村卻有不同,主要是看這個村的炮會的規模和炮主──主持人,收集的經費多少而定。錢少的,則簡單而行,錢多的,則規模而又隆重,不但請八音、舞獅子,而且抬炮鏡(把鏡子架在八仙桌上)巡遊,晚上還做大戲(或放電影)和放煙花。各村的燒炮都由炮會組織,而主持人則由投標而定。誰投得主持人,誰就負責去收錢,並且主宰經費的開支和決定活動的規模和程序。燒炮時,在村中社壇前(或比較空曠的地方)用松木搭起大約4-5米高的炮架,再把鞭炮在炮架上掛好,然後先拜祭社壇,再由主持人點燃炮仗。鞭炮燒完之後,等候在旁的人們即一涌而上,去搶那個燒剩的炮圈。誰搶到了,不但預示著可以行好運,而且,炮鏡就由他保管,並可以做下一年燒炮的炮主(如不願意做炮主,則由炮會重新投標)。

做醮

做醮
做醮
做醮,即喃齋,在北方叫做道場。是農村的一種規模較大的祭神活動。一般以超度亡靈,悼念先人為主,但也有祈求神靈保佑、消災驅魔和保佑地方或家族平安、風調雨順的。以前做醮就是由僧人或道士應主人的要求,在醮堂(一般在村裡收割完稻子的稻田或比較空曠的地方)設壇祭神,喃齋念佛、禮拜上天的活動。做一次醮,一般要三至五天。
大灣鎮的做醮,一般都以族姓進行,有些族姓大的(如李姓等)還分地段進行做醮。大灣的做醮每三年做一次,一般都在農曆的十一月前後進行。
大灣做醮一般為五天。第一天為接醮,由僧道們在醮堂設壇開醮后,到有關寺廟請出北帝、洪聖爺等諸菩薩到醮場;第二天為見醮,由道士們在醮壇念經喃齋,按照主人的意思,或超度亡靈、悼念先人,或驅邪逐魔、祈求上蒼保佑;第三天為行香,由僧眾們抬著眾菩薩到各村巡遊,所到之處,群眾都在家門口或路邊為菩薩們燒香,以迎送菩薩,並祈求菩薩保佑家人的平安。第四天為拜表,白天繼續由道士們喃齋念佛,並表演赤腳過火海、赤手捋火鏈和用舌頭舐火刀等節目。表示他們道行高超,火也不怕。晚上則到各家各戶發派星燈;第五天為謝師、送神、散醮。做醮時,各家各戶都有不少親戚朋友來看做醮,所以做醮結束后,各家各戶都劏雞殺鴨,一方面為酬神,一方面也為宴請親友。
解放后,做醮被視為迷信活動,已經被禁止了(大灣最後一次做醮是在一九四九年)。由於政策開放,一些偏僻小村又恢復了做醮活動。做的不是以前那種熱鬧隆重的大醮,而是做安龍醮。這種醮,只有半天或幾個小時,最長也不超過一天,規模很小,程式也十分簡單。

廟會

獅子廟廟會
獅子廟廟會
大灣的廟會有獅子名山廟廟會,麒麟廟廟會和觀音廟廟會等。獅子廟廟會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十三。麒麟廟的廟會因在民國期間,麒麟廟被毀,很早就已經沒有廟會了。
解放前,獅子廟的廟會最為熱鬧。每到會期,除本地人外,羅定、河口、連灘甚至更遠地方的遊客也來參加廟會,他們一般提前一、二天到來。特別是羅定的遊客,他們由羅定開船下來到達獅子廟前,都自覺地把船一字兒地排在河面上,擺成一道浮橋,讓人們往來走動。廟會開始時,先由廟裡的道士設壇,擺上香燭和三牲祭品,拜祭一番之後,即開始舞獅、舞龍,並請出廟裡的菩薩上街和到各村巡遊,以祈求菩薩保佑大灣的太平和人們安居樂業。晚上則在廟前演戲。
觀音誕則在農曆二月十九,大灣沒有觀音廟,觀音廟在緊鄰大灣的羅定市的雙東鎮大同村那裡。每到觀音誕期,大灣的婦女到涌都觀音廟裡拜觀音,併到河邊放燈和放生,以祈求觀音降福和送兒子給她們。

交通


大灣鎮與西江僅距53公里,距321國道德慶段僅54公里,距南江口岸僅52公里,南江口鎮深水港和幾個碼頭,貨運可以在此自由進出;僅距羅定324國道10公里,與羅定火車站相距6公里,與廣梧高速公路連灘出入口僅20公里,與廣梧高速公路羅定支線出入口僅3公里;省道德朱線和水長線貫穿鎮內,行政村實現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全鎮6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大灣鎮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165平方米,藏書1.56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大灣鎮“5.13”民間文化藝術節(獅子廟廟會)。
2014年,大灣鎮舉辦大型文體活動4次100多場,建成文化室2間、電子閱覽室1間。

教育

2011年,全鎮有幼兒園2所,小學7所,初中1所。初中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各類科技人才33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6人,經營管理人才29人,技能人才12人,農村實用人才86人。
2014年,大灣鎮共投入創強經費1000多萬元,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工作,並順利通過省的督導驗收。

衛生

2011年,大灣鎮轄內設有公立衛生院1所,病床17張,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4人。有村級衛生站6所。有體育場地13處,2個村(社區)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2.3%。

配套設施

2011年,大灣鎮城區道路總長6.8公里,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0.15公里。自來水廠1座,年工業用水3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5噸。公園1個,面積3000平方米。園林綠地面積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5.47公頃,綠化覆蓋率75.8%,人均綠地面積53.33平方米。
2011年,大灣鎮轄區設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量4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200戶;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網際網路埠總數1000個,寬頻接入用戶600個。水能發電企業1家,年發電量821千瓦時。

社會保障

2014年,大灣鎮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977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261人,參保率98.57%。
2014年,大灣鎮共有15戶低收入住房困難戶完成了危房改造工作,共有9戶村民申請到農村建房貸款資金共約32萬元。

旅遊


大灣古民居
大灣古民居
大灣古民居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區,並於2005、2006連續兩年被列為廣東省旅遊扶貧項目。在離圩鎮1公里的五星村,擁有粵西地區最大、最多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物,古建築共有近百座,其中兩進以上的有46座,有14座已於2002年7月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大灣鎮五星村於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鄉村(歷史人文類),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正式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