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是遼寧省重點實驗學校,也是全國名校之一。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始建於1948年。1958年在全國首創“集中識字”教學法,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重視。1960年4月,中共遼寧省委受中宣部、教育部委託,在黑山召開了有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參加的“教學改革現場會”。原中宣部副部長張磐石、教育部副部長董純才等參加會議,原遼寧省委書記李荒親自主持會議。會議決定在全國推廣黑山北關實驗學校集中識字經驗。之後,包括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遼寧省省長車向忱等多名省部級領導多次來我校視察。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多次在黑山召開教學改革現場會,向全國推廣我校教改經驗。由此,我校被遼寧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重點實驗學校,校名為“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並由陸定一同志親筆題寫校名。我校“集中識字”教改經驗不僅蜚聲全國教壇,在全國教育戰線獨樹一幟,而且在國際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學校也因此聲名遠播,享譽全國。上世紀六十年代,該校曾與北京景山學校齊名,兩校成為姊妹校。該校一直是中央教科所確定的教改實驗基地校,建校60年來的教改經驗和辦學成果一直在全國備受矚目。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58個教學班,學生3300名,在職教師229名,校園佔地面積27726平方米。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樹立名校風範,打造名校品牌,再鑄名校輝煌”的發展理念,按照“建設一流環境,實施一流管理,培養一流人才”的發展目標,正在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各項工作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傳統名校正在鑄就新的輝煌,學校知名度和對外影響日益擴大,現已為一所學生嚮往、家長滿意、社會訂可、政府放心的一流學校。著名童星李澤維目前就讀於該學校。
學校前身是黑山北關完全小學,建於1948年11月。
1958年9月,北關小學開始進行“集中識字”教學改革實驗,確定一年級一個班為實驗班,縣文教局派視導員進行指導,開始以看圖識字和以歌帶字的方法進行初步實驗,接著又按同音歸類的方法集中識字,受到明顯效果。
1960年4月,中共遼寧省委在黑山召開了教學改革現場會,推廣北關學校的教改經驗。中宣部副部長張磐石、教育部副部長董純才到會指導。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學校都展開了北關學校首創的“集中識字”教改實驗,“集中識字”教改經驗在全國推廣。會後,《遼寧日報》發表題為《黑山北關小學創造成功經驗》和省委書記李荒撰寫的《積極開展教學改革運動》兩篇文章,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在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了題為《教育必須改革》的發言,其中談到了黑山北關小學的實驗情況,充分肯定了“集中識字”教改經驗。同年,賈桂枝老師代表北關小學參加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會後,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同年4月10日,學校被確定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學校,校名改為“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省長車向忱題寫了校名。
1961年,遼寧省政府決定黑山北關實驗學校為省、市、縣三級共管的省重點直屬學校。
1965年7月,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在聽取了學校教學改革情況彙報時指出:教學改革是關係到幾億兒童的大問題,要搞下去,不要怕失敗,不要怕挨罵,搞下去大有前途。
1966年4月,東北局書記宋任窮到黑山視察,在聽取彙報后指出:你們的經驗很好,要堅持搞下去。
黑山教學改革現場會議后,又採用了“基本字帶字”的集中識字方法。到1966年,這一經驗得到充實和完善,編寫了比較完整的教材。由於“集中識字,大量閱讀與提早寫作”,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文革”中,教改實驗被迫中斷。粉碎“四人幫”后,學校不僅迅速恢復了“集中識字”實驗項目,而且在其他學科進行了多項實驗。主要是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加強了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與智力開發,注重打好識字基礎,提高學生掌握與運用知識的能力、獨立識字能力與自學能力。
1978年、1980年,遼寧省和中央教科所先後在北關學校召開“集中識字”現場會。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集中識字二十年》一書。
1980年,學校對集中識字二年級學生的讀寫基礎進行了分析研究,探索語文學科的科學訓練體系,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找出了“大量閱讀,序列訓練,單元分組,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新路子。同年,遼寧省又一次批准學校為省重點實驗學校。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同時,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合作,開始進行“現代小學數學”教改實驗。
198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語言會議上,我國代表宣讀了關於“集中識字”教學的論文,引起了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專家的關注。
1983年以後,學校開始從單科單項教改實驗向多科多項改革、整體改革過渡,學校改革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1987年,在迎接40年校慶之際,中顧委副主任陸定一寫來賀詞:“慶祝黑山速成識字法的成功。對小學教育有啟迪作用。謝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努力。”
1990年,遼寧省政府在黑山召開了“紀念集中識字三十周年大會”,總結推廣“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語文教學改革經驗。同年10月,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該校《小學語文新體系》一書,陸定一同志為該書作序並題寫書名。陸定一在序中說:“我已經84歲了。能夠親自看到這件事,實在有點出乎意料。因而有說不出的高興。謹向黑山北關小學的同志們敬致謝意。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祝你們做出更好的成績。”並親筆題寫了校名“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同年9月,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來校視察工作,並題詞:“創造一流業績。”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2年以來,新一屆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鮮明地確立了“樹立名校風範,打造名校品牌,再鑄名校輝煌”的發展理念,“建設一流環境,實施一流管理,培養一流人才”的發展目標,大膽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校方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措施和辦法,全方位、大幅度地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行改革,成果斐然。
