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化

企業集團化

企業集團化是指企業以產權為紐帶,優勢產品為龍頭,骨幹企業為核心,將產品關聯度強的眾多企業,通過資產的合併、兼并、划轉等途徑,組成新的更大的企業群體,對現有存量資產進行重新配置,實現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新的規模優勢。

定義


企業集團是指由一定數量企業以互相之間在經營方面形成穩定協作關係為基礎,在一個統一機構的協調下,依據一定原則組成的。它以一個或若干企業為核心,通過控股、企業合同或其他方式,使核心企業控制一系列從屬企業,從而形成眾多企業的結合體。在企業集團內部,核心企業也被稱為控制企業,從屬企業被稱為被控制企業。

類型


企業集團的主要類型有:
(1)龍頭帶動型,即以骨幹企業或拳頭產品為龍頭的企業聯合。
(2)優勢互補型,指具有不同優勢的企業之間的聯合。
(3)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型。
(4)增量擴張型,即對產品好、潛力大的企業,實施技術力量、資金等全方位傾斜,促其滾動發展,以擴大市場佔有率。企業集團可採取“鬆散”聯合,也可採取“緊密”聯合的組織方式。

意義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我國國有企業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行使資產所有權職能,全民財產在數量上的寵在性,種類上的複雜性和分佈上的分散性決定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長期性和艱難性。本文試圖從發企業集團的思路,探討國有改組的方向,以期為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有所貢獻。
一、國有企業發展企業集團的意義
企業集團是以一個或若干個大型企業為核心,以資產、產品、技術為紐帶,由一大批企業組成的穩定的經濟組織。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幾乎所有重要產業都是企業集團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國有企業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國有經濟在工業決產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由1978年的80%降於1995年的44%,面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風險,不組建國有企業集團已難以適應現實條件的變化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新形勢。因此,將國有企業改組為企業集團,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1、企業集團有利於形成規模優勢
企業集團和單個的公司、企業相比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企業組成集團,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生產集中度,企業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有機結合,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各種購銷關係,組織外圍協定,簽訂集團內的承包合同,把各式各樣的企業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企業對宏觀經濟的運行的周期性波動有積極作用。?
2、企業集團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
有企業有現成的設備、場地、熟練的技術人員,組建企業集團能夠迅速地改變舊企業單一的、落後的封閉狀況,也可以帶動大批劣勢企業走出困難境地,搞活國有企業。
依據國有企業通過市場經濟原則組建企業集團,按照生產同類產品但分佈在不同地區的形式優化組合成把屬於不同生產部門但在生產上有密切關係的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有利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有利於國有資產人保值增值,有利於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監控。同時,會大大促進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節約資源。
3、企業集團便於國家運用產業政策、調整經濟結構
企業集團的成長可以自動提高產業素質,企業集團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者的基本權能,便於國家運用經濟槓桿、經濟政策和經濟法規等手段,調節市場的代求關係,創造適宜的市場環境,並以此引導企業集團正確地進行經營活動。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通過組建企業集團,使國家制訂的產業政策能夠與企業集團的發展規劃相接,避免國家政策與企業規劃的嚴重脫節,便於大型企業集團與國家產業政策的對話和溝通。
4、企業集團為跨國經營提供可能
企業跨國經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型企業集團與單一公司相比較具擁有技術優勢、規模經濟優勢、資金優勢、組織管理能力優勢等,這些優勢使企業集團能夠在國際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據統計,1993年世界工業產量的二分之一是屬於跨國企業集團。“全球工廠”和“全球產業”是企業能夠快速、穩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集團才能打破地區封銷,克服地域產業結構的封閉性和趨同性,企業集團的規模、效益優勢決定了組建跨國企業集團應為國有企業發展的方向。
二、國有企業組建企業集團的原則
