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天倉的結果 展開

天倉

節日名稱

天倉節,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體現了漢族民間百姓祈盼過上富足生活的美好願望和樸素情感。

正文


每年農曆的正月二十五,漢族民間傳說是倉神的生日,稱為填倉節。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或“天倉節”,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宋代時就已有記載。正月二十被稱為小填倉,正月二十五稱為大填倉。嚴格來說,過完填倉節,整個春節才算完全結束了。明 張縉彥《袁石寓(袁可立子)餉邊》:“泉刀三載漢仙郎,星煥天倉照海陽。”
在中國華北的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每年正月二十五,在一些地區農村有吃米飯、雜麵湯的習俗。所謂填倉,就是在正月二十五的黎明早起,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邊放一些五穀雜糧。
民俗專家表示,填倉節源於何時很難考證,但這個節日充分體現出漢族民間百姓祈盼過上富足生活的美好願望和樸素情感。
《史記·天官書》云:“胃為天倉。”其注云:“胃主倉廩,五穀之府也,明則天下和平,五穀豐稔。”
胃為天倉,胃明則天下和平,五穀豐稔;..............

節日起源


發源於黃河流域,最早的記載來自於山東王氏族譜,在元末明初因於皇族天朝犯沖,被強迫改姓王。
其後人多分佈於山東、吉林、河南一帶。

各地習俗


在我國漢族民間,還有的人家在填倉節這天熬鯽魚湯,吃魚比喻連年富裕有餘(魚)之意之意。還有的人家在吃飯時,把自家養的雞全部散放到院中,讓他們飽餐囤中美食。在天津等一些地方,這一天,要吃餃子或合子,吃餃子為填倉,吃合子叫蓋倉,以期希望來年收成好,糧食填滿倉房。還有人在這一天包豆沙餡的面老鼠和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