學校管理實現了規範化、科學化,學校進入了跨越式大發展的快車道。連續多次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授予文明學校、先進學校、模範學校等榮譽。在2006—2007、2008—2009年度文明創建工作中,在文明單位指標大幅削減的情況下,該校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學校”,全縣獨此一所學校獲此殊榮。
隊伍建設實現新突破。一支思想境界高、專業造詣深、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隊伍已然形成,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德育工作實效性強,特色突出。以“傾注人文關懷,關注生命成長”為理念,創新機制,激活載體,整體構建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2005年,在錦州市學校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該校《創新機制,激活載體,整體構建學校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德育工作經驗向全市推廣。
教學工作以提高育人質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為目的,以課堂為中心,以強化教學管理為手段,以校本培訓和教研為載體,強立校之根,固發展之本。在培養學生方面突出五個重點,即抓養成教育以培養其良好的學習品質為重點;抓課堂,以教會學生學習為重點;抓學風培養,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為重點;抓思想教育,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爭做合格人才為重點;抓質量,以培育優生群體為重點。要求教師樹立“四種觀念”、“五種能力”。“四種觀念”即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的改革觀;面向全體,全面育人的教學觀;全面關心學生成長進步,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的質量觀;通過努力,人人可以成材的人才觀。“五種能力”即具備品行高尚,率先垂範的影響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能力;文理貫通的教研能力;操作現代化教學媒體的動手能力;銳意改革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加強學法指導,創新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課堂實現了由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的轉變,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特別是我們注重培養和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寫一手好字,都能善於表達,都能寫一手好文章,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改實驗和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是我縣乃至地區的排頭兵。該校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傳統的“集中識字”教學,“集中識字”教改實驗進入新階段。2002年4月,中央教科所張田若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專家趙明德教授陪同法國友人安雄博士來該校考察,對該校的“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小學語文教學新體系教改經驗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05年4月,該校青年教師王穎代表該校參加了在山東淄博舉辦的“全國小學語文教學‘三課題’實驗研究成果交流會暨張田若小學語文教學思想研討會”,她做的集中識字課,受到了與會專家和廣大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評。2008年秋,新編小學語文校本教材進入小學一、二年級課堂。
“十五”、“十一五”期間,承擔著包括有全國30所名校參加的《面向未來的基礎學校研究》在內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項目10個,學校被中央教科所列為重點課題基地校,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06年,該校校長趙文清同志受中央教科所的邀請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識字教育研討會”。
2007年,校長趙文清同志應邀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優秀班主任、優秀校長頒獎大會”和在江蘇南京召開的“全國省際集中識字研討會”,把該校的教改經驗再一次推向全國。
辦學條件實現歷史性飛躍。2002年—2007年,學校自籌資金400萬元先後修建校園內柏油甬路630米,鋪設彩磚甬路180米,更換中學樓梯踏板,改造中小學微機室,更換學生課桌椅2000套和微機凳140套,完成中小學教學樓、實驗樓及校園內外牆壁裝飾、美化,更換中小學樓全部窗戶為塑鋼窗,完成中學樓上下水工程,修建學生廁所2座,改造校園內取暖實施,改建校門及門衛房,新建花壇、草坪2000平方米等,辦學條件得到大幅改善,優化了校園環境,使學校舊貌換新顏。2008—2009年,由縣政府投資1500萬元,對該校進行徹底改擴建,全部工程包括主體工程——主教學樓7351平方米,附屬工程——學前班平房教室364平方米,學生食堂850平方米,變電室80平方米,消防水池一個(100立方米),校門(含門衛房50平方米)一座,圍牆400米,彩磚操場及甬路10000平方米,水沖廁所一座(360平方米),大理石機刨石台階及平台1700平方米,連接中學部操場外跨天橋兩座。配套設施——裝備學生升降式課桌椅1800套,添置教師辦公桌椅、會議桌椅170套,裝備高標準化學實驗室、語音室、科學實驗室、多媒體電教室、舞蹈室等專用教室和功能室。辦學條件達全市乃至遼西地區同類學校一流水平,是該校建設和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04年,因鐵路學校劃歸地方管理,接納原錦鐵分局大虎山鐵路中學、小學教師30名。2008年,因我縣教育資源整合,原黑山第二初級中學整體併入該校。
堅持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以名校固有的辦學經驗和辦學特點,在該地區乃至全國獨樹一幟。特別是近幾年,該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以人為本,提出了“建設一流環境,實施一流管理,培養一流人才”的發展目標,將“樹立名校風範,打造名校品牌,再鑄名校輝煌”的管理理念融注到學校全方位管理之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治校方略,建章立制,實現了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使學校整體工作實現了新的跨越。該校連續多次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授予文明學校、先進學校、模範學校等榮譽。
