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鎮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下轄鎮

點頭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下轄鎮,位於福鼎市中部,東瀕沙埕良港,南臨太姥山鎮,西與柘榮縣接壤,北靠福鼎市區。轄區土地面積118.74平方千米。2018年末,點頭鎮戶籍人口42152人。

點頭鎮舊稱店頭,因在孫店之外頭,“店”與“點”諧音,后改稱點頭。又因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扆山。

歷史沿革


點頭鎮
點頭鎮
點頭鎮原屬福寧府長溪縣勸儒鄉遙香里二十都,清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
民國元年(1912年),為點頭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點頭鎮。
1949年6月,設點頭區。
1958年8月,成立點頭公社。
1961年6月,恢復點頭區。
1968年6月,改為點頭公社。
1983年,復為點頭區。
1987年,改為點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點頭鎮轄點頭、鎮江、文昌3個居民委員會,扆山、山柘、西洋尾、果洋、後梁、三沙溪、馬洋、江美、大峨、上宅、觀洋、后井、柏柳、翁溪、過筧、大坪舉州、龍田18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點頭鎮共下轄,3個居民委員會,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慶豐路58號。
點頭鎮行政區劃詳情
點頭居民委員會鎮江居民委員會文昌居民委員會山柘村扆山村西洋尾村果洋村
後梁村三沙溪村馬洋村江美村大鵝村上宅村觀洋村
后井村柏柳村翁溪村過筧村大坪村舉州村龍田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點頭鎮位於福鼎市中部,東瀕沙埕良港,南臨太姥山鎮,西與柘榮縣接壤,北靠福鼎市區。轄區土地面積118.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點頭鎮地形由山地、丘陵和濱海平原組成。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面的沙埕灣傾斜;西部以低山為主,最高峰海拔1050米;東部的沙埕灣濱海平原海拔僅3~5米。

氣候

點頭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8.2℃,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年日照數1727.3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

水文

點頭鎮主要河流有扆山溪、觀洋溪、烏岩里小支流、梅嶴里小支流。扆山溪流域面積23.4平方千米,流量124立方/秒。觀洋溪流域面積6.55平方千米,流量203立方/秒。

自然災害

點頭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洪澇、山體滑坡等。最嚴重的颱風是2006年8月10日的“桑美”超強颱風。據不完全統計,房屋倒塌834戶1940間,房屋損壞3352戶8111間。

自然資源


點頭鎮境內主要有普照花崗岩和梅花輝綠岩。普照花崗岩總儲量8423萬立方米,荒料儲量為4416萬立方米,主要品種有普照紅等。

人口民族


2011年,點頭鎮總人口42393人,其中男22205人,佔52.38%;女20188人,佔47.62%。集鎮人口約2.8萬人,其中流動人口5000人左右,城鎮化率54.25%。2011年,人口出生率9.27‰,人口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長率2.9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4人。
2018年末,點頭鎮戶籍人口42152人。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點頭鎮人口為3260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點頭鎮財政收入575.59萬元,比上年增長14.98%。有1家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業銀行點頭營業所1家,郵政儲蓄銀行點頭儲蓄所1家。 
2018年,點頭鎮有工業企業277個,其中規模以上1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點頭鎮耕地面積約25583畝,人均耕地0.47畝,形成了以糧食為基礎,茶葉、蔬菜、水果、水產養殖為龍頭的農、林、副、漁綜合開發格局。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糧播面積3277.9公頃,糧食產量6859噸。經濟作物以茶葉為主。點頭鎮是國家級茶樹良種福鼎大白茶(華茶1號)、福鼎大亳茶(華茶2號)的源產地,擁有茶園面積2386.7公頃,無公害茶園基地1333.3公頃。產茶青1.6萬多噸,產值達1.3億元。2011年,農業總產值3.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56元。

工業

點頭鎮有鄉鎮企業達到200多家。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0家,新增1家;產值千萬元以上企業9家,新增1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家。2011年,工業總產值6.9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2億元

商業

2011年末,點頭鎮有商業網點520家,超市2家。

交通


點頭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104國道在鎮域北部穿過,973縣道貫穿鎮區,溫福鐵路從鎮區東側通過。2011年末,鎮區新農村客運站1座,每天班車96班次,日均客運量1200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點頭鎮有幼兒園5所,幼兒1041人,入園率87%,專任教師53人。小學7所,在校生17,入學率100%;小學專任教師184人;中學1所,其中初中在校生875人,高中在校生453人。專任教師14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點頭鎮有文化站、廣播站各1個,11個鄉村農家書屋,9個村文化活動場所。文物古迹主要有5000年前的馬洋古人類遺址、宋代長溪知縣孫宥及長子宋代理學家孫調古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清代媽祖天后宮、連山清代古民居、清代舉州禁賭碑、辛亥革命元老朱騰芬先生故居等。柏柳村梅相靖被確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福鼎白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點頭媽祖信俗被列入寧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聞名遐邇的“臨流浣女”等“點頭十二景”。

衛生

2011年末,點頭鎮有衛生院1個,佔地面積達4800平方米,院內共有床位40張,醫護人員58人;門診4個,衛生室3個。2011年,新農保試點參保人員22754人,領取基礎養老金共4205人,綜合參保率94.2%。2011年,新農合參保人員35134人,其中減免對象2714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點頭鎮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31人,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50人,月人均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81人,月人均150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點頭鎮有郵政網點1個,累計訂各類報紙20萬份。有1座電信管理站,交換機容量6400門,實裝用戶4625部,其中鎮區3812部,電信接入網點6個,服務代辦點16個。
給排水
2011年末,點頭鎮有鎮區日供水2800噸的自來水廠1座,距離長約4.8千米。居民供水管道總長4千米。
供電
2011年末,點頭鎮鎮區35千伏變電站1座。

文化


名稱來歷

點頭鎮舊稱店頭,因在孫店之外頭,“店”與“點”諧音,后改稱點頭。又因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扆山。

旅遊


風景名勝

連山吳氏古民居大門
福鼎徠市點頭鎮舉州村,一個偏遠、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偏遠、寧靜、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典雅別緻的連山古民居在當地,久享盛名。連山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訖今已有250多年歷史,青牆墨瓦,其建築結構和風格與翠郊古民居相仿,被稱之為“姐妹樓”。整體分局以三個三進合院為主體,廳進台階呈梯形式布局,共有五層台基,18個天井、98個花窗,內外兩重圍牆,四周花園,總佔地面積達38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大門上方正面橫額“雙峰拱翠”四個白底黑字。
橫溪橋
古代本是木構廊橋。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始建木橋;嘉慶五年(1801年)改建石拱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大修;民國十二年石拱橋上建木構廊屋六間;1993年橋上廊屋失火被毀,2001年鄉民改建為磚混結構廊屋。橫溪橋上下游分別有很不錯的水潭。

獲得榮譽


2020年4月21日,2020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百強榜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辦,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排名第八十六名。
2020年6月29日,入選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