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腦山

中國古代建築

獅腦山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市區西南,全稱為獅腦山森林公園。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公園於1995年8月15日建成“百團大戰紀念碑”,展廳面積301.4平方米,總展線173.27米。

開館以來,接待了中央、省、市領導,國外友人和八方遊客2萬餘人次。

百團大戰紀念館”已被省委和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百團大戰紀念碑”矗立在海拔1160米的獅腦山主峰上。這裡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的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主戰場之一。

地理環境


位於陽泉市區西南部,距市中心10公里,海拔高度1500米。

建設背景


建立年代

獅腦山
獅腦山
公園於1986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1987年落成,佔地面積1322534.4平方米(其中百團大戰紀念碑群佔地16665平方米)。整個公園由山頂平台、北風壠、刀刃梁、將軍堖四部分組成。獅腦山森林公園系以紀念參加百團大戰的八路軍英雄業績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性森林公園,碑群周圍和景觀布置得莊嚴肅穆,其餘大部分區域則利用自然地形分區設置,每區景觀各具特色,中南部依勢挖山建湖築榭。各景區皆以古樸、典雅的園林建築及小品點綴之。

簡介

坐落于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包括百團大戰紀念碑和百團大戰紀念館兩個部分。紀念碑是由主碑、副碑、圓雕、題字碑、烽火台、“長城”等組成的建築群。主碑與3個副碑組成一個巨大的箭頭,指向石太鐵路,寓意百團大戰以破擊正太(石太)鐵路拉開序幕。東西兩側的4個烽火台與蜿蜒起伏的“長城”連接,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紀念館分上、下兩個展廳,展覽分“驚世壯舉,輝煌戰果”、“英雄史詩,宏偉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紀念百團大戰的書畫四大部分,以100多幅珍貴照片、圖片生動地再現了百團大戰的英雄業績。
“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正面鐫刻著彭真題詞:“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兩側分別為徐向前題詞:“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薄一波題詞:“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必將載諸史冊,永放光芒”。

歷史沿革


是抗戰期間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主戰場之一。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侵略軍一面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一面在正面戰場上集結重兵,陰謀進犯西南、西北,妄圖迫使中國投降。在這緊要關頭,為了有力地打擊敵人,粉碎日軍的侵略陰謀,爭取華北戰局更加有利於我軍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形勢,八路軍從8月20日起,在華北敵後出動105個團,約40萬兵力,在250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以徹底破壞正太路若干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截斷該線交通”為目的的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
8月20日晚22時,由聶榮臻同志指揮的晉察冀軍區預先埋伏在正太路旁的15個團的兵力,同時向鐵路線上猛撲。坐落在陽泉火車站以西數里的獅腦山,是陽泉的屋脊,控制了獅腦山就等於卡住了正太鐵路的咽喉。為了牽制駐陽泉的日軍,掩護正太路西段軍民破路,我軍385旅主力團14團,由陳錫聯旅長帶領,在暴風雨中佔領獅腦山後,便開始向駐守在陽泉的日軍片山旅團司令部兵營猛攻。
21日,敵首片山大佐手舉軍刀,先砍下8個長鬍子日兵的腦袋,當作戰鬥的祭禮,然後指揮敵兵千餘人在炮火掩護下,向獅腦山上衝鋒。此時,卧在泥水裡的我軍戰士沉著應戰,他們憑藉有利的地形,用排子槍和集束手榴彈連挫敵軍。25日,發了瘋的敵人又糾集兩千餘人,出動百多架次飛機,輪番轟炸獅腦山。我軍陣地上炸彈呼嘯,整個山頭煙塵瀰漫,碎石飛濺,陣地上的工事多處被毀。敵人湧上山頭后,我軍以500個刺刀與敵展開肉搏。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廝殺,直到天黑,敵軍死傷三百多人,狼狽撤退。我軍在這裡與敵人浴血奮戰了七個晝夜,使獅腦山陣地始終牢牢地固守在我軍手中。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歷時三個半月的“百團大戰”中,我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偽軍25800餘人,俘日偽軍18600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食品等;破壞鐵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橋樑、車站、隧道等260餘處,使正太鐵路停運月余;攻克日偽據點2993個,鞏固和擴大了抗日軍民佔領區。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碑景區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區西南5公里處的獅腦山風景區,建成於1995年,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百團大戰紀念碑位於獅腦山巔,建成於1987年6月30日。紀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3座副碑、1座大型圓雕、2座題字碑、烽火台及“長城”組成。整個建築群佔地25畝。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主碑正面鐫刻著彭真同志題詞“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兩側分別為徐向前同志題詞“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薄一波同志題詞“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必將載諸史冊,永放光芒”。第一座題字碑正面是“百團大戰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是“百團大戰示意圖”。第二座題字碑的正反面分別鐫刻著中共中央陽泉市委、市政府撰寫的《百團大戰紀念碑記》和《獅腦山戰鬥紀略》。碑群前面是大型鍛銅圓雕――“奮起的母親”。3座副碑上鑲著6塊巨大的鍛銅浮雕,生動地反映了百團大戰中軍民“出擊”、“破路”、“攻堅”、“支前”、“轉移”、“勝利”的情景。在百團大戰紀念碑建築群周圍,還修築了供人們遊覽和休息的獅子閣、鍾亭、蘑菇亭,並新植了大片林木,使具有光輝革命歷史的獅腦山峰,更加美麗、壯觀。
“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拖住了敵軍進攻西北、西南的後腿,配合了正面戰場上的友軍作戰,遏止了投降妥協的逆流,挽救了時局危機,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鬥志,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抗戰必勝的信心,成為我國抗戰史中最光輝的篇章。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