該校一直注重加強教師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養,打造出一支思想境界高、專業造詣深、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隊伍。我校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100%,其中小學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85%,中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佔52%。在職教師中,有省“特級教師”4名,有省級、國家級骨幹教師6名,有39人次參加省、國家級教材編寫工作或發表學術著述,有100人次獲省、國家級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有11人次獲得省、國家級綜合榮譽。
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堅持“傾注人文關懷,關注生命成長”的理念,創新機制,激活載體,整體構建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施課題牽動戰略,把德育工作同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實施“學科德育”,立足課堂,發揮主渠道作用;以活動為載體,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實施“以藝輔德”策略,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陶冶學生情操;立足校情,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如“雛鷹考察活動”、“家庭德育作業”、“學模——評影——尋名——找家——覽勝——放歌——背詩”等系列活動,實效性強,特色突出。
以“嚴謹、務實、創新、爭先”為特點,善於捕捉新信息,接受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始終佔領教學改革的前沿。在新課改實踐中,大膽提出“新思維、新境界、新標準、新課堂”等新主張,積極構建動態生成的新課堂,使課堂實現了由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的轉變,極大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改實驗工作始終與時代同行。學校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將“集中識字”經驗的精華與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課程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正在進行新一輪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實驗;承擔著多項國家級重點實驗課題,榮獲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學校被確定為國家級教改實驗基地;學校領導和教師多次應邀出席國家級教改研討會,並作經驗介紹、學術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的高度讚賞;每年都有幾十所外省市兄弟學校來校學習考察或以信函交流,學習、借鑒經驗。
整體規劃,加大投入,全力打造“品味高雅,人文見長”的校園環境。2002年以來,累計投入1900多萬元,用於校舍、教學設備的更新和改造。特別是從2008年至今,校園環境建設和辦學條件的改善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作為縣政府2009年十大民生工程之首的、投資1500萬元的北關學校擴建工程已全面竣工,一個建築造型新穎、宏偉壯觀,校園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新北關已展現在我們面前。如今的校園,綠樹紅牆相互掩映,甬路花壇錯落有致,智能廣播設施和庭院路燈造型新穎,警示牌點綴在碧草鮮花之中,優美動聽的中外名曲令人陶醉。環境建設凸顯了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揮就了學校建設和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古老的校園煥發了青春和活力。
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如今的北關人正以昂揚的姿態,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戰,用創新與智慧鑄就名校新的輝煌。
北關,我親愛的母校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邵景波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姜春武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趙劍鋒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張劍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王天新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李雪梅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張敬然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董悅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田興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郭立京
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副校長劉玉生
該校現有教職工236名,教師223名,其中一線教師213名。從學歷層次上看,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100%,其中小學部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93%,中學部本科以上學歷教師佔55%。從年齡結構上看,35歲以下教師佔26.5%,36——45歲教師佔47.5%,46---55歲教師佔18.8%,56歲以上教師佔2.7%,中青年教師佔主體,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從職稱結構上看,小學部有中學高級教師11名,小學高級教師76名,小學一級教師20名;中學部有高級教師53名,中學一級教師45名,中學二級教師10名。從骨幹教師級別和數量上看,有遼寧省“特級教師”3名,遼寧省骨幹教師13名,錦州市學科帶頭人5名、骨幹教師8名、教壇新秀5名,黑山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9名,師資力量雄厚。
該校一貫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堅持把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擺在重要地位,注重塑造教師健康的人格,完美的師表,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倡導敬業、奉獻精神,經常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促進了高尚師德的形成。通過組織業務學習,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活動,實施名師牽動戰略,支持教師參加學歷提高、繼續教育學習以及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教學競賽、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開展各種教學競賽、教學觀摩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思想境界高、專業造詣深、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