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圩鎮

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下轄鎮

桂圩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郁南縣,位於郁南縣西北部,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1°25′,北緯23°09′,東北界接都城鎮,東鄰建城鎮,南與通門鎮接壤,北與平台鎮交界,西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交界,是著名的郁南縣“四.一八”起義策源地,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革命老區之一。全鎮總面積166.9平方千米,2020年,桂圩鎮常住人口25023人。截至2020年6月,桂圩鎮下轄2個居民社區,20個行政村。

桂圩鎮境內交通有栗羅公路與水長公路S279線,X473線栗羅段公路全長27.5公里,栗子崗至桂水橋約5公里的路面寬12米,每天有班車開往縣城、珠三角城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等地。

2018年,桂圩鎮工農業總產值5.4318億元。鎮內發展種植肉桂22.3公頃,種植鬱金15.3公頃,種植莪術9公頃。

歷史沿革


建國后,初名龍峽行政村,隸屬郁南縣第一區管轄。
1953年,改稱龍峽鄉。
1957年,與桂中、桂水二鄉合併稱桂圩鄉。
1958年,紅旗人民公社的一個管理區。
1961年,從紅旗人民公社分出與峽上鄉成立桂圩人民公社。
1962年,峽上鄉從桂圩人民公社分出。
1983年,稱桂圩區。
1987年,稱桂圩鎮。
2003年9月,羅順、桂圩兩鎮合併稱桂圩鎮,管轄原桂圩、羅順兩鎮的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桂圩鎮地處郁南縣西北部,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1°25′,北緯23°09′,距縣城13千米,東北界接都城鎮,東鄰建城鎮,南與通門鎮接壤,北與平台鎮交界,西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龍圩區廣平鎮交界。全鎮總面積16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桂圩鎮地處廣東省西北部,鎮內滿布低矮群山,屬丘陵低山區。境內桂河貫穿全鎮,總長30千米。

氣候

桂圩鎮境內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無霜期長,歷年平均年霜期僅10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桂圩鎮總面積166.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880公頃,水田面積1266公頃,林地1.2萬公頃。

水資源

桂圩鎮有逕口、西岸、森鑫、鑫源、丁村、知備等6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

礦產資源

桂圩鎮石、土、鈦礦、稀土、礦泉水、花崗岩等資源豐富,其中有全省儲量第二的鈦礦,有日涌水量250立方米的重偏硅酸型泉水。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桂圩鎮下轄2個居民社區、20個行政村。桂圩鎮政府駐地是府前街1號。
社區桂圩社區羅順社區
平全村勿坦村木蔃村金旺村古田村
新塘村桂圩村圖新村桂連村崗羅村
兩口村齊源村丁村村木林村螺村村
社廊村知備村順坦村羅順村江咀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桂圩鎮有11154戶,382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人,當年岀生人口700人,人口出生率18.32‰,死亡人口343人,人口死亡率8.98‰,自然增長率9.34‰,轄區內人口多為漢族。
截至2018年,總人口3.87萬人。
2021年7月2日,郁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桂圩鎮常住人口25023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桂圩鎮工農業總產值54318萬元,同比增長1.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972萬元,同比增長8%;農業總產值26885萬元,同比增長1.7%;財政收入8174.66萬元,同比增長188.2%。

第一產業

桂圩鎮農業大宗產品有木材、桂皮、桂油、松香、沙糖桔、荔枝、稻穀、牲豬等等。2005年,勿坦村沙糖桔基地被省農廳評為“一鄉一品”示範基地。桂圩耳花豬列廣東省地方良種。
2018年,桂圩鎮採用“黨組織+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桂圩村打造20公頃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園。推動南葯種植項目發展,在鎮內各村發展種植肉桂22.3公頃,在勿坦等村發展種植鬱金15.3公頃,在社廊等村發展種植莪術9公頃,在桂圩等村發展種植蓮子3.3公頃。紅心石榴、玉米、西瓜、無核黃皮等農產品壯大發展。

第二產業

桂圩鎮以資源型的鄉鎮企業發展迅速,2011年重點建設有塑料廠、石場、機制炭廠、沙磚廠、制衣廠、環保磚廠、木材加工廠、沙糖桔儲備冷庫、水泥磚製品廠等。
2018年,桂圩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972萬元,同比增長8%。

第三產業

2018年,桂圩鎮依託桂圩村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優勢,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深度挖掘桂河書院、傑出革命人物舊居,以及中共三羅中心縣委中心駐地舊址等紅色資源,建設郁南(桂河)革命紀念館,並在沿途閑置的民居外牆上進行紅色革命故事彩繪,把傳承革命精神融入鄉村旅遊,同時利用桂圩村特有的古色古香韻味,以及村內的古樟名木,在龍崗村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龍頭山森林公園,把荷池古井、香樟古樹和眾多古建築、古村道連在一起,打造美麗古村落,讓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相融合,打造宣傳、教育、悠閑、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項目。是年,龍崗村接待各地參觀遊客2.1萬人次。