國有企業組建企業集團是一項產權重組的寵大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的配程套措施。如果用行政命令手法硬性組建,則難免干預企業自主權,不利於市場機制的建立,而且建成物企業集團不是經濟效益更差,就是不能達到有效配置資源的目折。只有遵循市場經濟原則和經營相關原則,才能取得較好的組合效果。
1、依據市場規則組建企業集團
在企業行為隸屬於行政規則而不是隸屬於市場規則的情況下,企業組織的整合就不可能是相對獨立的行為,就很難超出既定的行政規則。所以,組建企業集團就應摒棄硬性行政合方式而應堅持市場經濟規則,必須以產權為紐帶,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正常發展的要求。
組建企業集團必然涉及到企業產權重級及組織結構的變動,這就要對現有國有企業進行改組。企業集團中基層企業可以按以下三種方向進行組合:一是“橫向組合”,即把生產同類產品但分佈在不同地區的企業組合在一起;二是“縱向組合”,即把屬於不同生產部門但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繫的企業組合在一起;三是“混合組合”,即把既非同類產品又沒有生產上聯繫的但關係國計民生的企業組合在一起。基層企業組合既可以只採取上述某一種形式,也可以採取幾種形式的結合方式。不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以產權關係為紐帶,使市場經濟規則貫穿於企業組合的全過程。
對於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改組,要依據市場經濟規則通過投資、兼并、收購等方式理順產權關係。重組后的企業集團不是行政機構,而是企業,是具有獨立經濟地位,具有自身經濟利益的法人實體。居市場規則組建的企業集團的利益與其所持股企業利益相關,如果其所持股的企業經營不善,作為投資者的集團的經營就受影響,其自身資產規模的擴大 也難以形成,企業集團經營者的地位,待遇就會受影響。利益的驅動迫使企業集團注重持股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好,集團本身的規模就會不斷擴大,經營者的地位才得以提高,收入也會不斷增長;依據市場經濟規則組建的企業集團,企業經營狀說 的好壞,對集團和企業都有壓力,他們的經濟利益是緊密相關的。而依據行政手段形成的集團,集團對下屬企業的產權約束難以有效進行。同時以市場規則組建的企業集團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它與所持股的企業具有的產品生產或經營上的聯繫,對經營信息的了解,使集團成為主動投資者,集團不僅關心資產增值而且容易了解持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依據市場經濟原則組成的企業集團能對持股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這樣有利於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2、依據“相關”原則組建企業集團
政府是履行國家管理職能的權力機構,它的行為目、標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等各方面與資產所有者有著重大差異。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在行使財產權利時,更為注重的不是盈 利目標,而是經濟高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抑制通貨膨脹、維護社會穩定及政府權威等社會、政治、經濟多重目標。企業總是以利潤為目,標以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率為核心。由於歷史的原因,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也具有多重性;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國有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上,正處於日 不利的境地,組建企業集團,正是為了改變這一不良局面。
組建企業集團不是企業數量和生產產量的簡單相加,而是合理的內涵有機性和外延規模性的質變。企業集團的建立應遵循“經營相關、技術相關、工藝相關”的原則。強調相關性原則,實現外部交易內部化,降低由信息不充分和過度競爭產生的交易費用,是企業集團降低經營成本的一個方面。經過要素互補,相對放大各種相關組織的集合的功能,產生1+1>2的效果。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求集團成員或合作對象的選擇不是隨機的企業的組合,必須充分考慮組合是否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並放大集合功能。把完全無關或生產經營性質相同的企業簡單地拼湊在一起,只能滿足要素疊加,卻無助於組織內部的功能優化。依據相關原則組建企業集團必須考慮上述要素。
三、國有企業組建企業集團的模式
經濟利益是市場經濟中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就是要達到產品利潤的最大值。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企業為追求更大的利潤,必然要擴大其生產經營規模,實現生產的集中、高 效,發展其生產力。因而採用聯合生產、聯合經營,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的企業集團形式,就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的產權清晰,以一個或車幹個骨幹企業為核心,以產權連結為基礎,通過信貸、生產、銷售、從事等各種紐帶聯合各企業,組成多形式、多層次、多功能的經濟聯合組織-企業集團便成為可能。
企業集團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經濟聯合體。企業集團可以依不同功能組建,在形式上,由若干個領導成員組成“緊密層”的決策中心,緊靠這緊密層周圍的子公司與關聯公司組成“半緊密層”企業,可由一些協作公司組成“鬆散層”的外圍企業;在經營上採取“多種經營”的形式,多元化經營是企業追求高利潤,分散投資風險,減少經營成本的策略。企業集團是多功能型的組織,它不僅要建立生產中心,銷售中心,而且還要建立研究開發和投資發展中心。以產權為紐帶,以行業、名牌、科技、金融為重點帶動企業集團的建設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具體為:
