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張銳的結果 展開

張銳

北京瑞致通信諮詢公司總經理

張銳,北京瑞致通信諮詢公司總經理。

人物簡介


張銳,別名張皓銘、張睿,出生於北京,1962年生人,畢業於北京一所重點實驗中學重點班,高考前半年放棄高考,選擇流浪體驗生活,後任育英學校團委書記,曾因參加野外生存訓練出名,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經商,結識時任大連電信管理局副局長的張春江。憑藉張春江、李華與李向東等的多重關係,能量超群的“隱形人”張銳,掌握著進入“電信帝國”大門的密碼。

張銳:隱蔽的中間人


張銳在電信行業中的行蹤和他的藏品一樣,隱蔽而充滿價值。
據《新世紀(25.81,1.16,4.71%)》周刊報道,張銳因在電信帝國中擁有多重關係被稱為“隱形人”,原因之一是張銳的能量超群,而另一方面,他掌握著進入電信帝國淘金的“密匙”。而這都是因為他與張春江非同尋常的親密關係。
這個在1962年出生的北京人有著豐富的經歷。高中時,他放棄高考,帶著籌集到的17元盤纏到晉察冀流浪,被人認為“很有個性”。1980年代,他開始經營校辦工廠。1990年代初下海創辦通訊公司,推銷小型交換機,因此認識了當時在大連市郵電局工作的張春江,獲得了第一桶金。
此後,在張春江的一路高升中,都有張銳事業逐步擴張的身影。甚至連張春江涉嫌受賄的原因之一,都直接指向張銳。
1995年,張春江調任郵電部移動通訊局局長、電信總局副局長后,張銳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華脈電子技術責任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00萬元,其中80萬元出自張銳的妻子楊蕊寧(原名楊旭霞),而張銳和姬蓉各出資60萬,姬蓉時為張春江的妻子。次年,張銳將這一公司與香港金威消防保安系統有限公司合資為北京華脈金威電子消費系統有限公司,提供延誤探測報警系統。
1997年,張銳創辦北京思瑞德計算機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初始註冊資本150萬元。1998年,張春江上任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局長。同年,張銳旗下的北京瑞致通信技術諮詢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其經營範圍擴大至通信產品以及計算機硬體銷售。至此,張銳在電信行業內中間人的地位已經凸顯。
據一位接近張銳的人士曾向媒體稱,“張銳擔任過多家外國公司的‘中間人’”。這一中間人的身份,就是做第三方代理和通過諮詢費轉移支付,以幫助外企進入中國電信市場。
但隨著張銳被接受調查,張銳的妻子楊蕊寧也受此牽連。公開資料顯示,楊蕊寧於2001年5月18日註冊成立的北京陽光加信廣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2000萬元。2003年春節以前,這一公司借道中國網通新品牌形象推廣業務。當年5月,張春江調任中國網通總經理。自2004年,陽光加信便擊敗對手,奪得了中國網通的全國廣告代理業務。
據業內估算,電信公司年收入的1%-2%將用於廣告投放。在當年,網通的營業額在600億左右,而2005、2006年,網通的收入營業額超過850億元。據此推算,網通每年的廣告投放應在數億元至十數億元之間。“接了網通的項目以後,我們幾乎不做其他電信公司的廣告了。”一位陽光加信的高官曾對媒體稱。
對此,一位通訊廣告資深人士也曾就此對媒體介紹,業內不會讓電信公司負責人入股廣告公司,而有些廣告公司會另外成立一個公司,其中50%的股份贈送給電信公司的領導或者家屬。而廣告公司與製作公司並沒有股權關聯,因此在賬面上,難以查出移動公司高官的問題。
巧合的是,在北京市工商部門的查詢系統中,以楊蕊寧登記的還有陽光加信投資有限公司。