文化


紅色歷史

郁南(桂河)革命紀念館位於桂圩鎮,記錄著郁南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史料。桂圩鎮龍崗村是著名的郁南“四一八”起義策源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革命老區之一。四一八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郁南人民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革命行動,是郁南人民為爭取早日解放而舉行的正義鬥爭,對建立粵桂邊游擊根據地,推動西江南北兩岸人民武裝鬥爭的發展和三羅人民的早日解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地名由來

桂圩鎮普遍以種植皮厚、出油率高的油板桂為主。產量大,質量好,交易買賣形成集市故取名“桂圩”。

交通


桂圩鎮陸路交通有栗羅公路(X473線)與水長公路(S279線),X473線栗羅段公路全長27.5公里,沿線涉及10個村56個的村民小組。
2018年,桂圩鎮投入180萬元對勿坦黃崗橋和江咀水口橋兩座危橋實施重建工程,兩座橋樑均已順利通車;投入10萬元對江咀水口至嶺頭段進行硬底化鋪設。

社會


教育事業

2018年,桂圩鎮開展法制、國防、禁毒、網路安全及國學文化教育;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升學率100%,初中入學率、畢業率100%。

環境保護

2018年,桂圩鎮投入50萬株苗木,造林200公頃,全鎮生態林補償面積2997.3公頃。全面推行河長制,先後於4月和9月開展水面漂浮物清理工作,累計清漂河長100千米,投入清漂資金約16萬元,僱工超300人次,雇傭挖掘機4台,清理水面垃圾約30噸,新寨河和木蔃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治理河道總長15.1千米,惠及新塘、崗羅、木蔃、金旺以及古田5個村委。

文體事業

2018年,桂圩鎮各村舉辦村級春節籃球比賽38場;國慶節期間舉辦桂圩鎮首屆職工運動會、書法比賽;電影公司及文藝團隊開展送戲送影下鄉活動,全年組織送戲下鄉125場(包括電影下鄉)。全鎮20個行政村實現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設備設施基本配備齊全,先後建成魁塘村、崗羅興盛村、江咀村、木林村等四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

社會保障

2018年,桂圩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8605人,城鄉居民醫保繳費參保31515人,辦理醫保賠付補償731人次1853895元;推進“社會保障卡政府公共服務應用”建設,完成社會保障卡發放激活325張,通過社會保障卡發放涉農惠民資金10多項;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認證共5878人;先後組織580多名勞動者參加各類招聘會3場;鎮級復退軍人工作服務站先後多次組織活動對烈屬戶或困難戶共27戶進行慰問;對全鎮的低保戶進行年度審核,年審100%,通過年審對已脫貧的42戶123人做退出低保工作,新增低保65戶99人,低保轉五保11戶11人;全鎮發放重點優撫、低保、五保、特殊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款752435元,發放棉被350床、防寒服350件。

精準扶貧

2018年,桂圩鎮貧困戶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95%以上,貧困戶子女就讀小學至大專等階段的生活費補助和相應免學費補助,落實率95.82%。全額資助全鎮2224名貧困戶參加2019年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截至12月,全鎮投產養殖項目5個,蛋鵪鶉養殖項目2個,光伏發電項目4個。

黨建工作

2018年,桂圩鎮撤換“四不”支部書記3人,增選村黨組織成員39人,按照1:2的比例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隊伍,引進高學歷人才2名,鄉村振興優秀人才4名。成立鎮級黨校,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題黨課8期、送學活動5期、主題黨日活動50餘期,組織黨員幹部學習600餘人次。投入100多萬元,強化5個黨建示範點建設,升級改造黨群服務中心20個,建設一批黨建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黨員工作坊等場所,實施“南粵黨員先鋒工程”,開展送醫、送學、紅色黨建等主題黨日活動。

旅遊


綜述

桂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足,溪流遍布,湖光山色,自然景點多,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可開發成各樣的生態游、觀光游、革命古建築、漂流和瀑布等等,可開發的旅遊景點有15個,其中具有較大開發價值的景點有:峽上古廟(又稱五帝廟)、丁村水庫、漂流和瀑布、踏石雞、銀岩坑、龍崗村森林公園。

龍崗村森林公園

龍崗村森林公園位於郁南縣桂圩鎮桂圩村,以“紅色”為主題,正在打造一個集生態環保、休閑觀光、旅遊教育為一體的開放式生態休閑旅遊觀光聖地。龍崗村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萬曆年間1601年,有超過400年歷史。公園的入口處的設計是一個大型荷花池,設有欄柵小道供遊客漫步觀賞。沿著荷花池旁的小道走,有一棵號稱“亞洲第一樟”的千年樟樹。
龍崗村舊織布廠是一座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公園內最具特色的要數李鎮靖暨李波烈士故居,它是李鎮靖和其胞妹李波烈士的故居,是一座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李鎮靖暨李波烈士故居的小巷裡,有一座具有歷史痕迹的李光漢故居遺址桂園牌坊。據了解,李光漢先生因參加並大力支持革命活動,其故居桂園被國民黨拆毀,山莊被焚毀,只剩下桂園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