1、以行業為重點,走兼并之路
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以菲乾子公司及有關聯的公司為下屬企業,按母子公司結構形成“三角型”企業集團。集團內部採用射線型互相持股,這種組織結構形式對於解決畏有企業存在的所有權代表缺位的問題有著積極意義,這種結構形式也有利於企業形成規模。
2、以名牌為重點,走名牌滾動發展之路
惟與名牌企業相關的行業組成名牌效應,以名牌產呂帶動名牌企業,走名牌滾動發展之路。名牌產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生產出來的,它需要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和提高產品檔次。名牌產品及知名度代表了產品的質量、用途和價值,由名牌產品宣傳名牌企業,由名牌企業形成名牌集團,企業成為集團又能生產、經營更多產品,形成名牌滾動效應。名牌保障企業集團穩定發展。
3、以科技為重點,走工貿一體化之路
科技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對於一些技術性的研究所,可以將其技術、設備、場地、人才等作為基礎與企業合作辦成高 和業集團,走技術發展的路,以技術優勢帶動企業,用企業基礎,促進技術開發,形成新型的技術型企業集團。
4、以金融為重點,走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結合之路
大型企業集團應試驗創辦有融資功能的財務公司,以金融優勢對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實行控股經營或參股經營,以資金支持壯大企業集團的經濟實力。企業集團的規模和形式必須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無論是以行業、名牌為龍頭形成的企業集團,還是以科技金融帶動發展的企業集團,都必須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而成立,其規模狀況也應根據市場決定,而不能依據人的主觀臆想,據此組建的企業集團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國有企業發展企業集團必須解決的問題
建立企業集團是國有企業改組的必 .企業集團的發展要有相應的經濟環境與之相適應,要制訂必要的法規,保證企業發展方向中,建立經理從才市場,造就大批經營能人,營造融資市場,從金融等方面為企業創造條件,以保證企業集團的順利發展。以上是加快發展企業集團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1、加強監管,保障企業集團的發展
在企業集團中,存在著眾多的所有者(即股東),這些所有著將所有權委託給集團核心(董事會)代為行使,如何處理好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的問題決定著題企業集團的前途和命運,也決定著所有者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獲取較多資產收益的目標能否實現。對於企業集團的經濟者而言,除了獲取個人經濟收入的目的外,還包括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名望,擴大自己調動資產的權勢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和目的。企業集團經營者行為目標多元化,就有可能出現其用個人目標代替股東利潤最大化目標,從而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因而加強對企業集團經營者的有效監督和約束,強化法人治理結構的內部制約關係,利用經理市場產品市場以及公司兼并形成的況爭壓力,促使經營者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是完全必要的 .
2、建立經理市場
企業形成集團,經營決策者的素質十分重要。集團發展領域和發展方向聽選擇、產品結構的調整、新產品推出時間和階段、資本結構和資本籌集的方式、規模和效益的優先次序等多個方面,都需要經營者進行科學的決策,培養一批真正董得資本經營的企業家隊伍形成經理市場是企業集團發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國現階段經理市場尚未完全建立,經理人員還沒有感覺到來自經理市場競爭的壓力,尤其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經營者所追求的目標除經濟收入外,更主要的還有社會地位、要勢、名譽等目標,甚至作為仁途的階梯而成為;經營者報酬來源的二重性在我國也表現得為突出。因此如果沒有建立起一個經理市場就無法在廣泛範圍選擇經營者,就沒有辦法對其經營業績形成競爭壓力,不形成一個全的經理市場,企業集團的發展就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3、發展金融市場
企業形成集團一般要集生產、流通、金融為一體。企業集團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要籌資、融資,從金融角度,必須按照金融企業的經營準則開展業務,而對於集團企業則對金有特殊的需求,因而開拓金融市場,充分運用靈活性和規範化的原則,以滿足企業發展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成為支持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開拓金融市場是促進集團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條件具備的企業,可以組建銀團,創辦有融資功能的財務公司、設備租賃公司等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這種形式也不失為企業集團擴大其籌資、融資渠道和能力的好辦法。
總之,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依據市場經濟規則和相關原則組建企業集團,加快企業集團的內部建設,壯大企業集團的實力,是市場經濟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