張皓銘:公開的收藏家


張皓銘不是別人,而是張銳。作為張銳的另一個名字(還有一個叫張睿),這個名字廣泛地出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收藏界,但他作為電信中間人的身份並沒有流傳開。
2002年,張銳到法國生意夥伴的豪宅中參加宴會,主人說:“我的房子雖然值錢,但卻不如你身後牆上掛的一幅畫值錢。”這讓張銳震驚不已,開始走上現代藝術品的收藏之路。
和在電信業中有貴人相助一樣,在藝術收藏界,張銳也找到了合伙人黃燎原。
這名一直從事搖滾樂經紀人、並擁有唐朝樂隊的角色實際上還是張銳的中學校友。此人還擔任過記者、編輯和雜誌的主編,並且與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有著數十年的私交。
張銳曾說:“黃燎原在藝術圈內是富裕戶,常常買單請藝術家吃飯,由此也獲得了這些藝術家的饋贈,據我所知就達600多幅。”
當然,張銳更多的是從黃燎原方面了解到了大量關於當代藝術的信息和概念,並通過黃燎原認識了眾多一線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當時正值21世紀初的非典時期,各種藝術品價格相對低廉,此時的張銳開始大量在藝術家的工作室購買藝術品。
此後,二人建立了北京現在畫廊。這時,張銳的“有璟閣”也接近開業。有璟閣原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徽式古宅,被張銳購得后將其從江西婺源整運而來京城,耗時六年,經歷5位設計師之手,張銳更是別出心裁地給古宅安裝了一個玻璃外罩。現在的有璟閣,是著名的徽派餐廳,曾入選北京都會十大頂級時尚餐廳,是京城高官、外國使節和名流們出沒之地。
但有璟閣和張銳的住所比起來,仍是遜色。
據悉,張銳的藝術品大多都放在碧水莊園1700平米的別墅中,別墅布置得有如古根海姆博物館。有好事者曾經對其手中800餘件中國當地藝術品予以估價,據說市值高達4億元。
在收藏界,普遍認為其藏品的價格已經數百倍地增長,其財富的積累速度甚至高於股票以及礦業。
但張銳並不認為自己的收藏是為了投資。在2008年接受央視的一次訪問中,張銳還曾表示:“中國的收藏者大多都是外行,對藝術品盲目追逐價格,而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也並不規範。”這似乎暗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價格虛高背後的誘因。

收藏界的“德高望重”者


張銳
張銳
關於張銳最新的動向,黃燎原向時代周報記者說,許久未見到他,甚至也沒有電話往來。他表示自己與張銳的關係“還行吧”。
黃燎原稱,現在畫廊主要是自己在負責,張銳則負責在外面買東西。這樣的合作形式,在業界並不鮮見。
著名的藝術批評家朱其稱,藝術品價格在近幾年的暴漲,大部分的原因是藝術炒作人或者炒作集團在幕後進行操作。以畫廊為例,通常在藝術圈裡找一個有一定知名度並且作品價格在10萬左右的畫家,與其簽約三年,每張畫以30萬-50萬左右收購。一年後就在拍賣會上炒作,一張畫標價100多萬,兩年後標到500萬甚至1000萬。同事,拍賣行會安排“自己人”假裝舉牌競拍,製造一種“很多人搶著買”的氣氛。而在藝術品市場,畫廊與拍賣行的關係通常也非同尋常。
而在這種關係的另一面—“收藏家”這一方面,在近幾年來,都是新崛起的富豪階層,資本背景來自各個領域,比如房地產、煤礦、IT、廣告、設計、醫學、軍工、金融證券、傳媒、影視等,這一群體中不少人也去過歐美,知道一些歐美現代藝術和拍賣的價格。他們因此覺得中國新藝術的拍賣價格也應該跟歐美接軌,他們願意用錢在拍賣會上來推動中國的新文化形象和國際地位,但這種情懷通常被藝術炒作團體利用並用來牟取暴利。
而張銳在這一個鏈條中,既充當著收藏家的角色,也有畫廊合伙人的角色,儘管他表示自己將不會出售自己的藏品,但並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張銳與藝術投機商無關。
某位國內知名的藝術家向時代周報抱怨,在目前的藝術圈裡,存在很多並不懂藝術的人在“混圈子”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這些人動機原本就不純,破壞了真正的藝術,將藝術變成產業而從中牟利。”
張銳自己也自稱“在收藏這個圈子裡面名聲很臭”,有人喜歡有人恨,說他“胡說八道,破壞藝術市場”。但對於張銳來說,這並不重要。
由於雄厚的財力資本,張銳在中國的收藏界地位仍然很高。北京798藝術區一知名畫廊的工作人員稱,張銳對於798很重要,並且德高望重,出於對其保護,圈內的人都會避而不談張銳的事。
對此,一位法國畫廊的收藏與項目經理向時代周報表示,張銳被捕的事大家其實早就傳開了,但是都不會談及太多,“因為作為畫廊,我們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客戶,而對於藝術家來說,這樣的收藏家也是客戶。”
最近一條關於張銳的消息,來自於藝術家席華,他在7月19日的博客中寫到“電聊過程中我詢問了當代藝術收藏家張銳的事,顧振清告訴我他已出來了,現在很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