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消磁
一項防水中武器傷害的技術
艦艇消磁技術是各國海軍必須掌握和常用的一項防水中武器傷害的技術。消磁作業是為了去除艦艇金屬外殼上殘留的磁場,以免在運行過程中被其他潛艇和水面艦艇監測到。而且,消磁還能使軍隊免遭磁性引信的水雷的攻擊。
消磁就是對磁場進行抵消和消除。綜合消磁的原理就是利用退磁原理和無磁滯磁化原理,在工作線圈中通交變衰減電流,把磁場變為電場,從而實現對既有磁場消除的目的。
艦艇消磁裝置是用來抵消或補償艦艇磁性及磁場的裝置。主要包括;消磁電纜、消磁繞組、供電機組、配電設備、消磁控制儀等設備。分為臨時消磁裝置和固定繞組消磁裝置。
1、臨時消磁裝置:將艦艇置於消磁場地內,船外用電纜繞以臨時線圈,通電後用以抵消艦艇的固定磁性;
2、固定繞組消磁裝置:是在艦艇內部固定敷設消磁繞組,能隨艦艇所處的磁緯度、航向及搖擺等因素作相應變化的電流,用以補償艦艇感應磁性的磁場。
使用消磁船進行消磁作業時,對消磁場地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水深足夠、海底平坦、海流較小、風力不大,且周圍海域無大量的磁性物質;一般情況下,還要在這種消磁場內設置若干個浮筒,以保證被消磁艦艇進入消磁場地后,能夠定位於主磁方向。
大多數艦艇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消磁方法:臨時線圈消磁法和固定繞組消磁法。
1、臨時線圈消磁法通常是在消磁站或消磁船等專用場地進行,即在被消磁的艦船上臨時繞上若干個線圈,通以強大的電流,由此消去艦船的固定磁性,直到剩餘的磁場值符合消磁標準。
2、固定繞組消磁法則是在艦艇內部設置若干組固定線圈,藉助於消磁電流整流器,在固定線圈中產生會隨航向和海區變化的消磁電流,由此補償掉艦艇的感應磁性。固定繞組可隨時消除艦艇的感應磁性磁場,使艦艇的剩餘磁場很小且能保持穩定。
這些線圈或粗或細、或縱或橫,其匝數因艦船的型號、噸位的高低和測得固定磁場的大小而異。磁場的大小是通過海底探頭點陣在動態情況下測得的。測得的數據要通過計算機換算和數據匯總,最後由經驗豐富的消磁工程師設定出電流脈衝等各項消磁參數,再經過數次反覆通電測量,直到其固定磁場達到消磁標準,一艘艦船的消磁任務就圓滿完成了。
軍艦執行任務前都需要進行消磁作業。
1、消磁作業是為了去除艦艇金屬外殼上殘留的磁場,以免在運行過程中被其他潛艇和水面艦艇監測到。
2、消磁還能使軍隊免遭磁性引信的水雷的攻擊。這種水雷會被軍艦金屬外殼上攜帶的磁性信號引爆。
3、消磁還能提高軍隊的運行速度。一般說來,潛艇和水面艦艇都需要定期消磁。
4、潛艇通過消磁處理后,就可有效地防止反潛機的磁性探測、增加了隱蔽性、像“海狼”一樣深潛海底了。
2010年4月19日,美國科學家聯盟戰略安全博客網站刊登美國導彈問題專家漢斯·克里斯滕森的文章稱,中國海軍在東海艦隊潛艇基地附近建成了一個艦艇消磁站。這是2008年以來,外界發現的第二個中國艦艇消磁站。
克里斯滕森在文章中指出,這個消磁站距離MaocaoNong“基洛”級潛艇基地不到10公里,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東南部大約40公里的地方。2009年1月15日,外界發現這個基地出現七艘“基洛”級潛艇,潛艇數目達到東海艦隊配置的約19艘柴油電力式攻擊型潛艇的近三分之一。
克里斯滕森稱,2008年4月在海南島榆林港附近的南海艦隊基地發現第一個艦艇消磁站。南海艦隊消磁站可能建於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之間的某個時間。這兩個消磁站既有相似處,也有不同的地方。南海艦隊消磁站建成了C字型,和美軍設計相似;而坐落在河流里的東海艦隊消磁站則由兩個平行碼頭組成,可能是為了適應強勁的水流。
文章指出:艦艇消磁站的建造也許說明了中國獲得了新技術,也許是中國發現固定的消磁站比消磁艦艇更有效率,也許是因為消磁站在中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變得更加重要。不管動機是什麼,中國艦隊建造艦艇消磁站的舉動都在發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海軍與美國及其亞洲盟國的海軍之間正在進行的“貓捉老鼠的遊戲”會越來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