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排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轄鄉

四排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下轄鎮,全鎮總面積356.6平方千米,地處半山區,屬丘陵地區,東北高,西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耕地面積81438畝,其中水田53356畝,旱地14460畝。林地16萬畝。

2014年5月8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同意四排撤鄉,於2014年12月30日設立四排鎮。

歷史沿革


鄉內323國道橫貫而過,主要河流有白合河,從頭排鎮入境,流經三排、思民、四排、白合、德佔五個村民委,向北流入寨沙鎮匯入石榴河,全長12公里。境內主要山脈有豬肝吊膽,海拔572米;古海嶺401米。水利工程有二排河乾渠,從東往西依山而流,全長18公里,可灌溉三排、思民、四排三個村民委農田7279畝。境內小1型水庫3座,小2型水庫23座,山塘水庫157座,總庫容量1450萬立方米,可灌溉水田12500畝,電灌站3個,正常使用1個,機灌2500畝,有效灌溉15000畝。在白合河庭秀屯河段,自治區建有水文站,為水利電力及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料。
名稱來歷因鄉政府駐四排街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鹿寨縣東南部,東接金秀縣頭排鎮,南連象州縣水晶鄉、金秀縣桐木鎮,西鄰鹿寨鎮導江鄉,北靠寨沙鎮。人民政府駐四排街,電話區號0772,郵政編碼545606,距鹿寨縣城47千米。
政區沿革1949年前為修仁縣第三區。1950年為修仁縣第二區。1952年,改為鹿寨縣第十區。1958年,設四排公社。1962年,四排公社改為四排區,同時並中平。吉雲兩個公社人。1966年,四排區改為四排公社。1983年,四排公社改為四排區。1987年5月,四排區改設為四排鄉。1989年,四排鄉設16個村公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排鎮地處低緯,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左右,夏季最高氣溫38℃,冬季最低氣溫0℃。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約1500毫米,且集中在4—8月。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量約1600小時,無霜期長達320天以上,適於農作物生長。
景點
景點

地形地貌

全境屬半山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

氣候

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C左右,夏季最高氣溫37C,冬季最低氣溫0C。極端最低氣溫-4C(1963年1月14-15日);極端最高氣溫39C(1971年7月22日)。年總輻射97-103卡每平方厘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約1300毫米,且集中在4-8月。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600小時,無霜期長達320天以上,適於農作物生長。

水文

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白合河,發源於金秀縣頭排鎮,由東至西流經三排、思民、四排、白合4個村,向北流入寨沙鎮,全長12千米。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霜凍、干早,洪澇等。冰雹10年一遇,最嚴重--次發生在1998年7月18日,降冰雹時間約2小時,涉及境內四排、三排,思民,白合.德佔、中平6個管理區,受災面積達到3500公頃。水災兩年一遇,最嚴重-次發生在1998年6月16日,造成農作物3768畝受災,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196.8萬元。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重品石礦,年開採量近6萬噸,集中分佈在吉雲村一帶。鉛鋅礦主要分佈在四排村庭秀屯。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08個村民小組。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084人。另有流動人口66人。總人口中,男性24446人,佔53.05%;女性21638人,佔46.95%;14歲以下6633人,佔14.39%;15~64歲34638人,佔75.16%;65歲以上:4813人,佔10.45%。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7660人,佔81.72%;有漢族7933人,佔17.21%。2011年,人口出生率9.7%e,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5.5%。
四排思民三排白合
德佔中平石妙馬龍
龍團和木江南那當
吉雲新慶水頭泗湖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6千米,總面積361.6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56.29平方千米,佔98.53%;水城5.32平方千米,佔1.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7.44人。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7.89萬畝,人均1.76畝,大部分為水田,以種植水稻、甘蔗,柑橘、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5.08億元。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106噸,人均48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柑橘、蔬菜。2011年,甘蔗種植面積41250畝,產量160520噸;柑橘85815畝,產量5360噸;蔬菜29085畝,產量36816噸。四排槿柑曾獲第二屆、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優質產品獎,並定為名牌產品。四排無核蜜橙為全國獨有,由四排果農廖厚安培育,
2005年獲柳州市優質果品稱號,被列為鹿寨縣重點推廣品種。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3813頭,年末存欄24418頭;牛年末存欄4906頭;家禽年飼養量31.4萬羽。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0.15萬畝,其中防護林2.15萬畝,農民住房四旁樹木2.8萬株,林木覆蓋率54.1%,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324畝,產量15014噸,主要品種有無核蜜橙、槿柑,產量1102噸。
漁業以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2651.3平方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100公頃,產量1064噸。漁業總產值0.2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41%。
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9台;名優特農產品有無核蜜橙、檢柑;綠色環保農產品白菜、辣椒。農民人均純收人5345元。

工業

建有工業園區,有釀酒廠、大米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重晶石礦等一批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295戶,職工750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聯華超市1個,集貿市場1個。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848.5萬元,比上年增長3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5萬元,增值稅610.50萬元,企業所得稅3萬元。人均財政收人189.83元,比上年增長30.2%。
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1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各項貸款餘額5303萬元,比上年增長20.3%。

文化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公共服務中心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6戶: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31500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交通


境內有323困道,西至柳州,東達荔浦,桂林。2011年,建成四排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57班次,日均客運量2850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356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4所,在校生2025人,專任教師1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64人,專任教師65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7萬元,比上年增長28.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3.3%。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床42張,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9.4張。專業衛生人員43名,其中執業醫生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6萬人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23%。

體育

2011年末,建有28個村級標準燈光籃球場,鄉建有大型文體活動中心1個。

廣播電視

1991年建成四排鄉有線電視台,現有有線電視用戶3800戶,人戶率42.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戶,人數141人,支出3.06萬元,比上年增長4.4%,月人均181.2元,比上年增長8.0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22戶,人數4164人,支出34.0512萬元,比上年增長58.0%,月人均68.1元,比上年增長31.9%。農村醫療救助1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07人次,共支出135210元,比上年增長76.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2人,支出7326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6人,支出41748元。農村臨時救濟458人次,支出16.49萬元,比上年增長12.8%。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1570元,比上年增長5.5%。
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5.3%。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全年業務收入12萬元,其中純收入9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500份(冊)。
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527戶:行動電話用戶19551戶:網際網路用戶68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0萬元。

旅遊


里坦漢墓群在四排鄉政府附近1公里處,有漢代古墓25座。1958年修水利渠道時挖掘出古墓3座,墓室由漢磚砌成,形如涵洞,直徑2米,長10米,中間各有園形耳房。墓頂離地面1米,出土崗塊磚上刻有花紋,分紡車輪紋,雲雷紋型,並有漢代陶器隨葬品。此墓群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