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市鎮

四川廣安市鄰水縣的下轄鎮

袁市鎮為盆地淺丘平壩地貌,平均海撥約310米,屬盆地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水稻、玉米、小麥為主要農作物。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安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6號):撤銷關河鄉和龍橋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袁市鎮管轄,袁市鎮人民政府駐天平丘大街169號。

袁市鎮簡介


鄰水縣轄鎮。1940年置袁雙鎮,1950年更名袁市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4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2.4萬。省道過境。轄袁市廟、團壩、萬勝、石坎、長岩、沙堰、大光明、增產、樹丫、石河、崇石、天華12個村委會和光明街、團結街2居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糧油加工、制磚、飲食、縫紉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養殖業有生豬、家禽、淡水魚。經濟作物有薴麻、花生、辣椒、柑橘。

地理區位


袁市鎮地處鄰水縣大洪河中游湖畔,是鄰水縣“三山兩槽”中的東槽八鎮十五鄉的交通中樞,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省道鄰墊(鄰水至墊江)路,鄰長(鄰水至長壽)路橫穿全鎮。距鄰水縣城27公里。滬蓉高速過境, 省道S304過境。

區域概況


全鎮幅員面積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530畝。轄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33個社,總人口254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98人,占人口總數的10.2%。人口密度為822人/平方公里。
袁市鎮為盆地淺丘平壩地貌,平均海撥約310米,屬盆地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8℃—22℃之間,年降雨量1150mm,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全年以東北風為主導風向,比較適宜農業生產。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水稻、玉米、小麥為主要農作物。
袁市鎮場鎮位於鎮域東部,地處鄰水東槽門戶,東距梁平、墊江縣城70公里,南距重慶市110公里,長壽縣城50公里,西距華瑩市70公里,北距廣安市75公里,達川市139公里,大竹縣城70公里。場鎮佔地0.7平方公里,場鎮人口為6000餘人。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現有佔地20畝、功能完備的三級車站一座,自來水廠一座,總計投資一千餘萬元的天平丘商貿小區建設已完成一期工程。生活用天然氣工程已初步建成、實現“村村通”,全鎮有線電視用戶達4500戶,程式控制電話用戶達1000餘戶。全鎮公路里程達35公里,其中省、縣道10公里,鄉村公路25公里。

歷史延革


1952年袁市成立縣直轄鄉人民政府,1961年至1993年為袁市區行政機關所在地,1993年底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袁市鎮。1999年被省政府納入“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來,袁市鎮人民解放思想,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全鎮農業、鄉鎮企業、教育、衛生及基礎設施建設均有了長足的發展,2000年財政收入實現268萬元,社會總產值為848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2209萬元,工業產值5200萬元,第三產業總產值6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達1858元。
袁市鎮具有獨特的地理交通優勢,往來客商較多,信息靈通,商貿發達。全鎮共有鄉鎮企業30多家,個體工商戶166家,涉及建築、機械、印刷加工等多個行業。鄉鎮企業年總產值達4800萬元以上。

教育衛生


袁市鎮現有中小學15所,其中初中一所。現有在校學生6000餘人,教職員工41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綜合性醫院鄰水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坐落該鎮,醫院有醫護人員60餘名,病床1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