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蓀

孫竹蓀

孫竹蓀(1882—1967),原名嗣奎,雲南呈貢人,學部編譯、通判,民國建立后,任省政府赴粵桂代表、川滇黔三省勞軍使公署顧問、省政府顧問。

孫竹蓀


孫竹蓀 (1882 — 1967)
孫竹蓀,原名嗣奎,以字行。雲南呈貢人, 1882 年生於貴陽。為清末秀才,畢業於法政學堂。 1904 年進京。 1906 — 1907 年任學部編譯,不久就通判職,分發貴州。民國建立,歷任麻江都勻清鎮鎮遠等縣知事,貴州籌餉局局長兼財政廳參事,貴築縣縣長兼省長公署秘書、省政府內務司司長兼滇黔聯軍副司令部軍法課長、黔邊食鹽經銷處委員兼重慶衛戍區司令部秘書、省政府赴粵桂代表、川滇黔三省勞軍使公署顧問、省政府顧問等。 1907 — 1908 年任貴州統稅局文案兼法審局幫辦。 1909 年任威寧厘金總辦。 1927 年,貴州軍閥混戰,李曉炎推翻貴州省主席周西成,視孫竹蓀為異己,受排擠解職。以後一直至貴州解放,閑賦在家。

貢獻


1916 — 1918 年任清鎮縣知事期間,建立桑區,聘種桑專業人員管理,又於城郊四百路河辟試驗場。全縣分植桑樹近 300 萬株,存活率達 60 %以上,開創清鎮繅絲業。又在清鎮開創國民體育運動會,設賽跑、賽馬、武術、射擊等運動項目。數十裡外民眾,亦來縣城參加競賽和觀看。還倡導督修華嚴洞、青龍山等名勝。
自幼好學,受其祖父孫竹雅的影響,詩、書、畫皆見長。擅畫墨竹,筆墨簡練、重韻遺形。 1950 年曾繪有大幅墨竹一幅,將竹葉設計成“抗美援朝勝利”圖案。華嚴洞石壁上,刻有其詩一首:“一生殊自得,豈慨老將臨。浪跡寄天地,放懷觀古今。觴流春水曲,人坐暮山陰。快與諸賢會,清風類竹林。”
1953 年被聘為館員。 1967 年 2 月 26 日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