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界
超越物質之世界
與欲界、色界共稱三界。即指超越物質之世界,厭離物質之色想而修四無色定者死後所生之天界。謂此界有情之生存,固無色法、場所,從而無空間高下之別,然由果報之勝劣差別,則分為四階級,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空處,故又稱四無色、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空、無色界諸天;
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無色界沒有物質現象,只剩下受、想、行、識四種生命特性。
北傳佛教中的無色界
無色界又名為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可分為四天,即為:(1)空無邊處天;(2)識無邊處天;(3)無所有處天;(4)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種禪定境界能超離於一切物質現象(色法)的纏縛,依止於精神現象(五色法)而存有,此定從境得名,所以名為“無色定”。
在四空處天之中,一切現象都是無形無質,宛若虛空般的存在。在這四無色天的定境中,惟有存在 於心念與心念之間的相互依止,所以這四種定心亦名為“定處”,並以所憶念觀照的境界為依止之處。
要入於無色界天,必須修學對治物質現象(色法)的系縛,併除滅一切物質外境的感受與思維,藉以除滅一切物質色法的修行,而達到依止於如虛空無色的純粹精神境界,就是只依存在於念念相續,而沒有任何相對的物質色法的現起思維的定心之中。
北傳佛教無色界的四空天
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1、空無邊處,為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2、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4、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上座部佛教中的無色界
無色地界有四層,即: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其處已完全超越色法,而只剩下心與心所。通過證得超越五色界禪的無色禪(arupajjhana),即能投生至這四無色界天。
九有情居:……友!有諸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虛空是無邊也”!成就空無邊處,此為第六有情居;友!有諸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識是無邊也”!成就識無邊處,此為第七有情居;友!有諸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成“無所有”,成就無所有處,此為第八有情居;友!有諸有情,超無所有處,成就非想非非想處,此為第九有情居。《長部經典三·三三·合誦經》
道教三十六天之無色界,位在四梵天之下,共有四層即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