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十八番

鑼鼓十八番

鑼鼓十八番是豫東南潢川、固始一帶地方特色的打擊樂器表現形式,曲牌眾多,打法多樣,氣氛熱烈,表演豐富,形式多樣。即可單獨表現,也可為傳統舞蹈伴奏,是豫東南一帶歡慶節日、婚慶喜事中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

俗以鑼鼓為活躍身心,激人奮進,驅邪慶喜的主要器具,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一套集資購買的鑼鼓,俗叫“一套傢伙”;在樂器搭配上,通常以班鼓、大鼓、大鑼、堂鑼、大鈸、小鈸(俗叫大、小“叉子”)、碰鈴(或配一木魚)七件為一套;每一個曲調叫一個“牌子”,或一個“番子”,傳統的鑼鼓演奏曲牌有“蝴蝶穿花”,“喜鵲噪梅”,“鳳歸巢”,“魚咂嘴”,“包老催”等十八個番子,統稱“鑼鼓十八番”,成為民間定型的鑼鼓經,無論何庄、何人打鑼鼓,一定要按照傳統的鑼鼓經演奏,絕對不準錯不準亂。

簡介


鑼鼓十八番作為一種民俗文化。本地幾乎是人人愛敲鑼鼓,人人愛看、愛聽敲鑼鼓,有“聽了打鼓上牆頭”之謠;每到節日鼓慶或豐收農閑,隨時都能湊在一起一班人敲幾番鑼鼓熱鬧;漁民出海,船上一定要帶一套鑼鼓,遇到大鯊魚,捕魚滿載或與鄰船相遇時,都要敲鑼鼓。很多人家祖孫三代都愛敲鑼鼓。

習俗


每年正月十五玩花燈和四月初八佛誕節前後的廟會上,各村莊都要組織鑼鼓班子與別村比賽,贏了光彩,輸了再練,下次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